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126章 光影棋盘:资本与匠心的交响

2010年3月10日,杭城春雨如丝,绿洲大厦b座8层的玻璃幕墙被水雾晕染成朦胧的青色。沈知意站在“星宁影视”的铜牌前,身后是崭新的办公区——开放式工位错落有致,墙上挂着《星球大战》《霸王别姬》等经典电影的分镜手稿,剪辑室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她按下总裁办公室的智能门锁,20亿启动资金的电子凭证在星达笔记本电脑上闪烁着冷光。

“沈总,陈凯歌导演到了。”助理的声音从内线传来。沈知意整了整西装,快步走向会客室。推门瞬间,陈凯歌正凝视着墙上的星宁发展历程图,手中的保温杯氤氲着茶香。“沈总,久仰大名。”导演转身,目光中带着审视,“听说您要颠覆传统影视行业?”

沈知意微笑着示意落座,全息投影随即展开星宁影视的蓝图:“陈导,如今资本盲目涌入娱乐圈,流量至上、粗制滥造成风。”她调出大数据分析,“观众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古装甜宠剧,市场需要真正有深度、有技术的作品。”她轻点屏幕,星宁自主研发的虚拟拍摄系统跃然眼前,“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用AI生成场景,让演员在绿幕前就能完成太空漫步、海底探险。”

陈凯歌的眉头渐渐舒展,摩挲着保温杯:“技术革新确实重要,但电影的灵魂在于故事。”沈知意立刻回应:“所以我们设立了‘星火剧本工坊’,用大数据筛选优质Ip,同时邀请像您这样的大师把关。”她推过一份合同,“薪资待遇您随意提,分红方案也由您定,星宁要的,是与创作者真正的平等对话。”

窗外的雨势渐大,两人的交谈却愈发热烈。沈知意提议打造“东方科幻宇宙”,将《山海经》《聊斋》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科幻题材;陈凯歌则提出培养新生代导演,建立“师徒制”传承体系。当话题转到拍摄场地时,沈知意神秘一笑:“星宁在敦煌沙漠建了全球最大的虚拟摄影棚,下周就可以去实地考察。”

暮色降临时,两人移步星宁旗下的五星级酒店。水晶吊灯下,沈知意亲自为陈凯歌斟上西湖龙井:“这里的食材可追溯到星宁农业基地,连餐具都是3d打印的宋瓷纹样。”她指着窗外的全息广告屏,“酒店所有屏幕都能接入星宁的内容生态,未来客人在吃饭时,或许就能预订您新片的首映票。”

陈凯歌放下茶杯,目光灼灼:“沈总,我接下这个挑战。但有个条件——拍摄期间,您必须每天来片场。”沈知意愣了一瞬,随即展颜:“求之不得!我正想跟您学学怎么‘让数据为艺术服务’。”

消息不胫而走,娱乐圈炸开了锅。某流量明星经纪人嗤笑:“科技能拍出人情味?简直异想天开!”但业内资深人士却嗅到了变革的气息。张艺谋深夜致电沈知意:“听说你们的虚拟拍摄系统能省下70%的置景费?改天我也来取取经。”

一个月后,星宁影视的首部作品《昆仑墟》正式开机。敦煌沙漠中,陈凯歌站在巨大的绿幕前,看着AI生成的上古神山在监视器中拔地而起。沈知意戴着VR眼镜,实时调整云层的光影效果。当第一声“Action”响起,风沙卷起黄沙,科技与艺术的齿轮开始了精密的咬合。

而在杭城,绿洲大厦的灯光彻夜未熄。星宁影视的编剧们围坐在智能会议桌前,AI系统不断推送着观众情绪分析;7499游戏平台的团队已着手开发《昆仑墟》同名手游;星宁文媒的宣发小组,正在策划用元宇宙技术举办全球首映礼。

沈知意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雨夜中的杭城。手机震动,是陈凯歌发来的片场花絮视频——演员在虚拟的仙宫中挥剑,特效与真人表演无缝衔接。她回复道:“陈导,这只是序章。当资本真正尊重创意,当科技成为艺术的翅膀,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