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 第121章 刘高色图花宝燕,花荣义救清风虎

红日初升,阳光如血,斜照在清风寨大堂的蟠龙柱上。

褪了色的“半闲堂”匾额歪斜挂着,檐角铁马在穿堂风中叮当乱响。

“小李广”花荣按剑立于堂左,玄色箭袖锦袍下摆沾着几点暗红——那是昨日与那清风山两个山大王激战之时,“矮脚虎”王英受伤溅在他衣襟上的血。

阶下跪着的两个清风山山贼,锁链深深勒进溃烂的皮肉,“矮脚虎”王英的矮胖身躯缩成团,活像只拔了毛的鹌鹑,而“锦毛虎”燕顺虽然身材高大,但被绑的很紧,此时却恰似一个束了手脚的黄狸猫,“锦毛虎”燕顺脖颈处箭疮溃只一晚已经烂发黑,因为那箭矢上泡了粪毒,而“矮脚虎”王英的矮胖身躯蜷缩如虾,锁链在青砖地上拖出蜿蜒血痕。。

“啪!”

惊堂木炸雷般响起,刘高绯红官袍上的白鹇补子随动作振翅欲飞。

这文官正知寨将两柄带血刀枪横在公案,正是这俩人的兵器,做为了证物,刀刃映着燕顺脖颈处未愈的箭伤——这正是日前正是花荣一箭射穿他时在脖子上擦出的伤痕。

刘高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官印边缘,冰凉的玉石让他想起半月前在后山桃林惊鸿一瞥的倩影。那日花荣之妹宝燕提着竹篮拾花,藕荷色裙裾扫过青石时,发间芙蓉簪子晃得他心头一颤。

这个刘高作为清风寨的文知寨,因无甚本事,自从到任,把此乡间些少上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故而与武知寨花荣不和。

而且,这个人还好色,按说他那个老婆就姿色不错,但是刘高自然是一道菜吃腻了,早就打起来了这“小李广”花荣的妹妹花宝燕的主意,毕竟人家还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只因为这刘高乃是色中饿鬼,他看得出这花宝燕虽然年轻,但是却是难得一见的“三珠春水”。

什么事“三珠春水”呢?这是形容女子腰部的一种美好形态,如同春水中的三颗明珠,对于男子来说,那滋味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这刘高旁敲侧击的和“小李广”花荣踢提起了那么几回,可他“小李广”花荣根本不搭茬,这也让刘高大为恼火,所以有意无意之间,也在想着和“小李广”花荣过不去。

这“小李广”花荣想着的是这俩山大王本事虽然不行,但是放在这青州的武官里面,也算武艺可以的了,要是能够把他们策反了,留在清风寨,便有可能和这个正知寨刘高分庭抗礼了。

但是,毕竟这清风寨是刘高为正,他“小李广”花荣为副,回到寨中,那刘高命人将“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押上堂来,厉声喝道:“你二人平日里为非作歹,今日落在我手中,可有话说?”

因为心里面想着花宝燕,所以说出这句话时,刘高的嗓音像浸了油的麻绳,滑腻中带着焦躁。

这刘高往日里与那“小李广”花荣是一向不和的,宋朝重文轻武的毛病人尽皆知,这个刘高作为文官正知寨,就是用来防着他“小李广”花荣的,你说这两个人的关系能好到哪儿去啊?

“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都是低头不语,心中懊悔不已,若不是贪图那批军饷,怎么会遇上“小李广”花荣,最后弄得自己失手被擒。

“按大宋律例,斩获贼酋当就地正法。”

刘高道。

花荣见状,心中略有不忍,便向刘高说道:“刘知寨,他二人虽为山贼,但若能改过自新,我等不妨上报朝廷,给他们一条生路,将他们留用在我手下,戴罪立功,为朝廷出力。”

说实话,“小李广”花荣这一句话说出来,这俩山大王都是始料未及的,因为往日里他们在清风山上距离这清风寨很近,和“小李广”花荣打交道可不算是少,经常有武装冲突。

而此时花荣居然能给他们求情,让他们非常意外,他们两个原本以为今天是必死无疑,现在没想到居然还能有个活命的机会!

故而,那“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听得此言,连忙叩头谢恩,表示愿意归顺。

“\"按《宋刑统》贼盗律第七条!\"刘高抖开刑部文书,金丝绢帛在风中簌簌作响,\"凡生擒贼首者,当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刘高那一对小眼睛看向了“小李广”花荣,贼溜溜的。

“非也!”

花荣抬起手来行礼,把剑鞘上的铜环撞出清越声响,惊得堂前麻雀扑棱棱飞起,说出来了自己的理由,“青州匪患十年未绝,正因只知斩草不知除根。此二人熟知各寨暗道,若能为朝廷所用……况且《武经总要·剿匪篇》有载,生擒贼酋者可酌情招安。”

他向前半步,战靴踏碎匾额投下的阴影,\"青州四县十八寨,近五年剿匪耗银三十七万贯,阵亡厢军四千余人,若能想办法根除……”

“他二人手上全是命案,岂能如此放了!你花知寨倒是熟读兵书啊,昔年狄武襄公夜袭昆仑关,阵斩侬智高麾下十三酋,方有'贼星陨而南疆定'之效!\"他说着将书直接摔在案上,书页自动翻至\"平蛮三策\"一章,朱笔批注的\"立斩\"二字如血刺目。

“你花知寨百般阻挠行刑,莫非与贼人有旧?”

刘高一边说,一边将惊堂木重重一按,震得案头令筒倾倒,\"你要招安,可你知不知道,可惜建中靖国元年,青州通判招安黑云寨,不足三月便遭反噬——这事写在《青州志·平寇录》第三卷!\"他抓起本泛黄书册摔在案上,书页翻飞间露出朱笔批注,正是当年血案的惨烈记载。

没等“小李广”花荣说完话,这刘高就打断了花荣。

花荣此时还能按耐得住脾气,在这里说道,“青州四县十八寨,匪患如韭刬而复生。”花荣突然跨前一步,麒麟战靴踏碎地上日影,“留此二人为眼线,胜过三千厢军,黑云寨的那混账不是人也,他们两人未曾如那黑云寨的人一般。”

他说话时盯着刘高腰间新换的荷包,金线绣的鸳鸯眼珠竟用西域猫儿石镶嵌——这等珍品岂是七品文官该有之物?

虽说现在青州地面上的山头势力比起原先那是少了挺多了,但是青州这地方自古就是陆上闹土匪,海上闹海寇,匪患层出不穷,别看这俩月消停下来了,但是说不定再过两个月,就有一伙新的土匪冒出来。

毕竟,原本的那些山寨和山大王是没了,但是山还在啊,再来一伙人,再建造一个山寨,那就是又一个土匪窝。

而这“锦毛虎”燕顺和“矮脚虎”王英都是绿林中人的出身,对此种勾当那是非常的熟悉,所以有他们两个在,剿匪的进度就能快上很多。

花荣剑鞘上的铜环撞出清越声响:\"《吴子·图国》云:'凡攻敌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后残其形'。\"他向前半步,战靴踏碎匾额投下的阴影,\"刘大人可曾读过《汉书·赵充国传》?神爵年间,老将军屯田招抚羌人,不费一兵一卒而定西陲——这等上兵伐谋之道,岂不比刀头舐血高明?\"

刘高冷笑,从袖中取出卷《资治通鉴》,手指重重戳在书页:\"天圣元年,曹利用招安宜州蛮,反遭韦氏诈降夜袭,损兵三千!\"泛黄纸页间夹着片箭镞的插图,正像是当年血战的遗物夹在在纸张之间一样。

\"花知寨莫要做第二个曹枢密!这两人是匪徒,哪有放过的道理!”

刘高依旧是死咬着不放,而“小李广”花荣则说,“如今朝廷对绿林中人,多有招安之策,不少绿林人物如今登堂入室,为何他们二人不可?”

这一下给刘高怼得没词了,因为确实就像是他“小李广”花荣所说的,朝廷现在对于匪徒,确实是有着非常优厚的招安政策。

这也是因为,宋朝319年国祚,却爆发了大大小小434次起义,其本质原因还是北宋立国之后奉行的“不抑兼并”政策,到北宋后期,已经出现富者良田千顷,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状况。

加之宋朝继承了唐朝传下来的两税法,竭力盘剥百姓,可以说,宋朝的富庶只针对上层阶级而言,底层百姓的生活依然是穷困潦倒,而起义也自然多了起来。

但是,宋朝经常是对农民起义军进行“招安”的举动,就像是原着里面招安宋江一样。

宋朝之所以会对自己内部的农民起义采取招安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的军事实力确实无法支撑它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清剿行动。当然,对战争后果的考量必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经济破坏、百姓死亡等。

试想一下,如果宋朝能够做到短时间、高效率地平定农民起义,其中损失就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又何必再去招安呢?

“哼,本官可早就听说了,这二人可是吃人心肝的贼寇,岂不是禽兽之举吗!”

这边“小李广”花荣拿出朝廷制度来说事儿,刘高则是又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压人。

花荣则是不慌不忙,开口道,\"昔日《唐律疏议·厩库律》载:'主守自盗者加二等'!刘大人去年修缮寨墙支取五百贯,经手人却是清风山下王记棺材铺——\"

他话锋一转,直指账簿的问题,暗示刘高监守自盗。

花荣没办法,因为吃人这件事情洗不白,但是他已经和刘高剑拔弩张了,此时此刻,他根本就没有后退的余地了,只能硬着头皮互相揭老底了。

\"这棺材铺掌柜的侄女,上月刚成了大人第三房侍妾的陪嫁丫鬟吧?\"

也别怪花荣看不上他刘高,不愿意把妹子嫁给他,这小子人品太差了,还花心!

刘高忽然抓起一本《贞观政要》:\"魏征谏太宗有言:'务理之臣,宜惜刑典'!\"他翻开\"慎刑\"篇,又开口道,“这建隆三年,王全斌入蜀后擅赦贼酋,致巴蜀复叛,难道不是前车之鉴!\"

\"刘大人倒是博古通今。\"

花荣反手从一旁的书匣中抽出《孙子兵法》,竹简哗啦展开,\"'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乾德二年,潘美伐南汉,收降将李承渥为先锋,十日连破三关!\"

刘高霍然起身,绯红官袍如血瀑垂落:\"《春秋》有云:'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他抓起案头《吕氏春秋》,翻至\"怀宠\"篇,\"管仲射钩,桓公尚能释怨;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花知寨今日留此二贼,他日必成肘腋之患!\"

花荣忽将佩剑横陈案上,开口争辩,\"《商君书·画策》曰:'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他指尖抚过剑鞘上的铭文,忽又抽出卷《太白阴经》,\"但李筌在'人谋篇'写得明白:'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日前清风山之战,末将本可取燕顺性命,却宁射其旗而不伤其颈,正是为此!\"

刘高又拿出《盐铁论》,当起了例子:\"桑弘羊有言:'除恶务本,刑乱用重'!至道二年平李顺之乱时,乱军裹挟妇孺为盾的证物——当日若行妇人之仁,何来川陕三十年太平?\"

花荣却将《管子·牧民篇》的旧事提了起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他忽然指向堂外镇上隐约可见的流民营帐,\"大人可闻今夜寨外饥儿啼哭?这些皆是清风山周边农户——若当年官府赈济及时,剿匪得力,何至于逼出个锦毛虎!我要他们二人留用,就是为了根除匪患,造福百姓,怎么到了你大人处,便不成了?\"

“花荣,你大胆,你犯上你!”

刘高的脾气已经不能遏制了,因为这花荣确实是越说越厉害,没有给他留一点面子,毕竟这两个人往日里就有些积怨,此时也是一时间都爆炸开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