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 第77章 国号大炎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第77章 国号大炎

作者:杰外生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03:33:20 来源:小说旗

风雪呼啸,犹如万千野兽在草原上奔腾咆哮。

突厥牙帐内,熊熊燃烧的篝火映照着十八部可汗或凝重或疑惑的面庞。

他们裹着厚重的皮裘,呼吸间喷吐出白色的雾气,帐内弥漫着浓烈的羊膻味和紧张的气氛。

“诸位可汗,李川已于前日攻下雁云,自立为帝,国号炎!”

义成公主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在帐内回荡,瞬间打破了压抑的沉默。

“什么?!”

室韦可汗猛地站起身,粗犷的脸上满是震惊,“自立为帝?这怎么可能!”

其他可汗也纷纷议论起来,帐内一时嘈杂不堪。

有人难以置信,有人惊恐不安,有人则暗自盘算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诸位稍安勿躁。”

义成公主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此事千真万确。如今雁云城已换上炎国旗帜,李川更是接受了百官朝贺,俨然一副帝王姿态。”

“这……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位年迈的可汗颤声问道。

室韦可汗猛地一拍桌子,“还能如何?当然是趁他立足未稳,挥兵南下,夺回雁云!”

“不可!”

义成公主断然否决,“如今正是寒冬腊月,草原上大雪封路,粮草辎重难以运输,贸然出兵,只会白白损耗我草原勇士的性命。”

她环视一周,目光锐利如鹰隼。

“如今之计,唯有静观其变。大唐皇帝绝不会容忍自己的儿子自立为帝,高句丽也一直对雁云城虎视眈眈,我们只需加固与梁国的边境防守,待时机成熟,挑唆大唐、高句丽和炎国互相攻伐,让他们鹬蚌相争,我们渔翁得利!”

众可汗沉思片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公主英明!”

帐外风雪更急,帐内气氛却逐渐缓和下来。

义成公主看着众可汗,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许正是突厥崛起的最佳时机……

一名突厥士兵掀开帐帘,低声道:“公主,雁云城那边有消息传来。”

义成公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进来!”

雁云城,巍峨的雁云宫内,温暖如春。

炭火在铜盆中静静燃烧,发出噼啪的轻响,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雕梁画栋间,金碧辉煌,一派皇家气象。

李川负手立于窗前,凝视着窗外茫茫雪原。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天地间一片苍茫,唯有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依稀可见,仿佛一条条沉睡的巨龙。

“殿下,浮水镇的匠人连夜赶制的天子冕服送来了。”

苏定方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李川转过身,只见两名侍卫抬着一个巨大的朱漆木箱走了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

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套金光闪闪的冕服,十二章纹在烛光下熠熠生辉,龙纹栩栩如生,仿佛要腾空飞起。

陈庆之抚须笑道:“殿下,此乃天子之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如今雁云已定,殿下也该正式登基称帝了。”

辛弃疾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将军所言极是,殿下如今已据有雁云十六州,兵强马壮,正是称帝的最佳时机。”

李川的目光落在华贵的冕服上,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既如此,那就试试吧。”

在陈庆之等人的协助下,李川换上了冕服。

沉重的冕冠压在头上,十二旒珠串垂下,遮挡住他的视线,却更增添了一份威严。

宽大的衮服穿在身上,绣着金线的龙纹在烛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条真龙盘踞在他身上。

他缓缓走到铜镜前,看着镜中那个身穿冕服的自己,竟有些陌生。

曾经那个青涩的皇子,如今已蜕变成一位威严的帝王。

苏定方看着镜中身披冕服的李川,眼中满是震惊与敬畏,他喃喃道:

“殿下……不,陛下,您如今这身姿,简直与当年的天策上将如出一辙,不,甚至比他更加威严!”

陈庆之抚须的动作微微一顿,眼中精光一闪,他向前一步,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

“陛下,昔日长安,那李世民欺陛下太甚,如今我等兵强马壮,不如即刻起兵,杀回长安,诛灭李世民,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苏定方闻言,立刻附和道:“陈将军所言极是,陛下,我等早就想杀回长安了,如今正是天赐良机,还请陛下下令!”

李川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人,眼中怒火腾地一下燃烧起来,他猛地转身,身上的冕服随着他的动作发出轻微的摩擦声,那龙纹仿佛活过来一般,张牙舞爪。

他厉声喝道:“你等要记住,敌强则我更要警醒自己,莫要被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李川的语气冰冷,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震慑得两人不敢抬头。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语气也缓和下来:

“昔日遣朕为质之仇,我李川定要让他血债血偿,但我不会因此而自乱阵脚。

那李世民能以弱胜强,成为天策上将,必有其过人之处,我等要以更强的兵力,更充分的准备,方能战胜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面前三位大将,眼中充满了坚定与渴望,“我需要你们,需要你们助我一臂之力,彻底击溃李唐,让这天下,尽归我手!”

李川的声音掷地有声,仿佛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他注视着三人,等待着他们的回应,心中却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那深邃的目光,让人难以揣测。

“陛下……”陈庆之再次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

李川抬手制止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语气坚定:“都起来吧,不必多言,接下来,我们好好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李川抬手示意三位将军起身。

“诸位将军请起,朕意已决。”他语气沉稳,目光炯炯,带着帝王的威严和决断。

“雁云城乃兵家必争之地,朕需得力干将镇守。子云,辛将军,你二人即刻前往雁云,操练兵马,巩固城防,不得有误!”

李川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子云和辛将军对视一眼,齐声应道:

“臣等遵旨!”

两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明白,这是陛下对他们的信任,也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苏定方,”李川转向苏定方,目光锐利,“幽州关卡乃我朝门户,不容有失。你即刻前往幽州,加强防备,严密巡逻,务必将敌军拒之门外!”

苏定方单膝跪地,抱拳领命:“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他语气坚定,

三位将军领命而去,大殿中只剩下李川一人。

他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心中思绪万千。

杨都尉还在练兵,也不知如今操练得如何了,过几日定要去看看他的变化。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想到这里,李川转身朝着华琴宫的方向走去。

华琴宫内,焚香袅袅,一股清甜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李川还未踏入殿内,便闻到了这股熟悉的香味

推开殿门,只见杜颜正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书,静静地翻阅着。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显得格外温柔美丽。

听到脚步声,杜颜抬起头来,看到李川,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正要起身行礼,却被李川制止了。

“爱妃有孕在身,不必多礼。”

李川快步走到她身边,扶着她坐下,目光中充满了关切。

李川的目光落在杜颜微微隆起的小腹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轻轻地抚摸着杜颜的腹部,感受着新生命的律动,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温柔的笑容。

“朕……”

李川温柔地抚摸着杜颜的腹部,感受着新生命的律动,柔声道:“朕要当个好父亲。”

杜颜俏皮一笑,眼波流转,轻抚着腹部,说道:“陛下,这孩子还小呢,哪里听得见您说话?”

李川哈哈大笑,眉宇间满是喜悦,他轻轻地拍了拍杜颜的肚子,语气坚定地说道:

“朕的骨肉,自然要从小就感受到父爱的庇护!朕,便是他最坚实的保护伞,谁也休想动他分毫!”

李川的眼神突然变得凌厉起来,仿佛想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语气也变得冷冽。

“不像那李世民,教子无方,太子懦弱,魏王阴险,唉,真是教育的失败!”

杜颜握住李川的手,柔声安慰道:

“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以您为荣的。臣妾也会尽力做好一个母亲,好好教导他。”

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李川,“陛下,您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

与此同时,远在云州城的城主府内,柴绍看着手中的统计报告,眉头紧锁,脸上满是疑惑之色。

他猛地将报告拍在桌子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惊得一旁的副将浑身一颤。

“怎么回事?这城内的流民数量,为何会减少这么多?”柴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紧盯着手中的报告,仿佛要从中看出什么端倪来。

副将连忙上前一步,躬身答道:

“回禀城主,属下也不知为何……”

柴绍粗犷的脸上满是疑惑,他来回踱步,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笃”的声响。

他再次拿起报告,仔细地看了看上面的数字,眉头皱得更紧了。

“去,把情况再仔细地调查一遍,务必查清楚原因!”

柴绍的声音带着一丝焦急,他隐隐感觉到,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什么重要的信息。

副将领命而去,柴绍则继续在房间里踱步,心中焦躁不安。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一股寒风迎面吹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却充满了疑惑。

往年这个时候,城内的流民应该更多才是,今年为何……

“城主,”副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断了柴绍的思绪,“属下已经查明原因了。”

柴绍猛地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说!”

“是……是因为梁国雁云城那边传来的蜂窝煤……”

“蜂窝煤?”柴绍一脸不解……

副将连忙解释道:“回城主,梁国雁云城那边新出了种叫蜂窝煤的东西,烧起来比木柴便宜又耐烧,效果还好,听说那边冬天都暖和了不少。不少流民都去了雁云城,甚至有些幽州百姓也偷偷跑去那边买蜂窝煤。”

“哦?竟有这等事?”柴绍浓眉一挑,来了兴趣,“这蜂窝煤真有如此神奇?”

“千真万确!属下也托人买了一些回来试过,确实比木柴好太多了。烧起来没烟,火力还旺,关键是便宜,一块蜂窝煤能顶好几捆柴火。”

副将说得眉飞色舞,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蜂窝煤带来的温暖。

柴绍一听,心中大喜。

若是真有这么好的东西,那今年冬天幽州的百姓就不用再受冻挨饿了!

“走,带我去看看!”

柴绍跟着副将走出城主府,一路走来,发现城中不少地方都在使用蜂窝煤。

酒肆里,小贩的摊位上,甚至普通百姓的家中,都冒着袅袅青烟,带着一股独特的煤香味。

柴绍随意走进一户人家,只见屋内温暖如春,一个妇人正用蜂窝煤烧水做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蜂窝煤真是个好东西啊!”柴绍不禁感叹道。

他伸手摸了摸烧得通红的蜂窝煤,感受着那股暖意,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回到城主府,柴绍立刻提笔写了一封奏折,详细地描述了蜂窝煤的优点和对百姓的益处。

写完之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几块蜂窝煤用锦盒装好,然后快马加鞭地派人送往长安。

看着信使远去的背影,柴绍转头问副将:“你说,那些原本在幽州的流民,如今都在雁云城用上了这蜂窝煤?”

“正是。”

副将回答,“听说雁云城的新帝王体恤百姓,还特意降低了蜂窝煤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流民前往。”

“雁云城的新帝王?”

柴绍沉吟片刻,“这雁云城原是梁国属地,怎么突然冒出个新帝王?你之前可曾听说过?”

副将摇摇头,说道:“回城主,属下也打听过,但这新帝王十分神秘,仿佛凭空出现一般,没人知道他的来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

“不过什么?”柴绍追问道。

副将压低声音,说道:“不过,属下听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