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731章 山河入画:当影视巨擘遇见科技山城

2026年1月7日上午,巴东星宁无人酒店22层的全景办公室内,沈知意轻触量子桌面,全息投影瞬间展开星宁影视公司的架构图。三家子公司的LoGo在虚拟空间中闪烁,而她的目光聚焦在通讯界面——陈导、冯导、张导的全息头像正在线跳动,背景是酒店智能客房内变幻的山水光影。

光影邀约:科技山城的影视新命题

“沈总,这地方简直是天然的影视基地!”陈导的声音带着兴奋,他身后的量子窗户自动切换成巴东峡谷的实景,云雾缭绕的山峰与智能建筑交相辉映,“你看这超导体充电塔群,拍未来科幻片自带赛博朋克滤镜;而山脚下的传统村落,又能完美还原古装剧的烟火气!”

冯导推了推智能眼镜,调出AI生成的分镜脚本:“我想拍一部‘科技与古韵碰撞’的史诗剧,主角在量子时代与古代文明间穿梭。巴东的智能农场可以作为时空枢纽,机械臂与古装侠客的对决,绝对震撼!”张导则对人文题材更感兴趣:“记录这里普通人在科技浪潮中的生活变迁,比任何特效都动人。”

资本赋能:从创意到实景的加速键

沈知意轻点桌面,星宁影视主公司副总的全息投影即刻出现。对方手中的量子平板闪烁着数据流:“根据三位导演的提案,首批投资款5.8亿已进入共管账户。其中3亿用于搭建智能摄影棚,2亿用于AI特效团队组建,剩余资金将作为实景拍摄保障。”

智能办公系统同步启动,机械臂从墙面滑出,递上定制的“影视科技包”——内含脑机接口头盔,可将导演的创意瞬间转化为3d场景;量子无人机群则能实现毫米级精度的航拍。张导戴上头盔,眼前立即浮现出以巴东县城为蓝本的古代城池,城墙与现代的量子塔重叠,竟毫无违和感。

场景革命:科技重塑影视工业

在巴东郊外,智能摄影棚的建设如火如荼。3000平米的场地内,量子全息屏可模拟任何天气与场景,地面的感应地砖能根据演员脚步生成实时特效。“以往拍古装剧,搭景要几个月,现在AI建模,三天就能完成。”陈导兴奋地展示虚拟宫殿模型,飞檐斗拱间,智能灯光系统自动调整色温。

更具颠覆性的是“数字群演”技术。星宁影视与当地政府合作,扫描了5000名居民的面部数据,通过AI生成虚拟群演。冯导的剧组率先试用:“这些数字人不仅表情自然,还能根据剧情自主走位,成本只有真人的1%。”而真正的群众演员则获得了更高端的岗位——操作机械道具、参与动作捕捉,收入翻了三倍。

产业共振:影视经济的蝴蝶效应

影视项目的落地,在巴东掀起新的热潮。当地裁缝铺转型为古装定制工坊,利用3d量体技术制作戏服;民宿老板将房间改造成“影视主题舱”,配备全息投影床,让游客体验剧中场景;就连菜市场都推出“剧组专供”食材,智能溯源系统确保每颗蔬菜都能上镜。

沈知意的量子通讯器不断弹出消息:周边城市的影视器材厂商申请入驻巴东;某短视频平台计划在这里举办“科技影视创作大赛”;甚至有国际电影节发出邀约,希望设立“巴东科技影视单元”。她笑着对三位导演说:“你们带来的不仅是几部剧,更是一个新的影视生态。”

时代注脚:镜头里的科技人文交响

当夕阳为巴东的量子建筑镀上金边,三位导演站在智能观景台上,看着无人机群在山间拼出剧组LoGo。陈导举起量子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幕:“以前拍电影,要对抗自然条件;现在在巴东,科技成了我们的创作伙伴。”冯导点头补充:“但最珍贵的,还是镜头里那些真实的笑脸——科技再发达,人文永远是故事的灵魂。”

沈知意的手机弹出项目进度:首支预告片在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1亿,网友纷纷留言:“原来科技感和古风可以这么美!”她望向远处正在建设的影视基地,那里的机械臂与脚手架在暮色中勾勒出未来的轮廓——在这个科技与艺术交织的山城,一场关于光影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