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穿成傻柱,最美悠闲生活 > 第157章 是否值得冒险

场地上依然寂静无声,何雨柱能感受到周围气氛的微妙变化。突然,一个工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看上去是一个年纪稍大的中年人,面容严肃,但眼神中没有愤怒,反而带着一丝思索。

“何厂长,您说得对,食堂的问题确实影响了我们,但说实话,最让我们不满的,并不是这几天的菜不好吃,而是厂里没能在第一时间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那位工人看着何雨柱,语气稍显尖锐,“厂里如果能早点正视问题,及时跟大家沟通,或许大家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

何雨柱感到一阵沉重,他知道,这个问题的根源正是沟通的滞后,而这一次,他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生产、管理,还必须时刻关心工人们的情绪和需求。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食堂,而是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一环。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那位工人,微微点头:“谢谢你提出的意见,确实是我们做得不够好。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加注重及时沟通,不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不行,\"何雨柱低声自语,目光坚定,“我要改变,要做出一些让别人记住的事情。”

不远处,厂房的烟囱正冒着阵阵黑烟,机械的轰鸣声传入耳中,仿佛在嘲笑他的愚蠢与不切实际。每当他站在这些机器前,听着它们发出的低沉轰鸣,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萦绕心头。他明白,这些机器,虽然每时每刻都在转动着生产的链条,却也代表着厂里那种僵化的思维模式——没有创新,只有重复。而正是这种沉闷,限制了他的一切可能。

“今天,起码得有点不一样,”何雨柱决定走出院门,走进那一片轧钢厂,去寻求突破的机会。

他先是走到了厂区内的主车间,那里一群工人正在聚集在一起,讨论着某些机械的故障问题。何雨柱默默站在人群外,观察着这些人。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讨论的内容几乎都是一些琐碎的修理和调整。显然,厂里最紧张的气氛,并不是来自于技术创新,而是来自于为了应付工期和上级压力而进行的机械式操作。

他走近车间的一台轧钢机,看到技术员们正在研究如何改善机器的效率。“技术升级”的概念已经被大家讨论了很久,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何雨柱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低声对旁边的一个工人说道:“这个问题,应该是出在钢铁的冶炼环节吧。你们如果能从源头去调整冶炼工艺,搞不好能大幅提升轧制效率。”

那名工人愣了一下,回过头来看了何雨柱一眼。“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虽然我们这台机器好像没有太大问题,但其实问题的根源可能并不在这里,”何雨柱继续说道,“冶炼环节的质量差,会直接影响到钢材的强度和延展性,而这对机器的负荷有很大影响。”

“你说的倒是有些道理,不过冶炼的问题,厂里很少有人关注。”工人嘟囔着,“不过倒是可以试试,改进一下冶炼原料,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何雨柱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厂里的许多问题并不难解决,关键是如何去从根本上找到症结所在,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次能成功,至少可以打响自己在厂里“破局”的名声。他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本冶炼技术手册,快速翻阅了一下,随即把目标锁定在了一个新型合金的改良技术上。这种合金材料可以有效地提升钢材的抗压和延展性能,从而减少轧钢过程中机器的负荷。

“如果能引进这种技术,整个轧钢机的工作效率肯定能大幅提升,”何雨柱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计划。

当晚,何雨柱回到家里,整晚未曾合眼。他几乎把手中的技术手册翻了一遍又一遍,脑海中不断闪现出一条条改进方案。他知道,如果能够成功推动这个技术的改革,那么自己不仅能够获得厂里高层的关注,更能够在工人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厂里的技术员大多是死板的思维,而何雨柱的优势恰恰在于,他具备了相对年轻的心态以及敢于突破的胆量。

第二天一早,何雨柱便提着一份草拟的技术改进方案,走进了厂里的技术部。他找到了一名熟悉的技术主管李工,递上了方案:“李工,这是我根据现有的生产线以及我们钢材的特性做的一些调整。希望您能看看,提出宝贵的意见。”

李工接过方案,轻轻翻了几页,随即眉头微皱。“你这个方案挺大胆,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不少,实际上现在厂里也讨论过类似的改进,但没有实际操作的条件。”他说话的语气有些不屑,但又不失礼貌。

“李工,我知道厂里的情况,但如果我们一直等条件成熟,恐怕永远也不会有进展。”何雨柱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您能支持我,我会尽全力确保每一步的细节都落实到位。我们不需要一蹴而就,但至少可以先做小范围的试验,逐步推广。”

李工沉默了一会儿,显然是在考虑这是否值得冒险。但他心中其实也清楚,厂里一直没有创新的突破,如果有一个人愿意主动去做一些尝试,哪怕失败了,也能为厂里注入一些新的动力。

“好吧,”李工终于点头,“你这个方案还是有些道理的,我会帮你向上面汇报,看看能不能批准预算。”

何雨柱感到一阵兴奋,随即用力握了握拳。第一步,终于走出了。接下来,便是将这项技术改进落实到车间,逐步改进生产流程,推动厂里的革新。

然而,改变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得到了技术部门的支持,但厂里不少人并不看好这项提案。特别是一些老一辈的技术工人,他们对于这种新兴的改进持怀疑态度,认为钢铁厂历来都是靠稳定的生产流程维持运转,贸然改动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