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484章 归乡潮涌:科技工地的财富裂变与人才虹吸

2023年6月8日清晨,杭城“星海云境”项目工地的机械臂逐渐放缓运转节奏,随着最后一块量子玻璃幕墙安装完毕,这座耗时六个月的建筑奇迹正式竣工。工地上空,无人机群自动排列成“竣工大吉”的字样,机械臂喷射出的全息烟花在晨雾中绽放,与工人们的欢呼声交织成一片。

来自贵州山区的钢筋工老杨,小心翼翼地打开手机银行App,看着账户里23.6万元的余额,眼眶不禁湿润。六个月前,他揣着仅有的几百元路费来到星宁工地,如今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还能给孩子攒下大学学费。“这钱挣得踏实!”他对工友们说,“在老家干两年都赚不到这么多!”

高级工程师林薇站在酒店顶层的观景台,望着远处的西湖美景,轻轻呼出一口气。作为项目核心成员,她不仅收获了丰厚的奖金,更积累了量子建筑领域的前沿经验。“这六个月学到的东西,比过去五年都多。”她在日记中写道,“是时候带着这些成果,回家乡建设了。”

随着竣工消息传开,工地上掀起了一股归乡热潮。农民工们拖着装满智能设备的行李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工程师们则带着星达笔记本电脑和技术资料,准备将所学应用于更多领域。在高铁站候车厅,随处可见穿着星宁工装的工人,他们兴奋地讨论着回家后的计划:有人要盖新房,有人打算开超市,还有人想资助村里的孩子读书。

“师傅,请问星宁工地还招暑假工吗?”在某职业院校的校园里,机械专业的学生小陈拦住一位返乡的星宁工人。对方笑着递过名片:“招!现在报名,一个月工资保底一万,还有量子建造技术培训!”这个消息迅速在校园里传开,当天就有300多名学生提交了暑期工申请。

星宁地产的招聘页面瞬间被挤爆,“暑期万元高薪 科技实训”的宣传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年轻人。AI面试官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机械臂自动分拣简历,量子通讯系统实时对接面试。“我们不仅需要劳动力,更要培养未来的科技蓝领。”沈知意对人力资源部门强调,“给暑期工配备专属导师,让他们真正接触到前沿技术。”

在四川某县城,返乡的瓦工老张成了当地的“明星人物”。他开着用工资买的新能源汽车,带着智能家电回到老家,引来邻居们围观。“这是星宁发的智能电饭煲,能根据营养需求自动煮饭。”老张向乡亲们展示,“在那里干活,不仅挣得多,还能学到新技术!”很快,他的手机就被咨询电话打爆,村里二十多个年轻人都想跟着他去星宁工地。

职业院校的校长们也看到了新的合作契机。某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联系星宁,希望建立“量子建造实训基地”。“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学理论,在星宁的工地上学实操,毕业后直接就能上岗。”校长在签约仪式上说,“这才是真正的产教融合!”

随着暑期工陆续到岗,星宁工地迎来了一批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他们戴着智能安全帽,在AR眼镜的辅助下学习机械臂操作;在量子建筑学院的课堂上,AI讲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智能建造原理。来自江苏的学生小李在日记中写道:“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工地也可以这么酷!”

沈知意站在星宁总部的监控大屏前,看着各地工地的实时画面,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数据显示,自“星海云境”项目竣工后,星宁的品牌关注度提升了400%,合作院校增加了27所,暑期工招聘人数突破人。“通知研发部,”她对助理说,“开发一套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便携式量子建造学习套件,让科技教育惠及更多年轻人。”

夜幕降临,工地上的量子探照灯依旧明亮。新一批的建设者们正在为下一个项目做准备,而那些带着技术和财富返乡的工人,已经在各自的家乡播下了科技的种子。这场由星宁地产引发的行业变革,不仅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更在悄然重塑着中国蓝领工人的未来图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