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双大明对比:朱元璋求我当女帝 > 第223章 另一种人生(9)

随即,蓝绫问道:“诸位可曾听说过柔福帝姬的故事?”

众大臣有的点头,有的摇头。

卢芳道:“陛下所说的柔福帝姬,本是宋徽宗的第21个女儿,因靖康之变发生时,她正当妙龄,尚未下嫁,便与徽钦二帝以及一众皇族女眷北行,押送到金国。谁知,偏安一偶的南宋小朝廷建立不久后,就有一位女子自称是柔福帝姬,于是宋高宗完颜构就把她册封成了福国长公主,赐予了她很多金银珠宝,让她能够安享尊荣,几年后宋高宗的生母韦氏从金朝回到南宋后,指认所谓逃回的公主为假帝姬,宋高宗勃然大怒,将她活活廷杖而死。”

蓝绫目光扫视众人一圈,意味深长道:“诸位觉得,被廷杖而死的柔福帝姬真的是冒牌的吗?”

众大臣一致摇头:“不,她是真的。”

蓝绫颔首道:“朕也觉得是真的,理由也很简单,皇族对于血统的纯净度要求极高,否则也不会有太监这一畸形的宫廷怪物,柔福帝姬回来后,肯定是说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皇族信息,以及她小时候的事情,不然宋高宗也不可能封她为长公主,还给予她那么多补偿,宋高宗的生母韦氏之所以一口咬定她是假的,只因被掳到金国的皇族女性都变成了任人蹂躏的玩物,柔福帝姬只有死了,才不会说出韦氏的丑事,自古母子荣辱一体,母亲受辱就是儿子受辱,因此宋高宗明知柔福帝姬是真的,也毫不留情地处死了她。”

薛文龙听到这里,也有点明白过来:“陛下,您的意思是,朱元璋害怕大明皇族也出现真假皇孙女的闹剧,白白被天下人看了笑话,索性封锁了此事,并删掉了相关的信息。”

蓝绫点了点头:“嗯。”

薛文龙愁眉道:“信息都删掉了,那还怎么找呢?”

蓝绫笑了:“你不是把范围缩小到朱标、朱樉、朱棢三人身上吗?一个一个摸底排查,要不了多久,肯定能查出来。”

薛文龙道:“朱元璋疑心深重,又极爱惜儿孙,金陵皇城到处潜伏着锦衣卫,时刻监视着文武百官的一举一动和太子和藩王们的安危,要是直接派人潜入金陵暗中查访,只怕会打草惊蛇……”

说到此处,他忽而失笑:“何必偷偷潜入,大大方方去拜访岂不更好?”

他一说,众臣齐齐笑了,都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以大虞使臣的身份出使大明,以朱元璋的疑心之深,必定会觉得他们偷摸过来是为了刺探情报。

一旦朱元璋的注意力转移到军事情报这一块,必然会忽略其他方面,也就更容易找到太上皇,顺利将她带回大虞母女团聚。

如此安排,既方便行事,又彰显了大国风范。

凤辰奕望着蓝绫明艳无双的容颜,沉声道:“母女分离这么多年,你要亲自前往吗?”

蓝绫虽说是一国之君,但武功之高,当世无敌。

只要她想走,没人能拦得住。

蓝绫迟疑了一下,摇头道:“不了,国事为重,个人私情暂时搁置一边,前线军情紧急,朕不能分身前往。再者,大明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压抑到了极点,朕怕去了会控制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杀心,皇后,你就代朕走一遭吧,你是男人,没那么多约束,办事也方便。”

凤辰奕本来想着说动蓝绫,让她前往大明寻母,自己替她上前线督战。

没想到蓝绫会搁置私情,如此重视前线的战况,转而让他去大明。

凤辰奕还想说什么,却瞥见薛文龙冲着他疯狂眨眼间,只得道:“是!”

从金銮殿出来,薛文龙叫住即将返回后宫的凤辰奕,戏谑道:“哥们儿,走那么急干嘛,这次我难得给你创造了机会,你怎么连句谢谢都不说?”

“机会?”

凤辰奕斜了他一眼:“什么机会?”

“当然是讨好丈母娘的好机会。”

凤辰奕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发怔。

薛文龙扶额:“你这人,看着挺聪明的,怎么在这件事上那么糊涂?老一辈子虽然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以你的相貌,几乎没有哪家丈母娘不喜欢,但你这情况与别家不同,乍一看是女婿和丈母娘,实际上婆媳,趁着太上皇还没找到,可你要好好把握机会,促成她们母女相认,只要太上皇对你态度好,往后就都是幸福的好日子。”

听到这里,凤辰奕用力点头,紧握着双手:“这次去大明寻亲,还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文龙,这回我真要谢谢你。”

薛文龙拍了拍凤辰奕的肩膀:“咱们是一起长大的兄弟,没必要这么客气。”

翌日,蓝绫与凤辰奕这对女帝男后开始兵分两路。

一个前往前线督战,收拾乱丢牛粪恶心人的阿三。

一个则以使臣的身份,递交文书,希望与大明缔结亲如兄弟的友好邦交。

大明,金陵应天府。

皇宫御书房内。

朱元璋收到了蓝绫亲自撰写的文书,脸色阴沉不定,沉默久久不言。

早在几年前,大虞突然崛起时,他就已经留意到了这股盘踞在东南亚异常活跃的新兴势力。

开国之君的神经敏感度,让朱元璋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

以朱元璋这种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性子,感觉到情况异常,肯定第一时间出手消灭。

他喜欢大包大揽的封建大家长,能自己解决的难题,绝不会留给儿孙。

奈何,东南亚这块地方,实在太特殊了。

在此之前,为什么历史上频繁出现皇帝将犯错的臣子流放到岭南,也就是现代的两广地区?

盖因古代的岭南气候湿热,瘴疠横行,毒虫鼠蚁众多,根本不适合生存和大规模的生产与耕种。

两广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尚且如此。

何况是被热带季风气候覆盖的东南亚,瘴气与蛇虫鼠蚁只会比岭南更多、更厉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