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 第146章 司行方收徒王彦,李寨主忧心黄河

“嗯?”

李寒笑回过头去,看到了说话的年轻人,正是那王彦。

这王彦虽然现在仅仅是个年轻人,但是在历史上,他注定会有一番打的作为。

“生祠便不必了,乡亲们经此劫难,恐怕三两年内必然是生活困苦,至于我们的名姓……不便告知。”

李寒笑这边刚说完,那王彦便直接跪倒在了李寒笑面前,拦住了去路。

“王彦知道诸位都是绝顶高手,蒙诸位搭救,恳请诸位能收王彦为弟子,传我些武艺!”

王彦经此劫难,已经是家破人亡,孑然一身,他更是意识到了力量的重要性,他的力量不够强,所以根本就保护不了家人。

李寒笑略微一笑,他可是不能随便收徒弟的,他会的本事都是二郎显圣真君的,没有他老人家的准许,怎么能随意传授呢?

其余的武学,就是周侗那本秘籍上所记载的了,但那也是人家周侗门派里面的绝技,周侗虽然让李寒笑习练,可没让他教给别人。

“我们的身份并不简单,你乃是良家子,自当持心守正才是!”

李寒笑这句劝说王彦的话,王彦却并不接受,他正色道,“诸位能够就百姓于水火之中,定然不会是坏人,我相信各位都是侠义之士!”

李寒笑看着这少年眼睛里面闪烁的坚定光彩,不由得赞叹起来,朝廷视他们为洪水猛兽,山贼草寇,没有把他们当做好人看待。

眼前这个少年却敢于跟随自己,而且断言他们不是恶人……

是啊,善恶自在人心,又岂能由着朝廷来评判呢……

“你要是跟随我们……今后可不容易,必然要为替天行道,行侠仗义,为国为民而九死一生,现在还敢跟来吗?”

李寒笑继续试探道。

“惩恶扬善,男儿本色,愿去,若不要我去,撞死在此地!”

说罢,王彦就开始“砰砰”的开始了“以头抢地”,瞬间前额就冒出来了血花。

“好了!不必自残!”

李寒笑阻止了王彦,把他拽了起来,问众人道,“哪位兄弟肯收此子为徒啊?”

众人互相看了看,最后是司行方开口说道,“不如让我来试一试吧!”

“好,那就给司兄弟你来传授他一些武艺。”

李寒笑说罢,王彦便说道,“王子才谢过!”

“等等!你叫王彦?哪个彦?”

李寒笑听了他的表字叫做“子才”,立刻阻止了他,询问起来。

“为美彦之彦。”

王彦说道。

李寒笑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是捡到宝了,这是历史上的抗金名将王彦,历史上他的家就在河东上党一带!

历史上,王彦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后受父命赴京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徽宗亲试,授为清河尉,后从军入泾原军中,两次随种师道讨西夏,立有战功。

看他现在这个年纪,应该是即将要去京师应试的年纪,可惜突生变故,家破人亡了,看来这次也到不了西军去了!

不过,历史上要论抗金,岳飞都还是他的晚辈,靖康年间,金兵围攻汴京之时,王彦慨然弃家赴河北,讨贼报国,投在河北招抚使张所帐下,被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而当时岳飞就在王彦麾下,任裨将,王彦曾多次率军北渡黄河,大败万余金军,后遭数万金军围攻,率部众突围至共城以北太行山区,先后与金军近百战,屡挫其锋,威震河朔,可谓抗金名将。

建炎元年九月,王彦率岳飞等七千人强渡黄河,进攻卫州新乡县的金兵,激战一天后,宋军收复新乡,取得渡河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金人以为宋军主力来到,便出动五万余骑将王彦军队围住,此时,张所已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等人已成孤军。

王彦见众寡不敌,又无外援,遂突围而出,由于形势严峻,有几位裨将带兵而逃,岳飞也因抗金方法策略不同而离开,王彦转战几十里,入共城西山,并派遣心腹联络两河豪杰,结成联盟,共同抗金。

由于王彦让金人非常头疼,金人悬赏购求其首。王彦为预防发生意外,夜里经常换地方睡觉。

他的部下为他抗金的一片赤心所感动,都在面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忠于王彦、忠于宋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字军”。

“八字军”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傅选、孟德、焦文通等都来归附,队伍扩大到十几万人,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没有成功。

到了南宋时期,建炎元年五月,高宗在临安登基,建立南宋政权,因王彦的战功卓越,被授予河东、河北两路都统制。当时南宋的主战派大臣宗泽十分赏识王彦,于是以其“孤军无援,不可独进”为名,将其召回了南方。

后来宗泽忧愤而死,王彦也被宗泽的部下杜充所排挤,刚好他也染上了疾病,于是便到真州养病。其部队为御营平寇前将军范琼所统领,范琼谋反被诛后,队伍又回到了王彦的手中。

队伍几经易手,王彦也感觉到朝廷的攻势开始慢慢变缓,到了建炎三年,朝廷任命主战派大臣张浚为川陕京湖宣抚处置使,同时任命王彦为前军统制官。

王彦率队伍深入川陕地区,平定贼寇,安抚地方。又转镇金州、房州等地,“抚民治军,宽猛叶宜,夜以继日。”后抗击伪齐刘豫势力将领的进攻,成功保卫了四川地区免受外敌的荼毒。

当时的南宋朝廷刚刚建立,根基不稳,忙于应付北方金人的威胁,而无力管理西面的地区。当时四川及其附近地区的桑仲、李忠、祁守中等人都趁机拥兵自重,他们“虽凶俘虑焰下于桑、李,然其小者犹不减万数。”但骁勇善战的王彦都将他们一一平定。

绍兴三年正月,金将完颜杲率军大举南下攻打蜀地,早早已与张浚、刘子羽等主战派商议好的王彦主动还击金兵,史载其:“乘高御触,一 日数十战 ,长枪冲突,奋迅双忽.贼披康摧折,弃甲乌散,伤皮跪路。”并收复了被金人占领的金州、均州等地。

可以说,王彦几乎是当时抗金名将里面的第一梯队,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用……

直到绍兴七年,宋朝与金朝签订和议,绍兴议和,罢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兵权,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王彦也因反对和议,被罢了兵权,他的八字军也归属侍卫马军司刘琦统领。

朝廷的战略转攻为守,然后又变成了议和,可以说,这些曾经驰骋沙场的武将,命运都好不到哪里去了……

绍兴九年,朝廷又任命王彦其为鼎州知州。但王彦未到任,就病死在了路上,享年五十岁。

王彦一生抗击金兵,其率领的八字军大大减弱了金兵侵占南宋疆土的脚步,并使得许多流落北方的汉人得以重归南宋的领土。

而八字军除了在王彦的统领下四处征战外,也在梁青、梁兴等人的带领下和岳飞、韩世忠等抗金队伍合作,《宋史·韩世忠传》载:“初,世忠移屯山阳,遣间结山东豪杰,约以缓急为应。宿州马秦及太行群盗,多愿奉约束者。”

但随着宗泽、王彦、梁青等人的病亡,韩世忠、张浚罢置闲散,太行山的几十万忠义之士,也最终被金兵消灭,令人扼腕长叹。

李寒笑没想到能够见到了王彦,这可是捡到宝了,日后一定要好好的培养。

“好了,你起来,我不妨告诉你,我们是水泊梁山的义军,我不是别人,正是梁山泊寨主李寒笑,你跟随我们,就要反抗朝廷暴政,你可愿意?”

李寒笑询问起来。

“愿意,您就是灌口煞气冲斗牛,虎须倒卷鬼神囚,断魂刀挑贪泉沸,照孽瞳开酆都秋,缚蛟敢裂天庭旨,沥血偏浇野渡舟,莫道真君无泪眼,人间浊浪未低头的李寨主?”

王彦居然一下子念出来一首诗来,直接给李寒笑弄懵了,没反应过来,忙问道,“什么什么?你这诗是怎么回事。”

“您不知道?这是绿林之中的兄弟为您所写的诗啊,专门赞叹您的!”

王彦说道。

李寒笑还真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声已经在江湖上如此响亮了,居然还有人作诗称赞自己!

不错不错!

这一下又耽误了两天,李寒笑等人给王彦找了一匹坐骑之后就立刻上路了,再往前走就到蒲州、运城地区了。

这蒲州古称蒲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这里为“天下之中”,《路史》中记述:“柱所都蒲坂”,认为上古传说中的农神,即烈山氏之子柱曾建都于此。

而古代的蒲州其实就是后世的永济市,由运城市代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南角,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东邻盐湖区,北接临猗县,唐代时曾建中都,为“六大雄城”之一,称“河中府”;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大历十才子卢纶、耿讳,诗人王维、聂夷中和诗歌评论家司空图,宋代王掘、王屈正、马远等丹青国手等名人故里,可谓是人杰地灵。

而其旁边的运城,更是出名,大名鼎鼎的“武圣”关云长就是山西运城人。

永济县名源于境内的古代水利工程永济渠据记载,北周保定二年正月,州民曾在蒲州城东开凿河渠,导河水以广灌溉,并命名为永济渠,寓意为永久之利。

宋代时又继续利用这条渠,把汹涌的黄河水分流入渠,“与水势少杀”,缓解压力,保障蒲津桥不为水毁同时仍可取水溉田,民颇利之。

李寒笑等人两日后到了蒲州,但是却没能进入到县城里面去,半路被拦住了。

原来是进入夏汛期之后,黄河水量暴涨,形成了洪水,冲到了蒲州,由于永济渠在当地的官员治理之下,淤堵非常,无法做到分流泄洪的作用,所以造成了黄水过境,蒲州城外,泽国千里,民不聊生!

这条黄河在它流经的区域千古泛滥,已经是个惯例了,正是一片茫茫的黄泛区拦住了李寒笑等人的去路。

李寒笑见前方有水患,他这个李冰的后人连忙找了个近一点的山坡去看了看情况,看看能不能帮上当地的百姓。

毕竟,不解决黄泛区的问题,他们也走不了,这黄河奔涌,就是坐羊皮筏子估计都是难保万全的!

到了山坡之上一看,李寒笑有些觉得不对劲。

这南北两岸,只有北岸受了水患,南岸屁事没有,但是按说南岸的几千亩田地比北岸地势更低,应该最先受洪灾危害。

原来是北岸有极高的堤坝把水全部都给挡到了南岸去,但是这也不是上善之策,因为南岸全是民居,这一淹了,那可是害人不浅。

相反,北岸没有民居,看上去像是几千亩田地,要是把北岸的堤坝直接扒了泄洪,北岸地势低洼,本来海拔就在南岸之下,虽说会淹了这些田地,但也足矣保正南岸的民居不受丝毫影响了!

李寒笑不禁疑惑,这种情况,不要说是专管水利的河道官员,就是一个熟悉水利的农民都能看明白应该扒了北岸堤坝泄洪,可为什么当地的官员没这么干,反而叫黄水冲了南岸百姓?

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啊!难不成是洪水势大,来势凶猛,来不及扒堤泄洪?不应该啊,北岸没有被淹,只要绕路到北岸即可扒堤泄洪,虽然南岸被洪水侵蚀,却丝毫不影响北岸啊……

难不成是怕毁掉了那几千亩地里面的庄稼?可是在这滔天黄水之中,老百姓的性命和庄稼来比,孰轻孰重?按照现在的水势来看,估计还会涨水,水位还会暴涨,因为天一直在下暴雨!

要是再涨水,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将会葬身鱼腹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