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 > 第37章 均输平准

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 第37章 均输平准

作者:山与大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17:44:43 来源:小说旗

霜降时节,兖州新垦的麦田翻涌如金浪。流民夯筑的沟渠蜿蜒如龙,将汶河水引入干涸的田垄。田间老农佝偻着腰,指尖捻碎一穗沉甸甸的麦粒,浑浊的眼底泛起泪光:“十亩永业田,老汉死后,总算能给儿孙留片埋骨地了。”

刘备接过简雍递来的茶盏,氤氲水汽中映出庭外流民领粟的笑颜——半年前这些面黄肌瘦的饥民,如今脊梁已挺得笔直。他指尖抚过案头《垦荒令》竹简,螭纹剑穗随动作轻颤:“这半年辛苦君复了,比起刀光剑影,算筹博弈才更耗心神。”

展昭广袖一振,虚空忽现幽蓝星图,六十四卦方位亮起密密麻麻的光点,“自春分至霜降,兖州新垦荒田一百二十万亩,流民安置七万户,官仓储粮达六十万石——这数字,比袁本初的冀州粮仓还多三成。”

星图倏地流转,化作中原山川舆图。他指尖点在泰山方位,金芒如涟漪荡开:

“二将军扫平东郡山匪,收编黄巾残部三万;糜子仲打通青徐盐道,今岁盐税已抵去年三倍;公达先生重订《户律》,流民入籍者皆授永业田,如今兖州男丁比去岁多出五万。徐晃徐公明自从月余前一举夺得招贤阁武冠后,已经开始接手新兵营的日常操练,如今越发熟练。”

舆图忽转暗红,颍川陈氏族徽如毒蛛盘踞豫州:“然树欲静而风不止。曹操吞并河内张杨,得并州良马五千匹;袁绍与公孙瓒僵持不下,子龙也被派去支援,幽冀之事今年并无定数;陶谦病重,徐州丹阳兵半数倒向陶商,索幸此人色厉内荏,那日糜家事变后,如今的徐州大族也不敢信任此人。最棘手的,还是这位——”

星图炸开一团黑雾,戏志才灰瞳虚影在雾中浮现:“曹营死士这半年劫我粮队十七次,伪作黄巾袭击盐道九回。更借陈群余党之手,在颍川煽动九姓士族联盟,冬至祭天时欲焚毁官仓三十处。”

“啪!”

简雍手中算筹应声而断,怒极反笑:“好个戏志才,自己躲在许昌喝药,倒放疯狗出来咬人!”

展昭却望向默立窗边的荀攸。这位素来木讷的谋士此刻指尖正无意识摩挲玉珏,月白深衣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

“比起明刀,暗箭才需警惕。”荀攸忽然转身,接手了兖州大半的内政似乎对于这位无双名士没有什么压力,还能抽空帮展昭布局青徐两地的一些细节,“各郡豪强以‘祖坟’‘宗祠’为由,强占新垦良田四万亩。更可笑者…”他翻开某页朱批,“济北赵氏竟称高祖斩白蛇的剑冢在其庄园——要玄德公亲自跪拜才肯让地。”

刘备按剑的手背青筋暴起,雌雄剑鞘螭纹泛起血光,顾应剑圣的双剑这半年杀了不少的贪官豪绅。正要开口,阁外忽传来清越的算珠击玉声。

“使君若允烨献三策,这些虫豸之患,弹指可破。”

青衫文士踏着满地碎金似的晨光入门,怀中青铜算盘七十二珠自行飞旋,在虚空勾画出奇诡商路。刘晔长揖及地,抬眸时瞳中金芒与展昭的裂纹瞳孔遥遥相对:“淮南刘子扬,请试均输平准之法。”

刘晔指尖拨动算盘,珠玉脆响间,虚空竟浮现兖州舆图幻象:“今士族垄断盐铁粮布,贱买贵卖如饮血啖肉。晔请设官营货栈,贱时籴入,贵时粜出;再以‘平准令’统一定价,断豪强囤积居奇之爪牙!”

荀攸霍然起身:“妙哉!以官府为天平,调四方货殖。只是……”他指尖勾画幻象边缘,“若遇战乱,如何保各郡货栈不遭劫掠?”

“故需‘均输’相辅。”刘晔轻笑,算珠忽如流星四散,化作贯通兖徐的青蚨镖局虚影,“择精于商道者掌运输,设驿站护镖队。商路即粮道,粮道即命脉。”他转身看向展昭,“听闻展先生以盐引破陈群,此策正是盐引之法的延伸。”

展昭却眯起双眼。这段时间展昭已经开始控制众生瞳的使用,以防止出现后遗症等问题。不过刘烨的大名自然是早有耳闻,为了谨慎还是左眼幻光流转,刘晔身后隐约浮现荆州鹿门的山影,那是刘表讲学之地。忽而开口:“子扬先生既与景升公同宗,为何舍襄阳而来兖州?”

如今只要有名家大才前来,总是有人想看看展昭的众生琉璃,就好像是若是展昭亮出众生瞳观气,就是认可了自己的才学能力,以至于能否让展昭观气已经成为了前来投奔的名家隐士的门槛了,让展昭也是暗暗叫苦。

阁内霎时寂静。刘晔抚过算盘上斑驳的铜锈,轻叹道:“景升公坐拥八郡,仍以‘守成’自缚。晔游历至新野时,见饥民分食观音土,而鹿门学子犹在辩论‘古文今文’孰优。”他指尖猛地扣住一颗算珠,“这乱世,可等不起清谈客了!”

暮色渐沉时,展昭将刘晔引入藏书阁。烛火摇曳间,两人对坐弈棋。

“农商并重,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暗合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展昭执白子封住黑龙气眼,“然士族把持百业久矣,先生贵为皇亲,怎么会前来支持刘使君呢?”

刘烨黑子“啪”地打入边角:“君复可知,晔少时随叔父冶铁,见匠人熔矿时必先破去原石外壳?”他指尖燃起一缕奇异金焰,竟将棋局熔作流动的金汁,“旧壳不破,新器难成。”

说完又是苦笑了一声,“君复既然知道我是汉室宗亲,自然也清楚,这天下英雄中,子扬的选择并不多。”

子夜时分,刘烨叩响刘备房门,月白深衣沾满夜露:“汉室所求,自古未变,臣请试行均输法,以富国强民,匡扶天下。”

四更天,荀氏别院。

荀彧广袖扫过石阶,望着檐下悬挂的“经纬天地”匾额怔忡片刻。二十年前,他正是在此院中听叔父荀爽讲授《尚书》,而今匾额金漆剥落处,竟生出几簇倔强的苔藓。

“氏叔。”荀攸跪坐茶室,将烹好的雪水注入建窑兔毫盏。水汽氤氲间,荀彧瞥见他腰间玉珏已换成玄德门下的青铜鱼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