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376章 科技赋能的匠心筑梦场

2018年10月30日清晨,杭城星宁别墅区工地入口处,巨型LEd屏幕闪烁着醒目的招聘信息:\"诚聘工人、工程师、质检员共50人!单人间配备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带独立阳台与书房;双人间享两室一厅智能生活空间,智能厨房App点餐即达!\"招聘信息旁,全息投影循环播放着工地智能建造实况与宿舍内景,引得路过的求职者纷纷驻足。

沈知意身着工装,站在临时搭建的招聘台前,目光扫过排队的人群。与传统工地尘土飞扬的场景不同,这里的地面纤尘不染,智能除尘机器人在角落无声运转,3d打印设备正将纳米级建材层层堆叠成墙体。\"我们要的不仅是体力劳动者,更是愿意与科技并肩的建设者。\"她对身旁的人事主管说道,\"尤其是工程师和质检员,必须具备智能建造系统操作经验。\"

第一位走进面试间的是32岁的建筑工程师周明。他握紧手中的作品集,有些紧张:\"我听说贵公司用的是石墨烯复合建材,这种材料在国内应用案例很少......\"沈知意微笑着调出工地的bIm模型:\"正是因为少见,才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我们的智能建造系统能自动生成施工方案,但更需要人为之注入匠心。\"她展示了别墅抗震结构的设计细节,\"这里的每一处连接点,都需要工程师在AI方案基础上进行二次优化。\"

而在工人面试区,45岁的泥瓦匠老陈正好奇地打量着智能抹墙机器人。\"师傅,您干了多少年泥瓦活?\"面试官递过平板电脑,\"不过这次,您得学会和这些'铁伙计'配合。\"老陈挠挠头:\"我只会传统手艺,能行吗?\"对方笑着打开教学视频:\"我们有智能培训系统,三天就能掌握基础操作。而且您的经验,能帮我们校准机器的误差。\"

当天下午,首批录用的工人与工程师便搬进了移动屋宿舍。推开单人间的门,30岁的质检员林悦眼前一亮:米白色的极简装修风格,智能窗帘随着她的靠近自动拉开,阳台上的微型绿植墙生机勃勃。最让她惊喜的是书房角落的全息投影设备,\"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她兴奋地在工作群里分享照片,\"以后做质检报告,直接用全息模型演示,效率翻倍!\"

双人间宿舍同样科技感十足。智能厨房内,冰箱自动检测食材储量,当鸡蛋剩余3个时,屏幕弹出补货提醒;浴室的魔镜不仅能显示天气、新闻,还能通过人体扫描提供健康建议。\"这哪是工地宿舍,分明是五星级公寓!\"两名新来的工人围着智能烤箱研究菜谱,\"听说App上能点川菜、粤菜,20分钟就做好?\"

夜幕降临,工地的智能照明系统自动亮起。沈知意巡视着正在施工的3d打印别墅,AI监测系统的绿光在墙体表面游走,实时检测建材密度。突然,系统发出警报,一处墙面的石墨烯含量出现0.3%的偏差。工程师们迅速围拢,结合老陈等传统工匠的经验,很快调整了打印参数。\"这就是人机协作的魅力。\"沈知意看着修复后的墙面,\"科技保证效率,而人的经验赋予建筑灵魂。\"

在宿舍区的公共空间,智能会议室里正进行着每日总结会。大屏幕上,工地的实时数据与3d模型同步更新,工程师们用激光笔标注施工难点,工人代表则分享操作智能设备的心得。更令人惊喜的是,沈知意特意设置了\"创新提案箱\",鼓励大家提出优化建议。入职第三天,老陈提出的\"智能抹墙机弧形墙面改良方案\"被采纳,获得了5000元奖金。

随着时间推移,这支由传统工匠与科技人才组成的队伍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他们改良了3d打印设备的供料系统,将建材损耗率降低了15%;研发出智能脚手架,能根据工人动作自动调整高度;甚至在质检环节引入了无人机巡检,配合AI图像识别,将检测效率提升了4倍。

两个月后,当第一批别墅主体结构完工时,整个地产界都为之震动。前来参观的同行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工人不仅能熟练操作智能设备,还能针对技术漏洞提出改进方案;工程师们不再局限于图纸设计,而是深入工地与工人协作;就连质检员都成了多面手,既能使用精密仪器检测,又能凭借经验判断细微瑕疵。

沈知意站在初具雏形的别墅区前,看着忙碌而有序的工地,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片土地上建造的不仅是奢华别墅,更是一个打破传统认知的建筑生态——在这里,科技与匠心交融,体力劳动与脑力创新并重,每个参与者都能在智能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而这,或许正是未来建筑业的终极形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