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朱绫处死了孔讷,废除衍圣公是拆了儒家的房子。
那么,她现在发表的这篇文章,就是在刨儒家的地基。
房子没了可以再建,地基挖空了,真就彻底玩完了。
这一刻,无数文人士大夫都炸了锅,想要驳斥朱绫的观点,却发现她写的论证论据严丝合缝,丝毫没有空子可以钻。
眼瞅着没办法辩驳,便转而抨击朱绫所写的文章俗不可耐,通篇都是白话文,没有半点文学素养。
看朱绫写的文章,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朱绫听到抨击时,正饶有兴致拿着小剪子,修剪着插在釉里红梅瓶一束花。
不得不说,朱元璋虽是个老顽固,但洪武朝的釉里红是真的漂亮。
这只梅瓶上的红,深沉凝重,赤烈而不艳俗,似天然丹砂,又如流动的火焰,是纯正的华夏大红。
洪武的釉里红,永乐的甜白,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被誉为明朝瓷器的四绝。
朱绫一边修剪,一边问:“辰奕,你说什么是俗,什么是雅?”
凤辰奕挠了挠头:“我是穷苦农家小子出身,没正经念过几年书,实在不知道什么是雅,那些文人所说的雅,看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雅在何处。”
朱绫剪下一撮旁逸斜出的花枝,淡淡道:“不光是你,广大老百姓都不知道何为高雅?有时候我就在想,难道只有文人喜欢,备受上流社会推崇的东西才是雅吗?民间百姓喜欢、大众普及的就很俗吗?文学艺术上的雅俗,很大程度是主观决定的,在我看来,大俗即大雅,至简即至真,能够让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接受的,才是真正的雅,反观那些一味追求高雅,虚伪做作,才是真正的庸俗,俗不可耐,思之令人发笑。”
凤辰奕若有所思,笑着赞道:“所谓大道至简,殿下字字珠玑,用最浅显易懂、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让天下人迅速明白您的大道理,您才是真正的大雅之人。”
朱绫轻轻一笑,笑容嫣然无方:“我算什么大雅,不过是浊世一个俗人罢了。”
凤辰奕笑了笑:“您这招先声夺人,杀得那些文人们措手不及,没等他们从衍圣公被灭反应过来,老窝就被掏了。”
朱绫捡起散落在桌案上捡落的花枝,漫不经心道:“玩政治与修理花枝是一样的,要么不剪,要翦就得快准狠,这样收拾起来才干净利索,既出了手,那便是狂风暴雨,不给他们任何反扑的机会。”
她既裹挟惊天风雨而至,岂容宵小之辈乱播天气预报?
御花园内。
朱元璋与凤辰奕一样,穷小子出身,没念过几年书,看了朱绫所写的文章,非但不觉得庸俗,相反认为这是他看过文章中写得最好、最有锋芒的。
他连拍大腿,称赞不绝:“好,真好,这才是正经人该看的文章,哪像那些文官,文绉绉掉书袋,各种之乎者也、子曰那曰,看得人脑壳疼。”
朱棣正好在一旁陪亲妈马秀英赏花,听了朱元璋这话,撇嘴道:“这么喜欢如此浅显易懂的文章,您为何又要搞八股取士?”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你小子懂什么?文人鬼心眼那么多,外表忠厚,内藏奸诈,只有把他们的思想限制在一定框架上,他们才不会想那些有的没的,大明江山才会固若金汤。”
说穿了,朱元璋搞八股取士,不是为了选人才,而是要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
如此一来,通过八股文考中做官的,就会成为皇帝忠顺的奴仆。
朱元璋讨厌文人,不把文人当臣子,认为这些人只配做奴才。
朱棣嬉笑:“您老总有那么多大道理,结果坑挖了一个又一个,继承皇位的人真是够倒霉的,成天净搁着给您擦屁股了。”
“你小子,又给老子臭贫是吧?”
朱元璋气得从椅子上站起来,抓起旁边小太监用来浇花的水壶,照着朱棣的嬉皮笑脸淋了过去。
“妈呀,又来!”
朱棣撒开丫子,跑得比兔子还快。
马秀英见父子俩这般打打闹闹,早就习以为常的,只是笑了笑,继续赏花。
随着朱绫的文章一篇篇拓印传阅全国,无数老百姓纷纷响应,大喊着:“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一时间,儒家学子与江南士绅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汪洋大海,四面八方都是人人唾弃鄙夷的浪潮。
他们又一次深刻认识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之前是没人能够掌控这股力量,所以他们才能垄断社会的话语权,上对皇帝施加压力,道德绑架,下对老百姓进行精神洗脑,愚弄普罗大众。
现如今,朱绫通过天幕,凝聚民心,将这股力量尽数吸收,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打得他们毫无招架之力。
江南士绅只觉得万念俱灰。
完了!
连读书人最擅长的舆论阵地都被朱绫给攻陷了,这仗还怎么打?
《曹刿论战》有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皇权与文人士大夫这场仗还没开打,气就先衰了,接下来还怎么斗下去?
眼见于此,不少江南士绅都打起了退堂鼓。
心想,不是他们胆小无能,实在是对手过于强大。
一招又一招,打得他们措手不及,连还击的机会都没有。
上有朱绫强权压制,下有老百姓磨刀霍霍,准备悬挂地主上城楼。
江南士绅与各地的地主商人们,好似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朱绫早早派人留意着各地的动静,尤其是重点关注江南。
感觉到江南士绅的异动后,朱绫立刻在早朝中喊道:“藩王何在?”
因朱绫格外重视燕王朱棣这个四叔。
于是,藩王们心照不宣地以朱棣为领头羊。
以朱棣为首的藩王们齐声应道:“臣在,恭听皇太孙吩咐。”
朱绫目光扫了众大臣一圈,朗声道:“尔等皆手握重兵,清闲富贵了这么久,是时候为天下百姓做点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