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324章 归乡新貌:财富涌流激荡出的乡村蝶变

2017年8月18日清晨,安溪县龙门镇的青石板路上,一辆崭新的保时捷卡宴缓缓驶入。包工头陈德发摇下车窗,望着道路两旁新安装的智能路灯和整齐的太阳能垃圾桶,眼眶不禁湿润——半年前,他带着兄弟们奔赴县城建设智慧产业园区时,这里还是坑洼泥泞的小路。

“德发!你可算回来了!”村口的老邻居们围了上来。陈德发从后备箱搬出特意购置的智能按摩椅和全息投影仪:“叔婶们,这是给大伙带的新鲜玩意儿!”人群中爆发出惊叹声,几个年轻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研究起如何用语音控制投影仪。

陈德发的家位于镇东头,曾经破旧的二层小楼如今焕然一新。智能大门自动识别主人,门廊处的3d投影系统投射出“欢迎回家”的金色字样。推开门,全屋智能管家启动,空调自动调节温度,窗帘缓缓拉开,露出后院新修建的智能阳光房——那里种满了通过星宁农业系统培育的稀有花卉。

“爸!你看我用奖学金买的!”女儿小萱从二楼跑下来,手中举着一台迷你3d打印机,“老师说这能打印出会动的模型!”陈德发抱起女儿,望着客厅墙上的智能大屏正在播放安溪产业园区的实时画面,心中满是自豪。他的智能手表震动,银行账户提示到账一笔分红——这半年,他不仅赚到了580万工程款,还因参与园区项目获得了星宁集团的股权奖励。

与此同时,在离龙门镇二十公里的桃舟乡,农民工老张正在自己的新家忙碌。90平的智能公寓内,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安装着家具,AI设计师根据他的喜好调整着室内布局。“老张,这房子真值!”同村的工友老李羡慕地打量着全屋智能家电,“我家那套120平的,装修费都是用在工地攒的钱!”

老张的存款已经突破60万,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他打开手机里的“安溪惠民”App,养老金领取、子女入学申请、医疗报销等功能一应俱全。“以前看病要跑县城,现在乡里的智能医疗站就能做ct!”他感慨道,智能手表自动提醒他下周该带母亲去做免费体检。

在县城的高级工程师公寓区,38岁的结构设计师林明正指挥着无人机搬运建材。他的账户里躺着180万存款,这笔钱不仅让他还清了房贷,还能将老家的祖宅改造成“智慧民宿”。“妈,您看这个!”他通过量子通讯向母亲展示设计图,全息投影中,白墙黛瓦的老房子里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VR导览设备,“以后游客来就能体验‘科技 传统’的安溪生活。”

随着财富的积累,安溪县的乡镇掀起了“智慧改造”热潮。龙门镇的商业街换上了全息广告屏,商户们用智能poS机实现跨境收款;桃舟乡的茶园安装了星宁研发的AI采摘机器人,茶农们坐在智能监控室就能管理整片茶园。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有人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茶具,有人通过元宇宙平台推广安溪茶文化。

傍晚,陈德发召集了村里的年轻人,在新建的智能文化广场上分享创业经验。“县里的创业孵化园能提供免费的量子计算资源和AI导师!”他指着大屏幕上的招商政策,“就像沈总说的,只要肯学,人人都能抓住机会!”人群中,几个大学生已经开始讨论成立农业科技公司的计划。

此时的安溪乡村,处处洋溢着生机。智能公交在村道上穿梭,车顶的光伏板为车辆供电;养老中心的AI护理员正陪着老人们练习太极拳;而在星空下,孩子们戴着智能天文望远镜,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这些曾经外出谋生的人们,如今带着财富与技术归来,用双手和智慧重新定义着“家乡”的模样。

当夜幕降临,安溪的乡村在智能灯光中闪烁。陈德发站在自家的露台上,望着远处星罗棋布的光伏板和灯火通明的产业园区,拨通了沈知意的电话:“沈总,谢谢您改变了安溪,也改变了我们的人生。”电话那头传来欣慰的笑声:“这只是开始,安溪的未来,掌握在你们每个人手中。”

这一刻,财富不再只是账户里的数字,更是点燃梦想的火种。从包工头到工程师,从农民工到创业者,每一个安溪人的故事,都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