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去明末救义士 > 第42章 世家

我去明末救义士 第42章 世家

作者:除虫医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08:56:34 来源:小说旗

四少回头看到:来人除了我的朱大哥还会有谁?

朱大少风风火火的从姑苏城赶回朱桥,为的就是把四少考中秀才的喜讯带回来。

整个朱府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都沉浸在喜庆之中,老太爷和大爷在收到喜讯的第二天一起从太仓回了朱桥,县太爷,县丞和主簿三位主官带着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浩浩荡荡上门道贺,朱煜申这次拿了个第二,在这位县太爷的任上是最好的成绩了,县里奖励了三百两银子外加一块县太爷亲书的书香门第牌匾,朱家自是设宴招待,老太爷亲自作陪,主桌上除了三位主官,还有四少的三位伯叔和朱煜申,得知还有一位秀才公朱三爷也就是朱煜申的父亲还在赶回来的路上,县太爷盛赞老太爷教子有方,朱家文风传承,隐隐有世家之风。大家一顿商业互吹,又有主簿问起家中子侄的婚配情况,一阵攀线拉媒,给朱煜申同父异母的九岁小妹对上了县丞的小儿子,只待请道士核对八字后双方就要订亲。酒足饭饱后,已是漫天星光,众人纷纷拜别告辞,等朱桥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老太爷把家里成年的子侄招进了书房。

又叫了四位管家也一起站着旁听,老太爷呷了口茶,笑眯眯道:

申儿,这次你考了个第二,确实给我们朱家扬了名长了脸,接下来你还是要和你父亲一样好好准备这次秋闱,家中之事你如果觉得忙不过来,可以让你的二伯四叔多承担点,你们几个堂兄弟也要好好学学小四,不可纨绔,读书不行,却也可帮着家里做点事情,这方面老大孙就很好,能独当一面了,这样我们朱家才能兴旺发达,生生不息。明白了吗?

众人都应诺。

最近的朝廷邸报都是坏消息,朝廷剿匪不利,开封战况岌岌可危,朝廷调派了多路人马前去解围,都给这闯贼杀的大败,小四你那时的预测都应验了,连那孙传庭也一败涂地。这两天扬州那边的调令到了,江北大营大量抽调我们苏淞的卫所兵,要和湖广的左良玉一起再救开封。我已经运作下达了崇明堡全堡开拔的调令,之后的驻防事务全部交给民团,老四你可要加快把队伍拉起来啊!

说着看向朱四爷。

父亲放心,我已经在着手招募人手,只等小四那里拨下银两,就能把队伍拉起来了。

四爷赶紧答道:

老太爷挥挥手,道:

我不是催你,你还是要多听听小四的意见,别找些不三不四的混混,到时候成事不足,麻烦却不少。

老二,听说你这两天又在招募工人,你说说怎么想的?

一直懒洋洋坐着的朱二爷瞬时坐直了身子,看了看父亲,见父亲微笑着看着他,咽了咽唾沫,整理了下思路,道:

前两天,小四让木工房造了两件新的纺机布机,堪称神器,我算了一下,原本我们布坊织的布成本是每丈布3分银不到,现在娄塘市面上的发货价也就是这个价,要不是我们还有些海贸渠道,布坊根本不赚钱。而这次小四搞出来的机子可以把我们布的成本打到2分银以下,关键是这机子能织五尺门幅的布匹,我刚才说的都是三尺门幅的布价,而这宽幅的布价格每丈至少翻三倍,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布的利润比绸缎还要高一倍,而布匹的销量可是比绸缎大的何止是百倍。我已经让朱寿盯着木工房尽快量产这机子,今天已经有十组机子在生产了,原来的工人都已经上工了。等这第一批布出来,我放到娄塘布市上肯定能引起轰动,接下来等新机子来了就是要招新人给海贸备货了,小四说七月十五大侄子就要再跑一次镜壕,如果有了三十组机子,只要三天就能把那条福船装满。朱寿,我说的没错吧?

朱二爷习惯性的看向朱寿,他知道这两年来每次他给父亲汇报点什么,父亲都会找朱寿进行确认,这次他相当自信的主动把朱寿抬了出来,可见最近他在布坊这件事上是真用心了。

朱寿尴尬地看向坐在堂上左侧正位的老太爷,见老太爷向他点点头,又瞄了眼堂上右侧正位的四少,见他也是一副和煦的样子,赶忙道:

二爷说的没错,这下我们的布坊肯定能重现以前老太太在时那样的光景,二爷安排的这招人之事,我也已经有了思量,这次浏河滩基地招募的工匠有很多都是有家眷的,这些妇人就是很好的女工,我们去外面招人还要担心新机子泄密的问题,用这些妇人则更放心。日后只要在浏河滩也建起布坊,就可以把产量翻上十几几十倍,不过这事还没跟四少爷商量,具体还请两位爷定夺。

这时坐在一旁的大少插话道:

什么机子能有这么厉害?三天就可以装满我那大福船,还价格这么便宜,小四你上次和我说的可是到月底啊,怎么现在变成五天后了?你这是不想让我在家里过几天安生日子,巴不得把我往海上赶!

四少笑着道:

呵呵,大哥,我这不是想着让你能赶上回来过中秋嘛!再说了,这郑家的旗子只管一个月的,这十五开船的话,我们正好还能省下这笔银子,三千两啊,现在我们家的摊子铺的这么大,四叔的团练银子我都没地方着落呢,你就辛苦辛苦吧。

老太爷也嘿嘿一笑道:

不错不错,申儿这家当的好,大孙这次让你三弟也跟着你一起去,带他见见世面,三孙啊,你跟着你大哥好好学学,等你也能独当一面了,爷爷我也弄你条船。

三少和大少都赶忙站起称诺。

老太爷接着问道:

这浏河滩基地现在什么情况了?你们谁说说?

四少看了眼朱福,示意了下,朱福心领神会,赶紧道:

回老爷,这基地正式建设是在六天前的第一批匠人运到开始的,之前只是搭了个临时码头和十几间供住宿的木板房,现在木板房已经有上百间了,已经造好的砖窑厂烧出了第一批砖,木工坊也造好了,朱桥这边的木工房接下来可以转一批活过去了,这两天按照四少的要求先把学堂建起来,估计到月底可以把水车和选料场都建起来,一些小型的工坊也可以在月底前建好运作起来。

四少问道:

选料场我要求是八个,你月底能建好几个?

朱福答道:

是按您的要求和选址建的八个选料场。

四少点点头,转头问向老太爷:

爷爷,您说的匠人什么时候运过来?

老太爷道:就这两天吧,大孙你明天让你那条船去通州海门县运人,周师爷已经在那里招了近五百匠户,这几天都在平整我们新买的地,在河口建临江的码头,按你所说,先围个寨子,以后再建庄堡。

那里离海门县城远吗?四少问道:

应该有个二三十里路吧,不是很远。

那我明天跟大哥的船一起过去看看。四少道:

也好,老大,你明天也正好同船去崇明上任吧,路上还有官兵保护着,能安全些。

朱大爷回道:是,父亲,也正好让小四跟着我去崇明看看哪块地他比较中意。

老太爷又道:

这么多人过来,你们可要小心看护,别闹出什么乱子,这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张嘴,家里的存粮可够?

四少道:

上月您从太仓库里换出来的三千石陈米,我没拿去米铺出手,都留了下来。够三千人吃半年的,这次大哥的船去南边除了一千石白糖,还可以装七千石安南稻米回来,那米价钱很便宜,镜壕那里也就两千两银子。只是安南稻吃口较硬,在我们这里也卖不上价钱。

老太爷点点头,问了下没什么其他事,众人就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