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675章 政企共振:山城崛起的未来蓝图

2025年4月1日清晨,山城重庆的晨雾还未散尽,市长办公室的量子通讯器突然响起。陈市长接通电话,沈知意的全息投影在办公室中央浮现,身后是星宁地产子公司的实时股票数据——2358亿的市值数字在量子光影中跳动,比前日又攀升了一亿。

“陈市长,星宁地产在山城的布局,该进入下一阶段了。”沈知意的声音带着成竹在胸的沉稳,指尖轻点,墙面的全息屏切换成山城的三维地图,红色光点如星火燎原般覆盖两江四岸,“我计划将子公司转为政企共管模式,让本地力量深度参与未来建设。”

权力重构:政企共管的创新试验

陈市长眉头微挑,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架构图:子公司设立三位副总裁,其中两位由市政府选派的本地干部担任,分管民生配套与政策协调;另一位则是从山城成长起来的建筑行业领军人物,负责技术落地。“沈总魄力惊人,”他斟酌着措辞,“但政企共管涉及诸多利益协调……”

“正因为复杂,才更值得尝试。”沈知意调出数据对比,“共管模式下,政府能把控城市规划方向,企业提供技术与资本,而本地人才则确保项目‘接地气’。”她展示了一份详细的共管协议:重大决策需三方联审,税收分配向本地教育、医疗倾斜,甚至预留10%的房源作为人才公寓。

科技赋能:未来人居的山城样本

谈话间,沈知意将镜头切换至新项目规划:在南山脚下,一片名为“星宸云境”的未来住宅区正在量子建筑机器人的轰鸣声中崛起。300米高的摩天公寓采用“蜂巢式”结构,每栋建筑都配备垂直森林系统,光伏玻璃幕墙不仅能发电,还能根据天气变换色彩。

“这些公寓的抗震标准达到16级,”沈知意指着全息模型,“更关键的是智能生态系统——住户的生活垃圾能通过量子分解技术转化为肥料,用于楼顶的无土栽培农场;雨水收集系统与城市管网联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最令人震撼的是“空中交通枢纽”设计,每栋公寓顶层都设有量子停机坪,未来的山城居民可乘坐无人驾驶飞行器,五分钟直达解放碑商圈。

民生答卷:百亿税收的反哺之路

随着星宁地产的深度扎根,山城的经济数据持续刷新纪录。陈市长的办公桌上,最新的财政报告显示:仅星宁系企业就贡献了全市38%的新增税收,带动就业岗位超20万个。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生态的完善——本地的量子传感器企业因承接星宁订单,技术突破国际封锁;传统建筑工人通过星宁的职业培训,转型为智能设备操作员,月薪翻了三倍。

“我们计划用税收盈余建设十所量子科技小学,”沈知意展示着教育规划,“每间教室都配备全息教学系统,让山区孩子也能体验太空课堂。”她顿了顿,“还有‘山城记忆保护计划’,用量子扫描技术复刻十八梯的老建筑,在虚拟世界中永久留存。”

未来之城:科技与人文的交响

夜幕降临,山城的霓虹与量子广告交相辉映。在新落成的星宁地产共管总部,陈市长与三位副总裁正在召开首次联席会议。本地干部老张指着全息沙盘,兴奋地说:“洪崖洞二期改造方案已经通过,我们要打造全球首个量子光影民俗村!”而技术副总裁则展示着最新研发成果:“山体滑坡预警系统升级完成,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

沈知意通过量子通讯接入会议,微笑道:“山城的地形曾是发展的阻碍,如今却成了创新的沃土。”她调出全球媒体报道,bbc的专题片《垂直科技城:重庆样本》、cNN的评论《当东方智慧遇上未来科技》……这些声音都在见证,这座因雾而神秘的城市,正以政企协同的创新模式,书写着未来城市建设的全新篇章。

散会后,陈市长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远处星宸云境的塔吊在夜空中勾勒出钢铁森林的轮廓。手机弹出消息:星宁地产的股票又涨了,而山城的城市宣传片,此刻正在纽约时代广场的量子巨屏上播放。这场始于科技与资本的碰撞,终于演变成一场关于城市、民生与未来的伟大实验,而山城,已然成为世界瞩目的创新高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