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去明末救义士 > 第7章 表哥

我去明末救义士 第7章 表哥

作者:除虫医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08:56:34 来源:小说旗

云儿跟着母亲和姨娘去老太太那里请了安,之后就被婆娘送去了族里的私塾上学。课堂上有十几个徐家的小孩,有男有女,大的也就十岁出头,天气太热,孩子们也都没啥精神,云儿是里面年龄最小的,先生也就是教教开蒙识字,午饭时就向先生请了假,说是要出门几天,下午就不去学堂了。

一回到自家的院落,就见一众丫鬟小厮正在忙碌着装箱打包行李,母亲和姨娘时不时吆喝下人们,给这炎热的天气又增添不少烦躁。

等她睡过午觉出来一看,已经有着十几口大箱子摆在院落里,正等着家丁们抬去码头装船,

云儿对自己这个表哥一点印象都没有,于是就跑去母亲那里问这表哥的事,徐何氏拉着云儿的手道:

你本有个亲姑姑,也就是你父亲的亲姐姐,嫁去了这嘉定朱桥,后来生这表哥时难产殁了,你母亲我也没见过你这姑姑,这表哥名叫朱煜申,今年十五岁了,但自小体弱多病,出不得门,你父亲也是十年前见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

云儿又问道:

那我们这次去这表哥家,要去多久啊?

徐何氏道:

现在也不知道,快的话也就三五天,慢的话可能一个多月也不一定,不好说。

云儿点点头,道:

那我到时候想家了,想父亲了,想弟弟了,怎么办?

徐何氏还没回答,七爷从门外跨步进屋,一把把云儿举得高高转了两圈,边笑道:

我们这宝贝云儿还没出门就想家想爸爸了呀?

云儿开心的咯咯直笑着,等七爷把她抱在手上,拉着七爷的胡子说道:

时间一久,我肯定会想爸爸的呀。

七爷开心的道:

时间久了,爸爸也会想我们云儿的,爸爸会来看你,把我这宝贝云儿接回家的。

徐何氏笑呵呵的看着这父女俩,问道:

那赵太医和清虚老道都请到了吗?

七爷边逗着云儿,边把中午的事大致和徐何氏讲了,听到因为清虚道长的师弟离奇生病被耽误了行程,也不觉唏嘘不已。

待用过晚饭,赵太医父子和清虚道长陆续应约来到徐府。和清虚道长一起来的还有一个道士,正是他的师弟,两人各带了一个道童,七爷和他们一一见礼寒暄。

徐何氏带着云儿和七爷依依告别,不断嘱咐着一些事,最后登上早已等在东门外码头上的乌篷船,除了七八个佣人婆子,七爷还派了十几名护院家丁保护同行,加上朱家来的两条船,徐家的四条船,清虚道长的两条船,总共八条船的船队挂上徐字灯笼,迎着最后的一丝晚霞浩浩荡荡出发了。

正是白天最长的季节,江南虽然白天酷热难当,太阳下山后,河道上却也凉风习习,到了大河上,船只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不时有官军水师的船只往来检查,见是徐家和朱家特有的灯笼,即使到了苏淞边界的水关,也没有上来找麻烦。白天躲避骄阳的船家们这会儿都趁着夜的凉爽急着行船赶路。虽然江南水系四通八达,但有些河道河面并不宽阔,局促的河道只容得两艘小船勉强通过。一路上走走停停,倒也无事。洁白的月光静静的洒在繁忙喧闹的江南水道,两岸的蝉鸣蛙声伴随着各式各样的虫音混合成一个雄浑的仲夏夜大合唱。

除了走惯夜路的船家,一路上护院家丁也轮休值夜,一干女眷开始也非常的兴奋,悄悄地透过帘子看着路上的风景,等天彻底黑了,也陆陆续续在这晃悠悠的船舱中静静入睡,到第二天寅时,船队已经进入朱桥,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朱家的船率先靠岸,朱福登上码头,急急的进去通报,不久,整个朱家宅院就苏醒了,宅院里的灯火都亮了起来,侧门大开后,男男女女哗啦啦出来了一大群人,带头的正是姑爷朱右安朱三爷,徐何氏让婆娘抱着熟睡的云儿跟着她登岸,双方行礼见面后,进入了朱府,徐何氏又将赵太医和清虚道长一一做了介绍,朱三爷的妾室徐姨娘这才带了众人进去后宅,朱三爷则吩咐管家收拾出两个跨院,一个专门安顿他舅妈等一众女眷,其他人都安排着住进另一个跨院。

徐何氏带着睡眼惺忪的云儿随着徐姨娘去后宅里看望外甥朱煜申,只见他仰天睡在一张大木榻床上,双眼紧闭,面容清瘦,脸皮发青,由于天热只有一条薄薄的丝毯搭在他的肚子上,一个婆子和一个丫鬟在床前伺候,虽然外甥已经十五岁了,但看上去却和云儿这八岁的女童差不多高。

女人们看了不禁一阵伤心,边抹着眼泪,边退出了屋子,赶了一夜的路,也很累了,先去跨院里的客房安顿休息了。

朱三爷引着赵太医和清虚道人来后院看诊,一番切脉探息后,一同退出屋子转去了前堂,朱三爷忙上前问询,赵太医首先摇头道:

令郎脉象虚弱,内息紊乱,现在人已昏迷多日,汤药难以进食,只能先用金石之法疏通经络,待清醒之后,才能以汤药调理。

清虚道长随后附和道:

赵太医所言甚是,以贫道所观,令郎眉间发青,有邪气缠身,太岁不利,仅仅以医道之法,甚难痊愈。贫道不才,自明日起开坛做法三日,必能请得神仙,驱除这邪气。还请朱老爷告知令郎生辰八字,让贫道算算这破解之法。

朱三爷忙道:

还请两位尽快诊治,如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我自全力置办。

说完又将儿子的生辰八字写予道长。

赵太医带着诊药箱重新进屋,取出携带的银针,用烧酒一一擦拭后,开始扎针。

清虚道人则让小童取出罗盘,出得院来,准备起了法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