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荒野求生:张平漂流历险记 > 第77章 地窖,储粮备冬

荒野求生:张平漂流历险记 第77章 地窖,储粮备冬

作者:小叔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4 02:35:00 来源:小说旗

八月十九日。

从湖泊接回淡水后不到一个礼拜,这里的旱季似乎结束了。

昨天夜里又下起了雷雨,不过这次雷电区离小岛很远,只是时不时传来闷雷声。

伴随着倾盆大雨,海风也十分给力,吹在身上清清爽爽的,跟前段时间的热风完全不同。

这场雨过后,岛上温度下降略微下降一些,空气也不觉得那么干燥。

我努力回想以前地理课的知识,想找出小岛这里对应的气候类型,但没有一种符合这里气候特点。

也许这种远离大陆的海上小岛,气候变换本就复杂多样。

总之这里十月底开始,温度就会快速下降,十一月份底就会达到零下。

算算时间,还有两个月,我需要在这段时间里做好过冬准备。

八月二十一日。

再次开始搭建窑炉,随着物品增加,对陶器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用来装东西的陶罐。

木炭也需要多烧制一些,同时还要晾晒一些海盐。

这些繁琐的工作足足花费了一个礼拜。

辛勤劳动的同时也收获巨大。

我烧出来一大堆成功的陶器,光是大大小小的陶罐就有二三十个,用不上的都被我放在木屋里储存。

木炭更是摞起一大堆,连木屋的山洞都堆放不下。

海盐也提炼了大量,估计够我吃一年多了。

八月二十五日。

我在凹口最里面的位置,搭建起两个棚子。

这个位置用来建仓库非常合适,不但隐蔽并且遮风遮光。

之前老营地搭建的棚子由于过于简陋,在风吹日晒下坍塌掉了。

于是这次的棚子我搭的很用心,不但铺设了地基,并且四根支撑柱选用的木材足有十几公分,顶部还是防雨的倾斜结构。

随后用藤蔓在四根柱子中间,环绕交织成四面墙,留出一个小口方便进出。

这天晚上,我在地堡外吃饭的时候,脚下突然爬过一只动作缓慢的虫子。

仔细一看原来是只“知了猴,”就是蝉蜕壳前的幼虫,学名叫“金蝉若虫。”

这东西我以往可没少吃,油炸后撒点胡椒粉吃起来又香又脆,营养价值还非常丰盛。

每到夏天,夜晚的树林里就会有许多人打着手电,沿着树根下寻找。

岛上早在七月初就有蝉鸣,但夜晚我一般不会到林子里去,因此一直没有碰到这些知了猴。

刚好套锅底还有些剩余的油脂,我将知了猴洗了洗直接丢进去炸。

很快便闻到香味儿,这东西吃起来跟老家的味道没有差别,特别香。

我本想打着煤油灯去林子里抓一些,但想想那些在杂草里结网、身上花花绿绿的蜘蛛便打消这个想法。

八月二十六日。

储存的土豆有一些发芽了。

应该是近日下雨,空气湿润等原因引起的。

回想老家储存蔬菜的方式,还有关于土豆的一些了解。

这才后知后觉想起,其实土豆完全可以一年播种两次。

这种农作物很皮实,耐高温、严寒,同时也很耐旱,并且生长周期相对比较短,我种下的那批土豆仅三个月左右就成熟了。

如果我来年在四月初,甚至三月份播种,那么七月左右可以收获一次,随后继续播种,十月份再收成一次,这样按照预估产量,明年土豆可以敞开了吃。

当然这些都是今后的事情,现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豆保存问题。

我要挖一个地窖,用来更好的储存粮食。

地窖可以很好的隔绝阳光,湿热的流通的空气,并且温度比地面要低很多。

这样情况下储存的粮食会进入休眠状态,延长保质期的同时减缓发芽速度。

八月二十九日。

我足足用了三天时间,挖出一个足够深的地窖。

地窖位置选择在靠南边、贴着崖壁地势高的位置,离蜂箱比较近。

这里看上去土质干燥,不用担心挖着挖着会渗水。

足足挖下去三四米深,随后在这个深度的位置扩建出一个大概五六平方米、高七八十公分的空间。

并且用合适的木板跟木棍支撑,防止垮塌。

地下空气流通性差,在下面待时间长了感觉喘不上气来,担心有危险会每挖掘一小会,就上来透透气,所以进度才这么缓慢。

地窖挖好后,我在里面垫了一层石灰石,又铺了些干燥的海沙,这才把没有发芽的土豆跟其它一部分粮食运下来储存。

只剩一小部分留下食用,这些粮种无比珍贵,希望能顺利保存到明年开春。

想了想,我把之前用渔船拆下来的木板,拼接的那艘木筏给拆掉。

这木筏一直被我放置在沙滩边缘的一处礁石后面,一直以来也没派上太大用场,因为目前我并没有出海的打算。

这木筏制作匆忙,现在也已经承载不住多大重量,索性将其拆解开利用这些严丝合缝的木板。

我重新把一些完成的木板拼接整合,做出一个盖板盖住地窖口子,并且在上面铺设了另外一个塑料布,这张布比较薄,不过放在地面上也没那么讲究,能遮住雨水不往下渗透就行。

九月二日。

现在的天气依旧炎热。

但夜晚要比前段时间凉快不少,并且秋风渐渐从北边吹过来,打在身上很惬意。

趁着这段时间,我要尽快熏烤、晾晒一些肉类储存。

再次带上自制鱼叉开始潜水打鱼。

九月十日。

地堡外面多了十个晾晒架,并且上面挂满了各种鱼类。

这段时间除了打鱼之外,我还在地堡旁搭建了一个密闭的小房子,专门用来熏制肉类。

房子用泥巴跟木头搭建,结构跟烧陶器的窑炉差不多,只不过更高一些,底部生火后,顶部挂上要熏制的鱼。

随后在火堆里加上新鲜的松针,这样就能产生大量烟雾,并且用松针熏出来的鱼肉有股特殊的松香味儿,吃起来更好吃。

抓回来的鱼先去除内脏,随后抹上一层盐巴再进行熏制,这样在盐巴跟熏烤烘干后,再挂在晾晒架上光照,做出的鱼干可以保存很久。

美中不足的事,晾晒过程中避免不了遭受苍蝇寄生,我不可能时刻待在这里驱赶,不过这无伤大雅,反正咸鱼要做熟了才能吃,就当是加餐了。

曾经看过报纸,蛋白质是牛肉的十倍,在外面卖的价格非常昂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