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双大明对比:朱元璋求我当女帝 > 第186章 安慰奖

永乐朝。

朱棣也是满脸浓浓的艳羡之色。

这样的奖励,对于以农业为本的王朝来说,简直不要太好了。

须知,盛世的标准就是老百姓不会被饿死。

天气好了,粮食就会丰收,百姓就不会因为没饭吃饿死。

百年风调雨顺,就是百年的盛世。

不用辛苦打拼,苦哈哈励精图治,就能轻松收获百年盛世,换做谁也淡定不了。

原大明的百姓更是羡慕嫉妒得泪流满面。

“呜呜呜,为什么,为什么女帝不在我们这个世界?”

“另一个世界的人们,真的太幸福了。”

“只要女帝一继位,他们再也用担心极端天气频繁,导致这一年颗粒无收。”

“悠悠苍天,为何如此薄待我们?”

“女帝,我们要女帝……”

朱绫看着天幕,知道双对比系统的这份奖励,看似是百姓得利,实际她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别忘了百年风调雨顺,是从她继位之日开始计算时间的。

这就意味着,奖励要想生效,就必须让她继位。

有了这一重限制,就算朱元璋这个老东西想搞什么幺蛾子,老百姓非但不会同意,还会逼着他早点退位。

一份‘百年风调雨顺’奖励,提前锁定皇位。

【奖励二,两次工业革命的全套技术。】

闻言,两个世界的人愣了愣,并没有什么天大的反应。

他们不知道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变化有多惊人。

朱绫作为后世灵魂穿越,再清楚不过,激动得手都在抖。

两次工业革命技术掌握在她手中,来日她就能在技术形成绝对的粘液。

届时,别说是大明,全世界都得匍匐在她的脚下。

【之前说过,强强对决,赢的人有重兵奖励。】

【输的人,也有安慰奖以此鼓励。】

【现在开始发放安慰奖。】

这话一出,两个世界的人都好奇起来。

安慰奖,听着有点丢人,但好歹也是奖励。

天幕惊现,对于世人来说,宛如仙人神迹。

但凡只要与神啊仙的沾上,哪怕只是一只夜壶,那也是好东西。

他们倒想看看,所谓的安慰奖是什么东西。

【好了,时间有限,这里也不卖关子了。】

【现在给大伙儿揭晓安慰奖。】

【历朝历代皇帝众多,既有圣明之君,亦有亡国败家之主。】

【再繁盛的家族,只要出现一个败家子,分分钟玩完。】

【同样的,再怎么强大的帝国,一旦有昏君出现,就有可能将万里江山葬送。】

【昏君败家子,可谓是天克盛世王朝。】

【现代后人评选十大昏君,其中就有一位来自明朝。】

【本次的安慰奖,就是提前告知这位昏君的信息,希望永乐帝能够力挽狂澜,不让悲剧再度发生。】

这话一出,举世震惊。

无数百姓议论纷纷。

新大明。

“昏君?我大明怎么会出现昏君呢?天杀的,是哪个不肖玩意?”

朱元璋气得原地暴走,恨不得立刻将此人抓出来,狠狠抽一百鞭子。

马皇后没好气道:“你呀你,真是气糊涂了,天幕说昏君是以安慰奖的形式发放的,意味着进入十大昏君排行榜里的那位皇帝,是来自另外一个大明的昏君。”

朱元璋:“呃……”

他转眼瞥见朱棣站在朱绫身后偷笑,恨恨骂道:“笑什么笑,安慰奖是给另一个世界的永乐帝,也就是你,换句话说,这个昏君是你的儿孙,祖宗上梁不正下梁歪,抢了侄子的江山,难怪会有昏君出现。”

朱棣被喷得体无完肤,却没法反驳。

安慰奖是给另一个世界的他,这锅没法甩。

朱绫冷冷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当爹的造反称帝,做儿子的有样学样,先反带动后反,这叫血脉遗传、家学渊源。”

朱元璋:“……”

好气哦,又打不过怎么办?

原大明。

洪武朝。

“大明昏君?”

听了天幕曝出的安慰奖是昏君,朱元璋气得头晕目眩,惊愕得无以复加。

他建立大明之后,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教训,穷尽所有努力,就是为了一个远迈汉唐的大明帝国。

所有该做的,不该做的,他都搞了一遍。

结果,天幕对比一出,曝光他给儿孙挖了无数的坑。

这样的打击已经够大了,没想到安慰奖里还藏着这样一个重磅炸弹。

昏君!

未来大明竟然出现了足以进入历史前十的昏君。

此刻,朱元璋感觉自己的老脸已经被人给抽烂了,血淋淋一片。

朱标也大吃一惊,见老父亲受不住打击,身子摇摇晃晃的,忙上前扶住他:“父皇,谁家没有败家子,这是历史无法避免的,其实我们应该高兴才对,天幕提前透露未来,只要提前防范,不让此人继承皇位,大明就可以避免一场浩劫了。”

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心里稍稍好受几分:“是啊,知道比什么都不知道来得好,提前知道昏君是谁,将来这王八蛋就休想来祸害咱的大明江山了,这么来看,确实是好事,好事一桩。”

随即,朱元璋横了蜷缩在角落里的朱允炆一眼:“标儿,你说未来的大明昏君,有没有可能是允炆这小子?”

“啊?”朱标呆住了。

“咱就知道,老朱家除了这厮,没人算得上昏君。”

朱元璋溺爱儿孙,有着超级无敌厚的滤镜加持。

在他心里,自家孩子个个都是好的。

朱允炆已经离谱到了极点,朱家不可能再找到比他更昏的昏君了。

朱标又懵了:“父皇,你在说什么,儿臣怎么听不懂?”

朱元璋道:“未来靖难之役发生,朱允炆这小子打不过朱棣,借着火灾假死遁逃,朱棣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寻找这小子的下落,有道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小子本就比老四小十来岁,又逃到南洋那种鱼龙混杂之地,非常容易发展军事武装,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老四驾崩之后,这小子重新杀回大明,夺了燕王一脉的皇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