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312章 跨界燎原:湘城经验的跨省传递

2017年5月10日清晨,湘城的天际刚泛起鱼肚白,三辆银灰色奥迪A7敞篷跑车已驶入崭新的跨省高速。沈知意握着方向盘,车载系统自动规划出通往湖广省巴东县的路线,全息导航屏上,新建的智能高速路段闪烁着蓝色光带,显示着实时路况与充电桩分布。

“姐,资料显示巴东县刚完成吏治整顿,现在百废待兴。”沈宁坐在副驾,平板电脑上滚动着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的履历——清北博士毕业,雷厉风行查处数十起**案件,将涉事官员与不法商人绳之以法。沈舒在后座探出头,眼睛发亮:“听说陈书记老家特别穷,全靠母亲用捡废品的钱供他读书,太励志了!”

八个小时的车程在量子通讯会议与姐妹间的讨论中悄然流逝。当车队驶入巴东县界,智能路牌自动切换成欢迎语:“热烈欢迎湘城贵客!”道路两旁,尚未完工的产业园与破旧的农舍形成鲜明对比,却也难掩这座县城渴望蜕变的生机。

在县委大楼前,陈行甲早已等候多时。这位身着朴素衬衫的70后书记快步上前,与沈知意握手时,掌心的薄茧传递出实干者的温度。“沈总,久仰大名!”他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充满希望,“湘城的发展奇迹我们研究了很久,如今巴东虽清算了**,但资金与技术仍是瓶颈。”

会议室里,全息投影展示着巴东县的现状:丰富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广袤的山地适合有机种植,却因交通与资金限制停留在原始状态。陈行甲调出数据:“去年全县财政收入不足湘城一个乡镇的零头,但我们有决心!”他的目光坚定如炬,“只要有合适的产业落地,巴东定能重现生机。”

沈知意轻点桌面,湘城的产业模型浮现在空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向切入。第一,利用巴东的水电资源,建设储能基地,为湘城的光伏产业配套;第二,开发山地种植有机药材,星宁的AI种植系统能提高三倍产量;第三……”她的声音顿了顿,“最重要的是,建立透明高效的政企合作机制。”

说到这里,沈知意将一份文件推到陈行甲面前——《湘城廉政智慧监管系统方案》。“这套系统由区块链技术搭建,每一笔资金流向、每一个项目审批都实时上链,不可篡改。”她望向窗外正在施工的智能公路,“湘城能发展起来,廉洁的政务环境是根基。”

陈行甲翻开文件,眼中闪过惊喜:“这正是我们急需的!巴东刚经历整顿,干部们亟需这样的‘廉洁铠甲’。”他握紧拳头,“只要解决信任问题,招商引资就成功了一半!”

午餐时分,众人在县委食堂用餐。简单的四菜一汤,却让沈知意感受到陈行甲的作风。“我们现在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陈行甲笑着说,“等巴东发展起来,再请沈总吃正宗的巴东烤鱼!”沈舒举起手机直播:“家人们!看到没?这就是干实事的父母官!”弹幕瞬间被“陈书记加油”“向湘城取经”刷屏。

下午,沈知意一行实地考察了巴东县的重点项目。在野三关镇,荒山上的杂草间隐约可见未完工的厂房框架。“这里原本是某位贪官的私人项目。”陈行甲介绍道,“现在我们想改建成智能药材加工厂,只是……”他的声音低落,“资金缺口太大。”

沈知意环顾四周,突然有了主意:“采用‘湘城模式’——星宁集团提供技术与部分资金,巴东县以土地与政策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同时,引入众筹平台,让老百姓也能成为‘股东’。”她调出星宁的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先在湘城发起‘助力巴东’计划,预计能吸引大量民间资本。”

夜幕降临,巴东县的街道亮起稀疏的路灯。沈知意站在县委大楼的露台上,望着远处漆黑的山峦。陈行甲走过来,递上一杯浓茶:“沈总,今天的谈话让我看到了希望。巴东就像一块蒙尘的璞玉,只等懂它的人雕琢。”

沈知意望向湘城的方向,那里的智能建筑在夜空中闪烁着光芒。“陈书记,湘城的经验证明,只要方向正确、人心凝聚,再贫瘠的土地也能长出奇迹。”她转身与陈行甲握手,“巴东的未来,我们共同书写。”

此时,沈宁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姐,星宁的投资部已经拟好初步方案。另外,湘城的企业家们听说巴东的情况,自发组建了‘帮扶联盟’。”沈知意嘴角上扬,这场跨越省份的协作,或许将成为湘城经验向外辐射的起点——当廉洁与科技相遇,当实干与资本携手,更多的“巴东”,正在迎来破晓的曙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