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 第514章 丰硕的系统奖励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第514章 丰硕的系统奖励

作者:清汤八爪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4 11:36:33 来源:小说旗

“叮!恭喜宿主获得军工科技大奖二等奖一次,奖励自由分数1000点,自由科研点1500点,奖励残缺的太空矿石提炼厂设计图一套。”

“叮!恭喜宿主获得军工科技大奖二等奖一次,奖励自由分数1000点,自由科研点1500点,奖励残缺的太空农场设计图一套。”

嘶!

坐在汽车后排上,刚看完奖励的赵小侯此时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让汽车里原本就很凉快的空气变得更冷了一些。

不得不说,这次颁奖所带来的系统奖励真的很不错。

虽然自由分数和自由科研点奖励得并不算很多,加起来,也就只有6000点自由分数和9000点自由科研点。

但一次颁奖就奖励四套不同的设计图。

虽说这些设计图也都是残缺的。

但正因为是残缺的,就说明其价值不低。

像之前的金属氧电池设计图和太空采集船设计图都是完整的。

但就技术含量而言,肯定是比不上那些残缺的设计图。

因为系统奖励的完整设计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蓝星上现在是可以研究出来的。

只不过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罢了。

而残缺的设计图,基本上都是除了赵小侯之外,其他科学家这辈子都没办法研究出来的东西。

就拿反重力飞车来说吧,赵小侯就算没有看设计图,都知道这里面必然会蕴含反重力技术。

而反重力技术在科技上的含金量是可想而知的。

你总不会觉得系统奖励的反重力飞车设计图只是和垂直起降战斗机一样利用喷管来维持悬浮状态吧?

不会吧不会吧?

如果那样的话,设计图的名字就不会叫反重力飞车了,而是应该叫悬浮飞车等等之类的名字。

这个时候,开车的李飞以及坐在副驾驶的找如安还以为赵小侯怎么了,急忙问了一句。

赵小侯也回过神来,摆了摆手:“没事,我就是想到了研究上的一个事情。”

见赵小侯没事,两人也就放心了下来,但也没有继续说话。

毕竟赵小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两人即便是交流也是极为小声的,生怕打扰到了赵小侯,影响到某个重大研究的进程。

那样的话,他们会感觉自己是罪人的。

而这个时候,赵小侯就将四套残缺的设计图快速的在脑海里看了一遍。

要说系统还是挺贴心的。

所给出的四套设计图,实际上对他现在都是有大用处的。

像太空矿石提炼厂,太空农场这两样毫无疑问是可以快速提升太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而反重力飞车如果能够将其中关于反重力设备的设计图补全并吃透的话。

对于大夏不管是科技,军事还是工业的推动作用都将极为巨大。

别的不说,反重力装置搞出来之后,不但飞机能够上天,就连航空母舰都可以上天。

大夏一直想要搞的空天母舰就没问题了。

这里所说的空天母舰可不是赵小侯设想的那种依靠电力驱动的无人机飞天母舰,而是能够自由进出大气层的空天母舰。

那将会是一座空中战斗堡垒!

至于那套藻类基因设计图,与其说是一套设计图,倒不如说一套关于藻类基因修改的技术手段。

简单来说,这套设计图如果能够补全的话,那么赵小侯就能够轻松掌握一套用来修改藻类基因的技术。

那样的话,他将藻类生物的基因随意修改。

在这方面,最简单的应用就是修改藻类基因之后,让其能够快速繁衍,大量产出淀粉,蛋白质乃至于脂肪。

那样的话,海洋就将会成为人类的良田,牧场!

人类就可以从浩瀚的海洋之中获得淀粉,蛋白质乃至于脂肪,压根就不需要陆地上的农田,牧场了。

要知道,蓝星上的陆地只有1.5亿平方公里,并且这里面还有很多是冰原,冻土,戈壁,沙漠等等不适合耕种的地方。

而蓝星的海洋面积则有3.8亿平方公里,并且海洋是立体的,养殖改造之后的藻类投放到海洋之中,在阳光能够透射的海水深度大约为200米。

也就是说200米水深以上的海水都可以用来养殖改造藻类。

并且即便是高纬度的海洋温度很低,只要有阳光,藻类一样可以存活生长。

只不过生长速度要比暖和的海水慢一些罢了。

虽然说赵小侯已经研究出了淀粉合成技术。

生产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也很高。

但光有淀粉,还是不行的。

人这种智慧生物不但需要淀粉,还需要吃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等。

而想要工业化人工合成蛋白质,脂肪等等东西,效率就没可能有淀粉那么高了。

但这些,藻类都能够提供。

说白了,改造之后的藻类就是最完美的微型生物工厂。

看完了设计图,赵小侯就靠在靠背上寻思了起来,直到汽车进入智能实验室大门时,他方才下定了决心。

还是得先将纳米机器人设计图补全。

因为他严重怀疑这次系统奖励的四套设计图,很可能都需要用到纳米机器人。

或者说有了纳米机器人的话,想要将这套设计图补全的难度也会降低很多。

毕竟纳米机器人设计图的附属文献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纳米机器人实际上就是微观世界里的工具。

有了纳米机器人的话,很多需要在微观世界里解决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譬如藻类基因的改造就是如此。

而反重力飞车的核心部件反重力场发生器,也是需要纳米机器人来制造的。

“你们先自己去休息吧,我随便走一走,想想问题。”

虽然下定了决心,但如何解决补全时间过于漫长的问题,他还是得想一想,思考得更全面一些。

在智能实验室的空地上来回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赵小侯,最终还是回到了地下第六层。

他还是想要先看看1号智能AI的测试结果再说。

等他回到地下第六层的时候,1号智能AI随即就将那71张设计图补全后制造出来的一个设备的测试报告在3d投影器上显示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