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609章 星际契约:科技共享下的文明新章

2024年8月2日,杭城星宁集团总部的量子会议厅内,全息投影构建出全球地图,上百个国家的代表头像悬浮其中,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星际会议。沈知意身着素色旗袍,站在中央的环形讲台上,身后的屏幕实时滚动着一纳米芯片与光刻机技术参数——这是人类芯片制造史上最尖端的成果,此刻正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各位,”沈知意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遍每个角落,“星宁集团决定开放一纳米芯片技术与光刻机专利授权。”会场瞬间沸腾,美国代表猛地起身,欧盟代表推了推眼镜,连向来沉稳的日本企业高管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沈知意抬手示意安静,“但我们有一个条件:所有获得技术的国家,必须签署《全球科技共享公约》。”

大屏幕切换,一份闪烁着蓝光的电子合约展开,条款清晰列明:技术仅用于民生与科研、建立全球技术监督委员会、禁止任何形式的军事用途。“我们希望构建一个真正平等的科技共同体,”沈知意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代表,“毕竟,我们都是地球人。”

技术普惠:打破霸权的新秩序

消息传回网络,#华夏开放芯片技术#的话题瞬间引爆全球热搜。网友“量子漫游者”发布对比图:左边是过去被垄断的芯片市场,价格高昂且供货不稳定;右边是开放技术后的蓝图,标注着“人人用上尖端芯片”。评论区里,非洲网友留言:“终于能有自己的手机芯片厂了!”欧洲工程师兴奋地讨论:“光刻机共享意味着我们的航天探测器能用上更强大的‘大脑’!”

在中东沙漠,某石油富国的王储亲自参观星宁援建的芯片工厂。当第一片采用一纳米技术的太阳能控制芯片下线时,他激动地握着沈知意的手:“你们不仅给了技术,更给了我们转型的希望。”曾经依赖进口的东南亚国家,如今在星宁技术支持下,建立起覆盖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的全产业链。

话语权重构:和平管理的全球认可

与此同时,岛**工企业由中俄共同管理的消息持续发酵。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上,俄罗斯代表展示了企业转型的成果:曾经生产战舰的车间,如今正在组装深海救援机器人;导弹发射系统的技术,被转化为地震预警装置。“我们承诺,”中方代表举起《军工技术民用化白皮书》,“这里将成为和平利用科技的典范。”

国际舆论风向彻底扭转。《纽约时报》罕见发表社论:“东方智慧正在重塑全球治理格局。”岛国街头,民众自发组织游行,举着“感谢和平管理者”的标语。更有甚者,将沈知意的照片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并列,称她为“改写人类命运的科技哲学家”。

文明跃迁:科技共享的蝴蝶效应

随着技术共享的推进,意想不到的突破接连出现。欧洲科学家将一纳米芯片与超导技术结合,研发出时速2000公里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南美团队利用光刻机制造出可自我修复的生物支架,治愈了无数疑难病症。全球科技监督委员会的实时数据显示,申请民用技术专利的数量同比增长470%,而军事相关研发投入下降63%。

沈知意收到一封特殊邮件,寄件人是南极科考站。视频里,科学家们展示着用共享技术制造的超低温探测器:“我们终于能揭开南极冰盖下的秘密了!这是全人类的胜利。”她微笑着回复:“继续探索吧,地球还有太多奇迹等待我们共同发现。”

深夜,沈知意站在别墅的观景台上,望着杭城璀璨的灯火。这些灯火中,有使用她捐赠芯片的路灯,有搭载星宁技术的智能建筑,更有无数因科技共享而诞生的创新之光。手机震动,传来最新消息:全球首个“星际联合实验室”在日内瓦奠基,旨在集合全人类智慧,探索宇宙能源。

她抬头望向星空,喃喃自语:“这只是开始。当我们不再用科技互相伤害,而是携手向前,谁知道人类文明能走多远?”此时,远处的量子通讯塔闪烁着蓝光,仿佛在回应她的期待——那是连接地球每个角落的科技纽带,更是通向未来的文明桥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