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194章 筑梦摇篮里的薪火相传

2014年6月17日,京城夏日的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星宁科技商务区内,蝉鸣阵阵,却掩盖不住工人们返乡前的欢声笑语。工地上,智能塔吊缓缓收起机械臂,完成最后一批构件吊装。曾在这里挥洒汗水的普工老王数着银行卡里的数字,眼眶泛红:“整整68万!俺这辈子头回攒下这么多钱,回去就能给儿子盖新房娶媳妇了!”高级工程师张明远合上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还留着未完成的智能建造算法,他的账户里已躺进180万,足够支撑他在家乡建立小型研发工作室。

与此同时,在五环内园区旁新落成的星宁建筑学院门前,电子招聘屏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教师岗位月薪3万起,享丰厚年终奖,单人间公寓拎包入住……工作满一年参与90 - 280平公寓抽签!”这份堪称“天价”的招聘信息,吸引了无数建筑领域的精英。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建筑博士林夏,在看到“年假50天”和“终身培训体系”时,果断投递了简历:“这里不仅是工作,更是实现教育理想的沃土。”

学院内部,沈知意正主持教师培训体系搭建会议。全息投影中,智能建造流程的3d模型徐徐展开,她指着模型说道:“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会教书的老师,更是能将星宁的智能建造技术、绿色建筑理念传递出去的引路人。”她调出课程表,除了传统建筑学理论,还新增了“AI建筑大脑应用”“模块化智能施工”等前沿课程,“学生和工人培训班要同步进行,让技术下沉到一线。”

一周后,建筑学院迎来首批教师。沈知意亲自带领他们参观学院设施:配备量子计算机的实验室、可模拟极端天气的建筑测试舱、能实现全球远程协作的全息教室。当走进教师公寓区时,单人间内智能家居一应俱全,双人间的共享书房配备着价值百万的专业藏书。“这是我们的诚意。”沈知意按下墙上的按钮,阳台外的自动花架缓缓升起,绽放出娇艳的玫瑰,“工作满一年,你们就有机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园。”

抽签仪式定在教师节当天。90平的温馨两居室、180平的豪华复式、280平的顶层带花园户型,在大屏幕上滚动展示。新晋教师李岩紧握抽奖箱里的号码牌,手心沁出汗珠。当主持人念出“17号,180平b座!”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捧着公寓钥匙,他激动地说:“这不仅是一套房子,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与认可。”

而在工人培训班的教室里,曾在工地上担任质检员的赵芳,如今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黑板上,老师用AR技术演示智能检测设备的操作原理,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笔记。“以前在工地靠经验,现在有了这些理论,以后干活更有底气!”下课后,她掏出手机,将课堂内容录制成视频发给家乡的工友,“等我学完回去,带着大伙一起干智能建造!”

随着建筑学院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周边的餐饮、零售等行业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学院门口的咖啡店老板笑着说:“以前一天卖不出十杯,现在老师们和学员天天来,营业额翻了五倍!”更令人惊喜的是,不少从工地返乡的工人,带着在星宁学到的技术,在家乡成立了小型建筑队,将智能建造的理念传播到全国各地。

2014年深秋,沈知意站在学院的观景台上,看着远处正在施工的智能住宅区。建筑工人们操作着机械臂,配合着无人机运输材料,一切井然有序。手机突然震动,弹出一条消息:“星宁建筑学院首批学员就业率达100%,其中30%选择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她望着夕阳下的园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片曾经的荒地,如今不仅是商业奇迹的诞生地,更成为了培育未来建设者的摇篮,让科技与希望的火种,在无数人的手中传递、延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