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179章 桃李成蹊处的时代回响

2013年11月27日,晨光穿透云层,洒在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在江苏南通的纺织厂里,周明远盯着自动化生产线将丝绸裁切成精致的旗袍,手机屏幕突然弹出老同学群的消息——来自云南普洱的李雨薇分享了自家茶园通过星动平台直播,单日销售额突破千万的喜讯。这位曾经在清北宿舍里啃着馒头写代码的姑娘,如今已成为掌控百亿茶叶帝国的女企业家。

“老周,这批出口欧洲的订单必须严格把控质量!”助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周明远摘下眼镜擦拭,想起1992年那个冬天,沈知意带着他们几个穷学生在地下室接的第一单——帮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做财务规划。当时他们挤在漏风的房间里,就着泡面讨论到凌晨,最终用差异化定价策略让企业起死回生。“那时谁能想到,我们这群穷学生能走到今天?”他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墙上与沈知意的合照,照片里青涩的少年们正捧着第一笔项目奖金欢呼。

同一时刻,在西北小城敦煌,林婉的文旅集团正在举行新项目发布会。全息投影在空中勾勒出数字化石窟的瑰丽图景,台下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人。“这个项目不仅是商业开发,更是文化传承。”林婉的声音通过直播传向全球,“我永远记得沈知意说过的话——真正的商业价值,藏在对社会的贡献里。”她的思绪飘回大学时代,沈知意带着他们成立“文化振兴小组”,骑着二八自行车走访各地古村落,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濒临失传的手工艺。

而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赵宇的智能装备制造集团正开足马力生产新能源设备。他站在车间中央,看着机械臂精准焊接零部件,想起沈知意曾在课堂上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概念。“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他对着镜头感慨,“现在我们的设备不仅振兴了本地经济,还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镜头扫过厂区外的职工家属楼,当年下岗工人的子女如今在集团的资助下,正通过星宁在线教育平台攻读工程学位。

夜幕降临,深圳前海的摩天大楼灯火通明。苏晴坐在总裁办公室里,俯瞰着璀璨的城市夜景,手中握着老同学从家乡寄来的特产——贵州的刺梨干、内蒙古的奶酪、四川的腊肠。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味道,串联起他们共同奋斗的青春。她点开星动平台的“清北92级创业榜”,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着同学们创立的企业:从扎根乡镇的农产品电商,到引领行业的科技巨头,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改变一方水土的传奇。

“苏总,沈总邀请您参加明晚的线上会议。”助理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苏晴点点头,打开尘封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沈知意当年的批注:“商业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同成长的旅程。”她记得毕业前夕,沈知意将自己的创业启动资金分给家境困难的同学,那句“先富带后富”的承诺,如今在华夏大地开花结果。

当晚,各地的同学们准时接入视频会议。屏幕里,周明远的纺织厂车间机器轰鸣,李雨薇的茶园里无人机正在喷洒有机肥料,林婉的数字石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看到大家都在用商业的力量改变家乡,我比自己赚钱还开心。”沈知意的声音带着哽咽,“还记得我们在清北的誓言吗?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商业回馈社会。”

会议结束后,苏晴收到了老家镇长的消息,镇小学的教学楼即将竣工,这是她资助的第37所希望小学。她望向窗外的深圳湾,海风轻拂面庞。二十多年前,那个在清北宿舍里传阅商业书籍的夜晚,那个为了省下路费徒步回家的姑娘,从未想过,当初的星星之火,如今已在神州大地形成燎原之势。而这场由知识、友情与梦想点燃的商业革命,仍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