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 第15章 楚河村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第15章 楚河村

作者:杰外生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03:33:20 来源:小说旗

雪白的骏马骤然停在李川与杜颜面前,扬起一阵沙尘,迷离了二人的视线。

马上之人,正是突利可汗。

他鹰隼般的目光牢牢锁住李川,手中弯刀的寒光,在阳光下闪烁不定,仿佛下一刻就要饮血一般。

“突利,你想干什么!”

颉利可汗粗犷的声音自不远处传来,带着一丝愠怒。

他纵马赶来,挡在了李川身前,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岳,将突利可汗的杀意尽数阻隔。

突利可汗紧咬牙关,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大哥,难道就这么放过他?这口气,我咽不下!”

颉利可汗冷哼一声,目光深邃。

“你以为我不想杀了他吗?但如今我军深入敌后,粮草辎重皆是不足。

若是此时与唐军边关军队合围,胜算几何?莫非你想让咱们的勇士都葬身于此?!”

“可是……”

突利可汗仍是不甘心,握着弯刀的手青筋暴起。

“没有可是!”

颉利可汗语气不容置疑,“这李川要去突厥为质十年,以后有的是机会!莫要因小失大!”

突利可汗沉默片刻,最终还是不甘地放下了手中的弯刀。

他知道,大哥说得对。

眼下的局势,不宜与唐军发生冲突。

但他心中的仇恨并未消散,只是暂时被压抑下去。

“既然如此……”

突利可汗眼珠一转,看向李川,嘴角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

“我要亲自看守这小子,防止他逃跑!否则,他若是逃回长安,这盟约岂不成了废纸一张?”

颉利可汗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同意。

“也好,就由你亲自押送他回草原。路上小心,莫要再生事端。”

说罢,他大手一挥,高声喝道:“回师!”

“回师!”

突厥大军齐声应和,如同山呼海啸,震荡着戈壁滩。

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浩浩荡荡地朝着北方奔去。

突利可汗冷笑着看着李川,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他策马来到李川身边,用突厥语低声道:

“小子,到了草原,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生不如死……”

风沙渐息,天地间恢复了清明。

杜颜回到马车内,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脸色也恢复了一丝血色。

她轻轻握住李川的手,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殿下,我们安全了……暂时安全了……”

李川感受到杜颜手心的温热,心中也涌起一股劫后余生的庆幸。

他仰头望向马车顶,长舒一口气,喃喃自语道:“是啊,命不该绝……”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脑海中浮现的系统面板,那个鲜红的任务提示点依旧闪烁着,像是在嘲笑他的无力与渺小。

李川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意,将这系统任务再次抛之脑后。

他从来不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东西,他的命运,向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早已在暗中布局,这突厥之行,不过是计划中的一环罢了。

“颜儿,你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李川温柔地抚摸着杜颜的长发,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杜颜轻轻点头,疲惫和安心让她眼皮沉重。

她顺势躺下,将头枕在李川的膝盖上,感受着那熟悉的温度和气息,缓缓闭上了眼睛。

马车轻轻摇晃,仿佛一首催眠曲,让她很快进入了梦乡。

李川看着怀中沉睡的杜颜,他轻轻撩开她额前散落的发丝,露出光洁的额头。

指尖的触感,细腻而柔软,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柔情。

金銮殿上。

李世民身着龙袍,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望着殿外湛蓝的天空。

突厥退兵的消息犹如一缕清风,吹散了他心头多日的阴霾。

他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

“陛下,突厥大军已全部撤出渭水河畔,班师回朝。”

李君羡身着银甲,快步走入殿内,单膝跪地,恭敬地禀报道。

“好!”

李世民龙颜大悦,爽朗的笑声在大殿内回荡,“朕心甚慰!传令下去,犒赏三军!”

“臣遵旨!”

李君羡领命,正欲退下,却又想起一事,略一迟疑,开口道,“陛下,还有一事……”

“何事?”

李世民眉头微挑,目光落在李君羡身上。

“臣奉命搜查皇城,却发现秦妃娘娘和楚王麾下大将苏定方及其陌刀卫,就连其王府幕僚一众人等,皆不知所踪!”

李君羡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神也变得凌厉起来。

“什么?!竟有此事?!”

他猛地转过身,来步走到龙椅前,重重地坐下,一股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压得殿内众人喘不过气来。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一下一下,敲击在众人心头。

“药师可有消息?”

李世民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药师”

是朝中对李靖的尊称,也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

李君羡连忙答道:“回禀陛下,李靖将军已率军出征,前往剿灭楚王余孽。”

“好!”

“药师用兵如神,此次定能将楚王残党一网打尽!”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朕倒要看看,这李川究竟还有什么手段!”

李世民转过身,目光落在李君羡身上,沉声道:

“传朕旨意,宣魏王李泰觐见!”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君羡躬身领命,快步退出了金銮殿。

殿外,阳光依旧灿烂,却照不进这深宫大院的阴暗角落。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什么……

一只乌鸦从屋檐上飞过,发出一声凄厉的鸣叫,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魏王殿下,陛下宣您觐见……”

李君羡的声音在李泰耳边响起,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他的心头。

李世民端坐龙椅,目光如炬,直射跪在下方的李泰。

“朕欲御驾亲征,剿灭楚王余党,你随朕一同前往,也好见识见识真正的沙场。”

李泰闻言,心头一颤,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自幼养尊处优,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更遑论那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

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声音却微微颤抖:

“父皇,儿臣……儿臣尚需研读兵法,恐难胜任……”

李世民冷哼一声,“研读兵法?纸上谈兵有何用?唯有亲临战场,才能真正领悟兵法精髓!”

他语气不容置疑,不容李泰有任何反驳的余地。

“明日一早,随朕出发!”

“儿臣……遵旨……”

李泰的声音细若蚊蝇,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湿。

他深知父皇的脾气,此时若是再推脱,恐怕会惹得龙颜大怒。

他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心中却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暮色降临,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金红,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

长安城南十几里外的楚河村,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从远处望去,村落布局井然有序,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俨然一座经过精心规划的军事小镇。

高耸的寨墙,坚固的箭塔,巡逻的士兵,无不彰显着这里的森严戒备。

村口,两名士兵手持长矛,警惕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

楚河村的中央广场上,矗立着五座高大的雕像。

正中一座,是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剑眉星目,气宇轩昂,正是楚王李川的雕像。

环绕在他周围的四座雕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分别代表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将。

雕像下方,燃烧着熊熊的篝火,将广场映照得一片通明。

广场周围,房屋鳞次栉比,井然有序,俨然一个小型的城镇。

这里,便是李川一手建立的楚河村,它不仅是士兵们的家乡,也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军事堡垒。

然而,今夜的楚河村,却显得格外冷清。

广场上,除了几名巡逻的士兵,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影。

几千人的村子,如今只剩下老弱妇孺,一股萧瑟的氛围笼罩着整个村庄。

远处,传来了几声孩子的啼哭,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更加令人心酸。

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拄着拐杖,缓缓走到广场中央,抬头望着李川的雕像,浑浊的他是村里的村长,也是一名因腿伤退役的老兵。

他曾亲眼目睹李川建立楚河村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荣与热闹。

如今,看着空荡荡的村庄,他的心如同刀绞一般疼痛。

“唉,也不知道殿下现在怎么样了……”

村长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担忧。

“村长爷爷,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啊?”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来,拉着老村长的手,仰着头问道,清澈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期盼。

老村长慈爱地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强挤出一丝笑容:

“快了,你爹爹很快就会回来了。”

“村长,长安的军队快到了……”

一名年轻的士兵匆匆跑来,语气急促,脸上带着一丝惊慌。

村长脸色一变,握着拐杖的手微微颤抖。

“快,让大家做好准备……”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夜色更深,寒风呼啸,如同野兽的低吼,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楚河村以北,几名退伍老兵正在加固村子的防御工事。

他们挥汗如雨,一下一下地锤打着木桩,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一名年轻人倚靠在墙边,百无聊赖地剔着指甲,看着这些老兵忙碌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我说,你们这么拼命干嘛?长安的军队真要打过来,就凭你们这些老胳膊老腿,能挡得住吗?”

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充满了嘲讽,“我看啊,你们还是省省力气吧……”

一位老兵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盯着年轻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