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637章 地产新秩序:星宁科技改写建筑规则

2024年11月16日,阿宁副省级城市的秋阳洒在星宁地产集团新落成的招聘中心,巨型全息投影在空中旋转,循环播放着“90个梦幻岗位虚位以待”的字样。沈知意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蜿蜒的求职队伍延伸至三个街区外,量子平板上实时跳动的简历投递数据已突破20万份。

“沈总,工程部反馈,新研发的量子建造系统已完成压力测试。”助理的声音从量子通讯器传来,“现在连普通工人都能通过手机平板操控建筑机器人,施工效率是传统方式的8倍。”沈知意轻点屏幕,调取施工现场画面:数百台智能机械臂在AI指挥下协同作业,3d打印设备正以毫米级精度堆叠建筑材料,原本需要半年的高层住宅,如今仅需22天便能封顶。

颠覆认知的薪资体系

招聘大厅内,求职者们盯着岗位信息屏发出阵阵惊叹。设计师岗位月薪8万起,配备量子灵感捕捉头盔;营销专员不仅有高额提成,还能参与元宇宙售楼项目;就连行政文员都能使用星宁自研的智能办公系统,月薪4万。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30个工人岗位——无需体力劳动,只需通过智能终端监控建筑机器人,月入3万,享受与白领同等的七小时工作制、上四休三的福利。

“这简直是建筑工人的天堂!”来自农村的建筑工老陈攥着报名表,声音激动得发颤,“我在工地搬了二十年砖,累死累活一个月才挣6000,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拿五倍工资?”他身旁的年轻人展示手机里的施工教学视频:“您看,这些建筑机器人会自动识别图纸,我们只要在平板上确认参数就行!”

科技赋能的建造奇迹

在星宁地产的施工现场,传统工地的尘土飞扬与噪音喧嚣荡然无存。建筑机器人通过量子定位系统精准作业,纳米级粘合剂替代水泥,不仅让建筑强度提升3倍,还实现了零粉尘污染。更神奇的是智能纠错系统,当某台机械臂出现0.01毫米的误差时,AI中央控制器会瞬间启动修正程序,并将数据同步至所有设备。

“传统建房需要大量人力协调,而我们的量子建造系统能实现万人级机器人协同。”项目总工程师在直播中演示,“就像指挥一场精密的交响乐,每个‘乐手’都知道何时该做什么。”他调出对比数据:星宁建造的楼盘,施工周期缩短75%,材料浪费率从15%降至1.2%,成本却比同行低40%。

行业震荡与人才虹吸

星宁地产的招聘风暴迅速席卷全国。传统房企的员工纷纷提交辞呈,某龙头企业的设计师团队一夜之间流失60%;建筑劳务市场陷入恐慌,包工头们举着高薪招牌却无人问津。“他们用科技把建筑门槛降成了‘玩游戏’!”某建筑学院教授在论坛发帖,“现在连小学生都能通过编程指挥机器人建房,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该何去何从?”

但更多人看到了机遇。职业院校紧急增设“智能建造”专业,学生们抱着平板学习操作建筑机器人;程序员跨界应聘,希望将游戏开发经验应用于建筑模拟系统;甚至有退休工程师重新出山,只为参与星宁的“月球基地建造预研项目”。

未来之城的构想

当夜幕降临,星宁地产的招聘中心依然灯火通明。沈知意站在全息沙盘前,看着阿宁市的虚拟版图上,量子建造的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告诉研发部,”她对助理下达指令,“启动‘城市量子化’计划,我们要让整座城市的建造、运维、管理都实现智能化。”

此时,手机弹出新消息:联合国人居署发来合作邀约,希望将星宁的建造模式推广至全球贫民窟改造项目;欧盟承诺提供政策支持,邀请星宁在布鲁塞尔建设首座“零碳智能城市”。沈知意望向窗外,招聘队伍中的求职者们举着手机直播,屏幕上的点赞与留言如潮水般涌来——这场由星宁掀起的地产革命,正以科技为笔,重新书写人类居住文明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