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去明末救义士 > 第129章 乡音

我去明末救义士 第129章 乡音

作者:除虫医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08:56:34 来源:小说旗

崇明码头上三个人正目送着离去的船只,朱四爷一边挥手告别,一边和身边的四少道:“你小子这次可吓得他们不轻,会不会适得其反,其他我倒不怎么担心,这王家在海外的生意也做得不小啊!”

四少也挥着手,侧头避着迎面的风回道:“四叔,我可没吓他们,等我说的消息一个个都证实了,他们自然会按照我说的话去做,机会可就这一次,王家又不傻!大嫂至今都没给大哥生个一男半女,他们家只会更捉急,何况他们的生意都是些茶叶,瓷器和丝绸,盯着的人太多。自从前几年王老太爷从知府的位子上告了老,生意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个我早就打探清楚了。”

朱四爷放下了手,理着吹乱了的胡须,笑道:“我是担心他们王家和我们走的不像其他几家那么近,上次的布券联盟都没叫他们,这次你突然叫上他们,还雷了这么重磅的消息,会不会太突然了,呵呵!我看他们父子在看戏时脸色可不怎么好哟!”

四少摇头道:“不管怎么说我们也是亲戚,我这次把话都这么挑明了,他们不领情,难道还会去告发我们不成?再说,他们既然对海贸熟,今天这条宝船下水,他们总应该看得懂的了吧!”

朱四爷也摇头道:“我还是不怎么放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们还是要做些准备!其实那大侄媳妇至今没有怀上反而不是好事,如果生了个男娃,他们家就真不会生什么心思了!”

四少皱着眉仔细想了想,道:“四叔说的是,是该找个妇科圣手给大哥大嫂把把脉,我明天回朱桥就找赵太医去。”

旁边一直默默听着的徐世威此时插话道:“表弟明天就要离开这崇明岛吗?我这里的事,你可要给我安排了!”

四少哈哈一笑,指了指朱四爷道:“放心,这训兵操练的事是四叔管着呢,你明天起跟着四叔就行了。”

朱四爷也笑道:“徐家大侄子你放心,我这会儿就带你去兵营,你从今晚就算是个新兵了,只是你这块头有点大,现成的军装还真不一定有你的尺码,呵呵,找不到就只能先将就了。”

四少插话道:“没事,也就两三天时间,让制衣厂制鞋厂赶一批大尺码的,以后肯定也能用上。”

后卫村里一阵鸡飞狗跳,女人们的催促声混着男人们的咒骂声此起彼伏。有几家的女人已经跑出了门,向村口聚拢,杜家嫂子跑回了屋把虎子弄醒了,嘱咐他别瞎跑,老实在屋里待着,自己也换了件破旧的袄子,往村口跑去。很快,有等不及的女人们就结成群出发了,军户家的女人们大都是天足,一路上走的风风火火,叽叽喳喳,很快后面又有三三两两的跟了上来,大都发髻散乱,还有的衣服都没穿齐整,但眼里都充满的希冀和兴奋。

帅帐里,陈小四和朱葛两人正研究着一张地图,朱葛道:“按照昨天黄州过来的消息,八贼已经开始围攻州府了,有小股流贼也试图往江边码头处抢掠,还好顾三麻子到的及时,和社里的人员接上了头,一边运人,一边还打了一仗。流贼见我们船上炮火犀利,不敢靠近江边,也就退了。这黄州码头上原本收拢的近万人这两天都会运下来,只是不知道老顾他们炮弹还够不够,万一八贼打下了州府,全军攻过来,就凭他手上那点兵,肯定就麻烦了!”

陈小四也点头道:“我现在这里近两万俘虏,为了看管他们,把我们的火枪连,弓弩手都耗住了,就算加上你这次带来的这一个火枪连,也只能说刚刚够用,实在是调不出人去支援他们了。只希望那黄州府能多坚持几天,给我们留出运人的时间来。”

朱葛点了点湖口那里的位置道:“九江那里你放了几条船?”

陈小四道:“两条,那么开阔的湖口和江面,两条都看不过来,再加上还要盯着九江城,我这边码头上两条则和他们进行轮换。”

朱葛赶紧道:“我这次还带了两条东方红过来,要么先也压到黄州去?正好把炮弹也补充上去。”

陈小四皱眉道:“那你这次去赣州怎么办?四少可是要我全力支持你的!”

朱葛摇头道:“没事,我这小队都配了火枪,先期应该不需要火炮,等你这里宽裕了,再派船运给我就行,只是我要先带些工程营的人走。”

陈小四摇头道:“这个没有问题,你能不能在我这里多待两天,等把黄州那里的解决了再走,我也好匀出人来跟你走,否则我也不放心!”

此时一个团丁前来报告,说是营外来了好多女子要领回自家的男人。

朱葛呵呵笑道:“来的还挺快,我去吧,我出的主意,我来处理。你忙你的吧!”

陈小四也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要给你派人手吗?”

朱葛边往帐外走,边摇着手道:“不用了,我自己的人就够了!”

朱葛带来的小队有十八个人,他们自己笑称是十八罗汉。等他们来到军营门口时,营门外已经乌泱泱聚集了三四百个人,后面还陆陆续续有新的人赶过来。其中大多是女人,也有老人和小孩,她们脸上的表情混合着恐惧和希冀。朱葛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他皱了皱眉,招呼着自己的十八罗汉到一边,用客家话和他们叮嘱了起来,强调要他们一定要把移民去海门的政策讲解清楚,能分田地,免费上学,还能改户籍,十八罗汉们都不住地点头,还不断插嘴提议,最后决定先逐一登记,把人的情况都摸清楚后,再带人去寻找他们在俘虏营里的家人。

杜家嫂子也挤在军营门口,她是第一批到的,营门口的兵丁起初让他们排成一列长队,等人过来接他们去找自家的男人。可很快就有大批人都聚拢了过来,大家都拥在营门口,于是有人开始为谁先谁后争吵了起来,兵丁们也懒得再管,就这样乱哄哄的,直到见有一个矮个子军官带着十几个人向营门走来。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眼睛都盯着那群新来的队员身上,只见他们并没有直接到军营门口来,而是去到一边商量起了事。

隐隐传来的声音让杜家嫂子突然睁大了眼睛,那可是她家乡的乡音啊!她努力辨析这时断时续的声音,越来越确定那些人讲的是她的家乡话,这么多年了,自从她被村里的族长卖给了人牙子,她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乡音了。她睁大了眼睛往那群人看去,远远那个矮矮的身影总让她感觉似曾相识。她感觉自己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心跳也越来越快,她想赶紧冲过去能听个清楚,她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推那铁丝缠绕的营门,引得看门的兵丁大声呵斥,她这才清醒过来,拼命压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十八罗汉开始分工协作,最后会留两个人在门口专门进行着登记,其他人则开始每人五个的带着人去俘虏营找人领人,一路上开始宣传移民政策,争取让这些个军户也举家搬迁去海门。这个过程其实很慢,毕竟两万多俘虏分别关押在八十个营地里,这一个个找过去就要花很长时间,如果人是在前几个营寨却还是快的,可如果是在最后那几个营寨里,那就要很久了。还有可能那要找的卫所兵已经死了或者逃了,那就更是白找一场。不过,朱葛的目的本就是通过寻亲领人的过程把移民政策宣传下去,毕竟这片可是南直隶的地界,明目张胆的贴布告宣传移民,那肯定是不行的。即使是在刚被洗劫过的建德县城内也不行,毕竟那个朝廷任命的县令还在那里好好的,他还特意带着酒肉粮食出城来慰问了几次,感谢苏淞水师的救命之恩。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自是不能光天化日下去挖当地的墙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