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第41周生存报告 > 第21章 迷雾之幕/末日危机与抉择

病毒爆发第86天,末日的阴霾还未散去,新的危机却如暗流般在幸存者群体中涌动。在原第20章与第21章之间,这段被称为《迷雾之幕》的日子里,一场关于真相与阴谋的较量悄然拉开帷幕。

搜救队在一次突袭中,意外闯入了黑石情报站,就此揭开了一个惊天骗局的冰山一角。站内,他们发现了诸多伪造的证据。那些所谓来自“地心文明”的金属铭牌,经检测材质竟是现代铝合金;被宣扬为纳米机器人的物体,实际上不过是由宠物追踪器改造而成的磁控荧光微粒;就连那些号称苏联绝密文件的纸张,其油墨成分也被鉴定为2010年后的工业品。

深入分析后,黑石商队的信息污染手段逐渐浮出水面。他们运用电磁脉冲干扰技术篡改实验室记录仪数据,在丧尸体内植入低频发射器以伪造脑波信号,甚至巧妙利用海市蜃楼原理,投影出“地心城市”的幻象,让众多幸存者深信不疑。

从缴获的物资清单中,证据链愈发完整。近三个月内,他们消耗了2.3吨舞台烟雾剂,用于制造遗迹的神秘雾气;使用影视道具组的金属残片,刻上伪造的古文以增添神秘色彩;还有次声波发生器,其作用是诱导集体幻觉,让人们陷入他们精心编织的谎言之中。

随着骗局的曝光,科学验证工作迅速展开。关于所谓的“地心遗迹”,钻探取样结果证实,这里不过是1978年苏联建立的地震监测站。那被当作“控制台”的设备,实际上是淘汰的地震波分析仪,而众人眼中神秘的能量网,只是地下电缆共振产生的假象。

对于“纳米机器人”的认知也被彻底颠覆。电镜扫描显示,那些微粒并无自主运动能力,只是磁粉在环境磁场影响下看似有规律的运动。所谓的自我复制现象,实则是微粒的静电吸附效应。而陈默血液的特殊反应,也并非如之前所传的特殊能力,而是源于他遗传性血色病导致的铁蛋白含量异常。

当这些证据在证据公示会上展示后,引发了幸存者群体的集体心理崩溃,37人因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真相而选择自杀。原“先知派”成员在震惊之余,成立了真相纠察队,决心彻底揭露黑石商队的恶行。然而,黑石商队并未坐以待毙,他们煽动“虚假真相论”,引发了一场暴乱,企图再次混淆视听。

面对真相被揭露的局面,黑石商队展开了疯狂的反扑。他们切断了无线电频率,占领中继站实施电磁静默,试图阻断幸存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他们焚烧图书馆残留的书籍,97%的纸质文献在火焰中化为灰烬,妄图销毁一切可能揭示真相的线索。更为恶劣的是,他们在供水系统投放致幻剂LSd,浓度虽仅为0.2μg\/L,但足以让许多人陷入幻觉,进一步扰乱局势。

幸存者们并未坐以待毙,他们奋起反抗。为保卫仅存的数据中心,众人用丧尸尸体堆砌防火墙,阻挡黑石商队的攻击。同时,重启摩尔斯电码通信体系,紧急培训青少年成为报务员,利用这古老的通信方式传递信息。此外,他们还使用镜面阵列反射阳光,以此传递加密信号,在日间可视距离可达32公里,尽力突破黑石商队的信息封锁。

为了重构幸存者们正确的认知,一场重建工程迅速展开。编纂《现实生存手册》,并每72小时更新修订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口述历史录音库,由幸存者轮流值守,记录真实发生的一切。同时,开展反洗脑培训,教导大家识别信息污染的九大特征,提高防范意识。

然而,这场重建工程并非一帆风顺。社会出现了反向阴谋论者,他们指控揭露行动是更大的骗局,进一步扰乱了人心。技术人员的公信力也降至冰点,即便他们掌握着关键的生存技术,也需要武装护卫陪同才会被其他幸存者接纳。有趣的是,儿童群体由于未被深度污染,成为了最可靠的信息传递者,在这场认知重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关键时期,一系列关键转折点出现。陈默发现自己的医疗记录被篡改,一份伪造的基因检测报告试图将他包装成“天选之子”。老吴凭借丰富的经验,识别出所谓的“外星信号”,其实是渔船雷达编码。青少年信息队更是破获了黑石商队利用气象气球伪造极光数据的骗局。这些发现,如同点点星光,逐渐穿透了黑石商队制造的迷雾之幕,为幸存者们照亮了通往真相的道路。

病毒爆发第91天,末日的阴霾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因一系列新的危机变得愈发浓重,幸存者们在重重困境中挣扎求生,每一个抉择都关乎着人类文明的存续。

在遥远的冰原,一场由冰川威胁引发的灾难正悄然降临。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永久冻土层开始融化,释放出了一系列可怕的存在。其中有1950年代苏联p - 3项目封存的实验用丧尸,这些丧尸仿佛被唤醒的恶魔,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史前动物遗骸中携带的未知病毒株也一同释放,让整个环境变得更加危险。此外,甲烷气穴导致地表塌陷,形成了一个个天然的尸坑陷阱,给幸存者们的行动带来了诸多不便。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幸存者们迅速展开应对。他们将扫雪车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了尸骸粉碎机,以此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为了延缓冻融速度,他们每天消耗2吨液氮冷冻地表。然而,黑石商队却在这艰难时刻大发不义之财,高价贩卖过滤效率仅23%的防毒面具,使得许多幸存者在防护不足的情况下暴露于危险之中。

与此同时,在科研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从陈默的血液中提取出了一种规则晶体结构,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晶体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类似朊病毒的增殖方式。在磁场中,它还能呈现定向排列,就像指南针一样。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阻断丧尸的嗅觉感知,持续时效达到47分钟。

基于这些特性,幸存者们迅速将其应用于生存斗争中。制作晶体粉末手雷,能够制造出500㎡的安全区,为人们在丧尸的包围中提供了短暂的喘息机会。开发晶体注射剂,虽然可以带来短期免疫,但却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然而,黑市上还是出现了晶体成瘾者,这些人在注射后出现了类似帕金森症状,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在探索地洞时,幸存者们发现了一个1978年废弃的实验室。这里保存着完好的病毒培养设备,不过需要柴油发电机才能重启。实验日志中记载着“意识转移”的失败记录,这些实验均使用动物进行。在冷冻舱内,还存放着12具未激活的实验体。

这一发现引发了严重的伦理危机。众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否重启实验以获取抗病毒血清?对于未激活实验体的处理也陷入了道德困境,**解剖虽然可能带来一线生机,但却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同时,黑石商队对实验数据虎视眈眈,幸存者内部因此出现了焚毁与保存两派的对立。

除了丧尸和病毒的威胁,生态链的崩塌也带来了一系列动物威胁。北极狐群的迁徙改变了捕食关系,引发尸潮南移。变异渡鸦传播脑膜炎奈瑟菌,这种病菌的致死率高达88%,给幸存者们带来了新的死亡阴影。丧尸化的鲑鱼溯游,污染了水源,人们还发现鱼鳃中含有病毒结晶,使得水资源的获取变得愈发困难。

为了抵御这些动物威胁,幸存者们进行了防御创新。在河道上架设高压电栅栏,形成水陆两用的防御体系。利用腐肉培养食肉甲虫,以此对抗鼠群。同时,训练牧羊犬识别早期感染者,准确率达到了79%,为防范病毒传播增添了一道防线。

在重重危机之下,最终提案摆在了幸存者们面前。冰川防线计划,沿冻融线建立燃烧隔离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丧尸和病毒的蔓延,但需消耗80%的燃料,之后还要迁移至北纬60°以上的永久冻土区,这对资源和迁徙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血清进化计划,全民注射晶体血清,虽然可以换取免疫,但代价是仅有3年的寿命,不过能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自然选择计划,则是停止一切人为干预,回归原始部落形态,利用病毒进行人类进化筛选,这意味着放弃现有的文明成果,完全听天由命。

在这个末日世界里,每一个危机都紧密相连,每一个抉择都充满了艰难与无奈。周期性爆发的危机不再是外星控制的结果,而是苏联实验体的定期苏醒。抗寒作物也调整为北极苔原原生植物的基因改良。所谓的地心信号,实际上是冷战时期遗留的次声波通讯系统。陈默的抗体则源于祖辈参与的苏联疫苗人体实验,一切都与冷战时期的科技遗留问题紧密相关。

幸存者们在这末日的深渊中,面临着冰川隔离带建设与燃料争夺战、晶体血清大规模接种的副作用爆发、北极迁徙途中遭遇变异极地生物群以及在永久冻土区发现完整冷战生态穹顶等一系列未知的挑战。他们能否在这残酷的现实中找到生存的希望,人类文明又将何去何从,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他们只能在这无尽的危机中,勇敢地做出抉择,一步一步地探寻着生存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