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 第269章 成本巨高的碳水化合物人工合成

而以啤酒、肉肠而出名的战车国,其平原面积占比则高达60%,山地占比只有23%,高原占比17%。

大夏国的平原面积占比则只有可怜的12%。

山地占比33%,高原占比26%。

众所周知,平原地形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形。

因而大夏的粮食产量不足就显而易见了。

就是地形上天生的不足所导致的。

而核聚变反应堆则能够提供近乎于无穷的能量,同时为碳水化合物人工合成提供廉价能源!

解决掉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至于超高强度碳纤维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也不小。

像钓鱼竿这种用途仅仅只是其中最微小的一部分罢了。

赵小侯如果研究出超高强度碳纤维的话,必然就是想要建造太空电梯!

而太空电梯则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第一道翅膀。

其如果建成,那么人类想要将物质运送上太空,或者从太空里采集的物资运送回蓝星,其运输成本将会下降到一个很廉价的程度。

当然,关于太空电梯这个,赵小侯最初是从科幻小说里看到的,但现在他从一些论文里看到了一些太空电梯的现实构想。

如果说碳水化合物人工合成是给人类提供无穷食物的话,那么核聚变反应就是为人类提供无穷的能量。

至于太空电梯则是给人类提供无穷的资源。

因为一旦太空电梯建成,那么就能够通过廉价的运输方式,将地表的材料送上太空,建造大型的采矿船,前往其它星球采集资源,送回蓝星。

现在的蓝星,很多位于地壳表层的矿藏在人类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里已经被采掘一空,或者说很多珍稀矿藏在蓝星地壳表层里储量稀少。

但在其它一些星球以及小行星带里,这类矿藏的储量则是蓝星地壳表层的数万乃至于数百万倍!

这并不是赵小侯胡乱说,而是早就有天文科学家通过各种手段确定了的事实。

如果说建造大型采矿船去外星采集钢铁这些资源,就算是用上了核聚变反应堆,那估计也会有点亏本的。

但如果是采集那些珍稀矿藏的话,就很赚了。

因为有些矿藏,在整个蓝星地壳里的储量也不过几克!

少得令人发指!

好吧,说了这么多,赵小侯在寻思良久之后,最终还是将鼠标停在了碳水化合物人工合成之上!

原因很简单,民以食为天。

如果能够拥有这项技术,大夏丝毫不用担心粮食产量的问题,甚至于可以将大片大片的农田改成其它用途。

并且还可以借此拉拢一大批国家的支持。

毕竟在蓝星上,粮食产量能够让国民吃饱饭的国家还真不多。

少数三十多个粮食产量富裕到能够让国民随意浪费的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了两点。

其一正如之前所说,地形优势足够明显,拥有大片的平原。

其二就是农业技术足够高,能够让农田拥有足够高的单位产量,让牧场拥有足够高的肉产量。

至于剩下的一百多个国家,要么就是国家足够富裕,能够不断进口大量粮食。

要么这个国家就只能够让老百姓挨饿。

实际上,从古至今,很多战乱都是由饥饿引发的,或者说因为饥饿让老百姓严重不满,最终导致了战乱。

别的不说,如果大夏能够掌握人工淀粉合成的量产技术,那么蓝星上至少会有八十个国家立马倒向大夏。

谁不想拥有一个能够源源不断产出淀粉的工厂呢?

至于去年3月大夏某研究所发表的人工淀粉合成论文,赵小侯也看了。

不得不说,他也得为这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点赞,能够搞定这项技术。

但他也看出了这项技术的一个致命缺陷!

那就是成本太高了。

在实验室里制造500克淀粉的成本高达225万大夏币。

赵小侯估算了一下,就算是改进工艺,进行工厂化大批量生产,其500克淀粉的成本也将会高达15万大夏币。

这或许将会是人类历史上价格最高昂的食物。

其中的原因,赵小侯仔细研究了一下论文,感觉应该是其使用的酶转换率太低,导致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够产出的人工淀粉产量太低,能量利用率自然也就低到了一个让人咂舌的地步。

这么说吧,他估计那家研究所所展示的500多克淀粉,前前后后至少用了1年时间才积累起来的。

要知道,期间光是用电量就超过了一百多万度,就更别提各种材料的损耗了。

这样的产量,也就只有实验室才能够承受了。

换成工厂化生产的话,没有任何资本会愿意投资这样的工厂。

赵小侯如果搞人工淀粉合成技术的话,那么首先就要将500克人工淀粉的成本降低到2元以下。

否则的话,人家凭什么买你的人工淀粉?

买2元1斤的面粉不香吗?

人家面粉里还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呢!

营养可要比单纯的淀粉强多了!

很显然,想要通过之前这家研究所的实验路线来实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赵小侯想要搞出人工淀粉技术,那么就必须新开路径。

想了想,他就在笔记本上快速打字,将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些思路记载了下来,之后又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论文,企图从其他科研人员的论文里找到一些灵感和思路。

但最终他发现,这些论文里的实验线路就只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就是利用高达数十种生物酶催化剂来构建一条光能-电能-化学能的淀粉合成途径。

其二就是利用一些光自养生物来实现葡萄糖的合成途径。

但这两种合成途径,论文是发表了不少,但真正实现工厂化生产的一个都没有。

原因还是之前赵小侯所发现的问题,成本太高。

在实验室里合成一些淀粉或者葡萄糖都是可以做到的,可一但到了工厂化这一步,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研究了一会之后,赵小侯还是感觉自己的生物学水平不够高。

还是那句话,400分的生物学水平,或许能够在实验室里做到人工合成碳水化合物,但想要将其推进到工厂级别,难度太大了,已经超出了400分生物学的水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