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去明末救义士 > 第77章 巨兽

我去明末救义士 第77章 巨兽

作者:除虫医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08:56:34 来源:小说旗

福老爹,哈哈笑道:就是就是,都在传呢,您这一来,就天降祥瑞啊!盐场那里一早有人来报,说是海滩上来了巨兽,好几个呢,像山一样,人们都赶过去看呢!我想着快点来汇报给您,让您这正主也高兴高兴,走,一起去瞧瞧?

四少听了,马上想到那可能是鲲鲸搁浅,自古这里就多有因泥沙沉积过快,海岸线改变,而这里又是江河入海口,浮游生物丰富,造成鲸鱼迷路冲滩搁浅。

四少兴奋的道:走,去看看!

马上听得厨房里丈母娘大声叫道:姑爷啊!先别走,还没吃东西呢!吃了早饭再走!说着端了个托盘,上面有粥有饼子还有油条酱菜,从厨房出来,四少赶忙迎过去,道:妈您别端来端去的,就在厨房里吃吧!

只听丈母娘大声道:那怎么行!你个举人老爷进什么厨房!传出去还不把人笑话死!说着话,侧身挡住了四少自己来端的好意,就把早食端进了正屋。四少只能跟着进了正屋,一顿输出,风卷残云,吃完把油嘴一抹,道:

妈妈好手艺,这大饼上的芝麻葱花真香。

丈母娘脸上笑开了花,这姑爷真是越看越喜欢!

四少跟着两个老头出的门来,见门口栓了两匹马和一头毛驴,陈老爹解了一匹马,把缰绳递给四少,笑呵呵道:你和福老头骑马先去,我骑毛驴随后过来。

四少点点头,接过马缰,翻身上了马,跟着福老爹策马飞奔,四少大声问道:这里马很缺吗?我老丈人还要骑头驴,不会是他不会骑马吧?

福老爹大声回道:马可不好养,我们南人会养的更少,毛驴每家自己养就简单很多,只要不打仗,毛驴更有用。

这一路上这么多人,都赶过去看热闹的吗?四少又问:

都是去帮忙的,周师爷说那可是三座肉山啊,够我们吃好久啊!福老爹回道:

两个人放马往北小跑了半个时辰,到了盐场,远远看见前面的沙滩上已经有了几百人围着三头巨大的鲸鱼,有一队团丁工程队已经在沙滩上用木桩铁丝围起了个封锁圈,在缺口处堆了几个沙袋分割成进口和出口,有团丁维持着秩序,指挥着百姓轮流进去搬运鲸肉,见四少和福老爹骑马过来,团丁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放他们俩进了封锁圈。

四少来到这三座小山一样的巨兽面前,目测了一下,三条鲸鱼都有二十多米长,五米左右高,每条上面都有三组团丁,在用斧子大锯努力从鲸鱼身上切割下大块的鲸肉块,扔到地面上。

四少下了马,绕着三条鲸鱼走了一圈,又拿了块割下来的鲸鱼肉仔细看了看,急忙叫停了地面上正在把大块鲸肉分割成小块的团丁,叫道:谁是这里的指挥官?过来一下。

开玩笑,这么多鲸油都白白浪费了,那可都是银子啊!自从四少的新产品通过徐记商号的各个网点发售以来,四少很快就确立了四大支柱产品,分别是玻璃,镜子,布匹,香皂。前三个产量一直在迅速爬坡,构成了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而第四项香皂却遇到了巨大的产能瓶颈问题,原因就是主要原料油脂的紧缺。这个时代无论是动物油脂还是植物油脂都是人们嘴里最需要的美味,猪油是吃都不够而且很贵,哪像后世油脂大量可以用作工业生产!结果就是香皂这种消耗品产量极其有限,原本定价一两银子一块的香皂,现在被黑心的徐记商号涨到了三两银子一块,仍然供不应求,只能成为了名媛富婆们的奢侈品。而根据朱徐两家的协议,朱家只能从中分得定价的八成,就是八钱银子。现在浏河滩基地的香皂厂只能维持最低的产量,勉强保本!而天南地北的订单却是每天都在催货,让四少很头疼。这次这三头巨鲸身上起码有近百吨的油脂,四少在心里飞快地计算了一下,那就是至少一百万两银子啊!

当这个工程连连长跑到四少面前敬礼后,四少就把手里的那块鲸鱼肉给他做了个详细的解释,要求他让人分割时把白色脂肪和肝脏切割下来统一由民团收集运去码头,装船后送往浏河滩的香皂厂。而只给百姓分红色的鱼肉和其它内脏。

沙滩上又重新忙碌了起来,陆陆续续赶来的百姓们都分到了一块约二十斤的鱼肉,满意的搬回去了,沙滩上开始飘散着越来越浓的血腥味。等到下午再次涨潮,海水对沙滩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洁,周而复始,足足五天,才把三头鲸鱼都分割了干净。鲸鱼的皮可是不可多得的制作传动皮带的上好材料,临时召集起来的皮匠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整个海门基地都在传少主的神奇,少主一来,上天就送来了三个超级礼包,在教众社友们的心中,四少头上的光环也越来越亮了。

四少这次来海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重新确定建堡的位置,之前的选址现在看来离县城还是太近了,二十里的路程根本不能起到隔绝的作用,快马也就一炷香就到了,这会让这里以后的发展受到官府太多的牵制,而朱家现在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到扬州府的官场,真闹出点动静就不好了,毕竟按照原来的历史,算上南明弘光,扬州这里还有两年多的明朝官府控制期。四少并不准备在这段时间里惹太多的麻烦,那么拉开物理距离就成了比较好的选择。

崇明岛的水泥厂早就开始生产,除了少量的房屋建造需求和路面铺设,四少把岛上的主要水泥产量用来在和崇明基地隔水相望的最西端的大沙洲上圩堤筑坝,以减少长江北线航道的水流量,大块的砼四脚体浇筑成型后由四个壮汉抬着被一个个扔进了江水,四少算了算,按照这样的进度,扔个半年,可以向江里推进三里地,能够让北航道减少一半的流量和流速,那北岸的沙洲马上就可以连起来形成新的陆地。所以最终的建堡位置确定在现在的堡寨东边三十里的陆地尽头,也是江海交汇之处,四少给他命名为启东堡。而现在的木头堡寨不再扩充,作为一个流民收容识别的中转站仍然将长期存在,最终会成为一个码头城镇。

海门堡现在是四少势力里人口最多的一个,已经达到了十二万人口,按照徐大牛的测算,现在每天从南直隶江北各个口岸引流两、三千左右的人过来,经过登记筛选培训后,会每天以五百人的速度把有工匠技能的人和他们的家属送去崇明或浏河两个产业基地。留下的人则开始全部投入到启东堡的建设工程中去。

徐大牛现在已经是警卫营营长兼政治部主任,他的常驻地就是在这海门堡,他下属的前沿机构已经前伸到海州,邳州,徐州,亳州,颍川,六安和安庆一线,和福老爹手下的共济社联合组成了一条条移民交通线,一个个交通站。按照四少的计划和要求,匠人优先的策略一直被坚决的贯彻,随着董师爷的情报网络不断推进,以搜罗当地年轻能工巧匠为目的的“雏鹰新巢”计划开始全面实施。情报局负责搜寻确定二十岁左右的已近成熟的工匠学徒为目标,共济社负责联系策动,警卫营负责接送收容,一条龙服务做得有声有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