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这辈子不当你妈了,你哭什么? > 第198章 被抛弃在路边的何怀秦

4月29日周日放假。

秦姝玉一大早就换了身干练的白衬衣,黑裤子,出发去报社跟虞宣汇合。

虞宣要写一篇关于海城玻璃厂劳模的新闻报道,刊登在五一当天的报纸上,因此跟对方约了今天见面。

秦姝玉跟着她去混个脸熟,顺便借她的面子看能不能跟玻璃厂的领导牵个线。

因为现在的厂子都是国营的,统销统购,生产销售都有计划委员会来安排,所以玻璃厂也没有销售任务和目标,对秦姝玉这样的个人客户自然是爱搭不理的。

没个熟人,她连领导都见不到。

海城玻璃厂在城北偏郊区的地方,距报社和财大都比较远,一路要转三趟车,太麻烦也耗时了,所以虞宣和秦姝玉骑了自行车过去。

接待他们的是办公室主任郑国良同志,旁边的是玻璃厂的劳模兼技术骨干周玉春,一名在海城玻璃厂工作了快二十年的技术骨干。

简单寒暄后,虞宣拿出采访本根据事先拟定的提纲采访周玉春。

看得出来,事前她应该做了不少工作,对周玉春在厂里做出的几次重大贡献如数家珍。

不过周玉春最大的贡献是曾参与浮法玻璃技术的研究,并将组织在海城建设浮法玻璃生产线。

秦姝玉对玻璃技术一窍不通,只通过他们的谈话隐约知道该技术是英国一家公司在六十年代发明的,但因为技术封锁,国内无法引进,所以组织了上千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团队攻克了该项技术的难关。

由于浮法玻璃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接触任何固体表面,所以不会产生波纹和划痕,表面光滑平整,透明度高,没有明显的瑕疵,更适合做成高端玻璃。

因此这一生产线的建设对海城玻璃厂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出成绩的地方,光这个话题就讲了半个小时。

采访结束,虞宣给钢笔盖上笔帽,微笑着说:“郑主任,这位是我朋友秦姝玉,目前在海城财经大学念大二,她想求购一批玻璃片不知方不方便。”

秦姝玉立马递上了带着“红旗公社辣椒酱厂”印章的采购单递给郑主任,顺便给自己再套上一层身份:“郑主任您好,我是代表宝泽县下面的红旗公社辣椒酱厂向贵厂签订一批玻璃瓶订购合同,劳烦您帮帮忙。”

郑国良接过采购单,先看下面红色的印章:“‘红旗公社辣椒酱厂’,是个队办企业吧?”

“对,宝泽县盛产辣椒,产量极高,有时候夏天收购不过来有些会坏在地里,红旗公社的书记为了增加社员的收入,因此组织成立了这个辣椒酱厂,正好我跟他们有点亲戚关系,他们就委托我帮忙采购一批玻璃瓶子。”秦姝玉绝口不提自己跟红旗公社的合作,完全把自己放在了好心的第三方上。

毕竟出门在外嘛,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哪个有利披哪个。

大学生、帮扶公社社员好心人,在这时候就比个体户的身份更有用。

郑国良看了一下采购清单,今年先后两次订购一万只玻璃瓶,这样的小还分两批次的单子他们厂是看不上的。

不过眼前这两个年轻女人,一个是日报记者,一个大学生,都是有身份有前途的人,就当顺手结个善缘吧。

郑国良放下采购单:“虞记者,秦同学如此热心助人,实令人佩服,我们玻璃厂也责无旁贷,这事我帮你们办了,就按照采购单上的日期吧,第一批玻璃瓶子6月20号交付,第二批8月1号,价格四毛钱一个。”

这个价格多少他说了也不算的,因为这是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价格,厂里都没权擅自改。

当然,也有空子钻,比如残次品,那又是另外的价格的,但一般人可拿不到,至少目前的秦姝玉是拿不到的。

一万个玻璃瓶就得四千块,后世批发的普通玻璃瓶估计也这个价格。

只能说现在的工业品真贵啊,尤其是对比工资水平,简直贵得离谱。

秦姝玉有点肉痛,但又不能不买,因为今天都还是托了关系,又扯了虎皮才能这么顺利地买到瓶子。

她连忙感激地说:“谢谢郑主任,您可真是咱们公社的福星,要不是这会儿正忙着春耕,我们书记都要带着社员来给贵单位送锦旗了。等收购完了这一季的辣椒,再来感谢贵单位的帮助。”

哪个当领导的不喜欢锦旗?

这话说得郑主任心里舒坦极了,高兴地说:“哎呀,都是为人民服务嘛,小秦你们真是太客气了,不用不用。”

秦姝玉笑呵呵地说:“郑主任,我就是个中间人,传话的,可做不了这个主。”

双方又客气了一番,郑主任亲自将虞宣和秦姝玉送出了工厂,甚至都没提玻璃瓶交定金的事。

秦姝玉只能感叹,这个时代要入了门,倒腾也容易,就是普通人太难找到渠道了。

事情办得这么顺利,最大的功臣非虞宣莫属。

秦姝玉再次对虞宣表达了感谢。

虞宣摆摆手,笑看着她说:“别谢我,是你会说话。姝玉,你这张嘴啊,我看以后干什么都能成。”

“哪有,要不是你,我连上哪儿给郑主任烧香都不知道。”秦姝玉由衷地说。

虞宣还要回去写稿子,不跟她这谦虚了:“走吧,咱们赶紧回去吃个午饭,我争取将这稿子今天写出来,明天让主编审一审,早点送去印刷厂。”

秦姝玉点头:“走吧,这天气不大好,阴沉沉的,感觉要下雨了。”

两人骑上自行车,没走多远就看到前方的路边围了好些人,对着草丛指指点点。

“怎么回事?”虞宣马上跳下了自行车,好奇地望了过去。

她是记者,好奇心重,看到这么多人扎堆,下意识地就想去看看。

秦姝玉也跟着下了车,凑了过去。

走近了,两人听到人群里有大娘在说:“造孽哦,这是故意扔在这的吧?”

“应该是,都半个小时了也没人来找,这孩子看起来就一岁多,勉强会走路,一个人可跑不到这里来。”

“可不是,有人去通知前面的福利院了。”

……

听了半天,秦姝玉跟虞宣才弄明白,原来是有个一岁多的男孩被丢在了路边的草丛里,第一个发现的好心人在这等了半个多小时都没见孩子的父母亲人找过来。

于是聚过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觉得这可能是故意将孩子丢在这的,因为几百米远就有一家福利院,所以有热心人去通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了。

很快,福利院一个三四十岁的婶子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孩子在哪里?”

“这,在这……”最早发现孩子的一个大叔将孩子递给了那婶子,“九点多的时候,我买菜路过这听到草丛里有娃娃的哭声跑过去就看到了这孩子,我起初以为他是跟父母走丢的,可在这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人过来找。”

婶子接过孩子,点头说:“那先将孩子送到我们福利院,大家都住附近的吧,相互打听打听,谁家丢了孩子,要是找到孩子的父母亲人,让他们到福利院来领孩子。”

围观群众们纷纷点头答应散开。

眼看没什么事了,虞宣重新跨上自行车,对秦姝玉说:“走了。”

秦姝玉点点头,正要上车,福利院婶子怀里抱着的孩子扭过头来,露出一张熟悉的小脸。

秦姝玉震惊不已,连忙喊道:“等一下,我知道这孩子是谁家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