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489章 代际碰撞:影视科技浪潮下的行业变革与破局之争

2023年6月20日,上海某影视公司的会议室里,80后导演陈思成盯着平板电脑上不断刷新的新闻头条,屏幕上“陈、张、冯三位导演财富突破223.8亿”的标题刺得他眼睛生疼。投影仪上,自家剧组拍摄的传统古装剧粗剪片段正在播放,对比隔壁影棚用星宁虚拟制片系统拍出的科幻大片,无论是画面质感还是拍摄效率,都相形见绌。

“陈导他们用星宁的量子渲染引擎,一部电影的特效制作时间从半年压缩到两周;我们还在为绿幕抠图的锯齿问题发愁。”副导演苦笑着翻出成本报表,“实景搭建花了3000万,演员档期冲突又浪费了200万,这样下去,公司撑不过明年。”

陈思成猛地站起身,全息投影里,星宁影视的宣传视频正在循环播放:机械臂群自动搭建虚拟故宫,AI根据剧本实时生成天气特效,演员戴着VR眼镜在360度全景虚拟空间里完成飙车戏。最令他震撼的是,通过星宁的“数字孪生演员”技术,新人演员的片酬能因虚拟形象加持暴涨3到4倍——这与传统剧组“流量明星天价片酬、新人无人问津”的畸形生态形成鲜明对比。

当晚,陈思成驱车前往星宁上海分部。玻璃幕墙内,年轻的工程师们正用小米14手机拍摄短视频,手机内置的星宁影视App能一键生成电影级特效。“陈导?您怎么来了?”星宁华东区负责人惊讶地接待了这位不速之客。陈思成直截了当地说:“我要合作。你们的虚拟制片系统,能不能用在我的悬疑片里?”

合作谈判异常顺利。星宁不仅提供量子摄影棚、AI剧本优化服务,还承诺派技术团队驻组指导。但当陈思成把合作方案摆在公司董事会面前时,却遭到了强烈反对。“传统拍摄模式用了几十年,哪能说改就改?”老股东拍着桌子,“而且那些新技术的租赁费用,够我们拍两部戏了!”

陈思成没有争辩,而是带着团队秘密启动了“未来计划”。他用自己的积蓄购入星宁的便携式虚拟拍摄设备,带着几名信任的年轻演员和摄影师,在废弃仓库里进行实验拍摄。当AI根据剧本自动生成暴雨场景,当VR眼镜让演员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上海弄堂,团队成员激动得彻夜未眠。“这才是电影该有的样子!”摄影指导举着拍摄素材喊道。

与此同时,影视圈的风向正在加速转变。陈导团队发布了《敦煌元界》的幕后纪录片,展示了机械臂如何在48小时内搭建出九层妖塔;张导在直播中演示用AI调整演员微表情,引发百万网友围观。行业论坛上,“传统剧组VS科技剧组”的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有人统计:使用星宁技术的剧组,平均拍摄周期缩短65%,利润率提升400%。

陈思成的坚持终于迎来转机。当他把实验片段发给投资人时,对方立刻追加了三倍预算。“就按这个方向拍!”投资人兴奋地说,“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传统影视公司!”开机仪式上,陈思成看着量子摄影棚内忙碌的机械臂和调试VR设备的技术人员,心中五味杂陈——这场与传统思维的对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导演梦,更是为了给年轻创作者们开辟一条新路。

消息传开后,影视行业震动。某老牌经纪公司紧急宣布与星宁合作,推出“数字演员孵化计划”;年轻导演们纷纷在社交平台艾特陈思成求经验。而在星宁总部,沈知意看着行业数据的剧烈变化,对助理说:“通知研发部,开发面向中小剧组的轻量化虚拟制片套装。记住,科技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成为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引擎。”

2023年6月25日,陈思成的新片正式开拍。剧组群演里,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戴着星宁VR设备,在虚拟场景中完成了惊心动魄的追车戏。收工时,他看着自己暴涨的片酬短信,眼眶泛红:“原来不用靠关系、不用熬资历,真的能靠技术和才华在这个行业立足。”而此刻,影视圈的变革浪潮,正裹挟着科技的力量,奔涌向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