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645章 造富神话:一场全民仰望的职场狂欢

2025年1月6日,一条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掀起惊涛骇浪。镜头里,星芒有机槟榔品牌集团阿广生产基地的新员工李婷眼含热泪,展示着刚收到的入职通知:“普通员工年薪50万,年终奖另算!我一个大专生,做梦都不敢想……”这条视频播放量三小时破亿,评论区被“求内推”“怎么进”的留言淹没,#星芒员工薪资炸裂#的话题迅速登顶热搜。

“这是人能拿到的工资?”网友@打工人实录 制作对比图,将传统农业岗位月薪3000元与星芒的50万年薪放在一起,“人家一年顶我干二十年!”更刺激的是基地实拍画面:智能温室里,员工戴着量子感应手套监控着无土栽培设备,光伏板屋顶将阳光转化为电能,连运送蔬菜的机器人都闪着科技感十足的蓝光。

无土奇迹:颠覆认知的农业新图景

在星芒的有机生产基地,无土栽培技术已进化到量子级别。每个种植舱内置量子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植物的“情绪波动”——当蔬菜缺水时,传感器会通过脑机接口向员工发送警示。“传统无土栽培需要人工调配营养液,我们的AI系统能精确到每个分子的比例。”技术员演示着操作界面,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正在自动调整草莓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光伏板屋顶不仅是能源来源,更是智能调控的关键。当阳光过强时,光伏板自动切换为漫反射模式,避免灼伤植物;夜间则释放储存的光能,模拟月光促进生长。“我们的能源自给率达到120%,多余电量还能并入电网。”基地负责人调出数据面板,“连包装车间的机械臂都是用太阳能驱动。”

财富密码:人人向往的“绿色金饭碗”

星芒的薪资体系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认知。普通员工除了50万年薪,还有“产量分红”——每超额完成1%的有机蔬菜产量,就能获得额外3%的奖金。主管级别的收入更是惊人:年薪70-80万,外加期权奖励,有员工晒出年终期权变现记录,金额高达200万。“在别的公司,这是总经理级别的待遇!”某互联网大厂员工在论坛感慨。

招聘现场堪比春运。阿广基地门口,求职者排着蜿蜒的长队,有人凌晨三点就来占位;线上招聘通道开放十分钟,简历投递量突破500万份。星芒hR部门紧急升级筛选系统,采用AI面试 量子脑波测试,从抗压能力、创新思维到农业知识进行全方位考核。“我们要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懂科技的新农人。”沈知意在招聘宣讲会上强调。

纳税传奇:标杆效应引发的连锁反应

当网友还在为薪资震惊时,沈知意再次以“光速纳税”登上头条。税务总局公布的纳税榜单显示,星芒集团单日纳税额突破120亿,比第二名企业全年纳税额还高。“沈总这速度,别人还在整理报表,她税都交完了!”财经博主@税眼看世界 调侃道,“连税务局的服务器都差点扛不住星宁的转账数据。”

这种示范效应迅速蔓延。各地企业纷纷加快税务申报进度,某地产集团cEo在直播中表态:“向星宁看齐,明天就把今年的税交了!”税务局大厅里,以往冷清的“主动纳税窗口”排起长队,工作人员感慨:“现在企业都以早纳税、多纳税为荣。”

全民热议:从羡慕到行动的时代变革

社交媒体上,关于星芒的讨论持续发酵。有人发起#假如我在星芒工作#的话题,网友们脑洞大开:“年薪50万,我能在三年内存够买房钱!”“学农学终于有出路了,我要重读大学!”更有教育机构推出“星芒特训班”,声称能提高入职几率;职业院校紧急增设“有机农业与智能种植”专业,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预定。

深夜,沈知意站在杭城别墅的落地窗前,望着星宁大厦的霓虹灯光。手机不断弹出新消息:阿云基地扩招2000人,三亚的太空有机农业实验室即将启动,欧盟发来合作邀约……“当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站在科技的最前沿,”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就能让每个劳动者都拥抱财富与尊严。”

此时,星芒生产基地的光伏板在夜色中闪烁,宛如一片星河。这场由科技与财富引发的浪潮,正在重塑人们对职业、对生活的认知,而属于未来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