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449章 西北新韵:甘泉润沃野,稻香满荒原

2022年9月13日,西北黄土高原的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宁夏固原的小村庄。王老汉拧开自家水龙头,清澈的水流奔涌而出,带着丝丝凉意。他捧起一瓢水轻抿,惊喜地对老伴喊道:“这水跟咱年轻时在山里喝的泉水一个味儿!”

曾经,这里的村民每日清晨都要徒步几公里挑水,浑浊的窖水沉淀后才能勉强饮用。而如今,“天河工程”输送的海水淡化水,经过星宁集团的量子过滤系统层层净化,不仅矿物质含量媲美天然山泉,更达到了直饮水标准。村头的智能水站实时监测水质,屏幕上跳动的ph值、余氯含量等数据,让村民们喝得安心。

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秸秆,机械臂正在进行第四茬水稻的收割。“以前哪敢想,咱西北的旱地能种出水稻,还一年收四季!”村支书站在田埂上,激动地向来访的记者展示手机里的产量数据,“多亏了星宁的智能滴灌系统和耐寒稻种,每亩年产量超过4000斤!”

在智能温室里,自动升降的遮阳板随着阳光角度调整,纳米级的薄膜既能锁住水分,又能调节温度。机械臂精准地为番茄植株喷洒生物肥料,AI系统通过叶片颜色和生长速度,实时调整灌溉量。村民们经过培训,成为了操作智能设备的“新农人”,每月工资加上土地流转分红,收入比过去翻了五倍。

村口的小型加工厂里,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将新收割的稻谷脱壳、碾米。“我们的‘塞上香’大米,通过星宁的电商平台,三天就卖了10万单!”加工厂负责人指着打包区,机器人正将真空包装的大米整齐码放,“现在连欧洲的订单都来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的变化。曾经因过度取水而干涸的河流,如今重新泛起涟漪,候鸟成群结队在此栖息;被风沙侵蚀的荒地,在海水淡化水的滋养下,种上了耐旱的胡杨和沙棘,防风固沙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沈知意驱车来到村庄,看到孩子们在新装的量子路灯下嬉笑玩耍,老人们围坐在智能长椅上听戏,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沈总,快尝尝我们用新米煮的饭!”王老汉热情地将她拉进家,电饭煲打开的瞬间,浓郁的米香扑鼻而来。“这米饭又香又糯,比我在南方吃的还好吃!”沈知意赞不绝口。

饭后,她来到村部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全村的种植、养殖数据。“我们计划再建10个智能温室,引进草莓、蓝莓等经济作物。”村支书兴奋地介绍,“还要利用多余的淡化水发展水产养殖,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沈知意点头,当场联系星宁农业团队:“尽快安排专家过来,帮助村里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她又转向村支书,“我们可以合作开发‘稻田认养’项目,让城里人在手机上就能认养一块稻田,收获的大米直接配送到家。”

夜幕降临,村庄的量子灯带亮起,勾勒出一幅梦幻的田园画卷。沈知意站在稻田边,听着蛙鸣和流水声,感慨万千。曾经的西北荒原,因科技的力量焕发新生,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她打开手机,向团队发送新的指令:“下一站,让每一片荒漠都变成绿洲,让每一个村庄都充满希望。”

此时,远处的星空下,新的灌溉管道正在夜色中延伸,将更多的甘泉送往干涸的土地。这场由科技引发的变革,正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西北大地,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崭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