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第41周生存报告 > 第77章 《钙碑》

第41周生存报告 第77章 《钙碑》

作者:蒂纳库拉岛的凝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24 15:48:27 来源:小说旗

在线虫文明的第17个年头,世界被层层阴霾所笼罩,人类在生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骨灰稻引发的伦理风暴、抗虫小麦的黑市扩散以及矿脉水源的残酷战争,这一切如同恶魔的利爪,撕扯着人类社会最后的防线。

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厅那奢华的空间里,聚光灯无情地聚焦在玻璃皿中盛放的三粒大理石纹稻种上。这三粒稻种,因其17%的钙含量,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也成为了这个疯狂时代的一个荒诞象征。

药企代表志在必得,最终以170万美元的高价拍得这三粒稻种。然而,就在交易达成的瞬间,现场气氛骤变。环保组织的成员们如愤怒的狮子,冲进拍卖厅,他们手中挥舞着红色骨灰粉,向拍卖台泼洒而去。抗议的呼喊声与惊呼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拍卖厅陷入一片混乱。

悲剧在混乱中悄然降临。经法医鉴定,这些骨灰粉竟是老汉李福贵的遗骸,其胫骨硅化指数达到了莫氏3.2。而令人恐惧的是,骨灰粉中混入了线虫卵,导致5人不幸感染。瞬间,拍卖厅被列为疫区,紧急封锁。原本象征着财富与交易的场所,转眼间变成了充满恐惧与死亡的禁地。

“你们为了利益,连死者都不放过!这是对生命的亵渎!”环保组织成员愤怒地指责着药企代表,眼中燃烧着怒火。

那些长期遭受螯合剂副作用折磨的骨质疏松患者们,再也无法忍受。他们组建了“脆骨帮”,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展开暴力维权。

他们深知自己的肋骨极易折断,便将这一弱点转化为武器,用折断的肋骨刺伤药企高管。每一根断骨,都检测出螯合剂的残留,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所遭受的痛苦。

成员张老汉,更是以一种决绝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愤怒。他不顾一切地冲撞药企总部的玻璃幕墙,身体与玻璃碰撞的瞬间,碎骨嵌入钢化玻璃,形成了放射状的钙化纹。那一道道纹路,如同他破碎的生命,也是对药企暴行的无声控诉。

“我们不能再这样任人宰割!哪怕粉身碎骨,也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痛苦!”张老汉在行动前,坚定地对同伴们说道。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黑市医生们嗅到了商机,他们用建筑废料为骨折患者治疗,然而,这所谓的治疗却充满了致命的风险。

使用混凝土骨钉,虽能实现短期固定,但感染率高达89%;而钢筋髓内针,虽可提供永久支撑,排异反应却达到了37%。

女工刘玉兰,为了能够继续务农,无奈选择了这种危险的治疗方式。她的双腿植入了17根钢钉,然而,在一次磁共振检查时,仪器强大的磁力无情地扯断了她的双腿。刘玉兰躺在病床上,痛苦地哭泣着,她的遭遇,只是这个时代无数悲剧的一个缩影。

“我只是想活下去,想继续干活,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刘玉兰绝望的哭声,让人心如刀绞。

患者家属们对那座用他们亲人遗骨建造的“钙化纪念碑”早已忍无可忍。他们决定用氢氟酸对其进行腐蚀,展开一场特殊的“化学战”。

酸液与纪念碑接触的瞬间,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毒气,17名防暴警察因此致盲。然而,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人们震惊不已。腐蚀后的碑面,显露出了2015年失踪者的名单,原来这些名字一直被混凝土覆盖着,成为了药企罪行的又一铁证。

“你们以为能掩盖一切,但是真相总会大白!”家属们看着碑面上逐渐显现的名字,泪流满面,心中既有对亲人的悲痛,也有对药企的愤怒。

渔民们为了获取抗虫小麦带来的利益,将拖网船改装成走私工具,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种子海盗”行动。

他们把麦粒灌入避孕套,然后吞服进行运输,每次最多可携带1.7万粒。然而,这种危险的走私方式,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一次海关截获行动中,避孕套破裂,麦粒在走私者的肠道内发芽,导致肠穿孔,走私者最终痛苦地死去。

“为了能赚点钱,我们也是没办法啊……”一名渔民在目睹同伴的悲惨遭遇后,无奈地叹息道。

药企深知抗虫基因的价值,为了垄断这一资源,他们展开了一场疯狂的“麦田焚书”行动。他们的目标,是那些可能记载着抗虫技术的农学典籍,其中包括《齐民要术》孤本,这部古籍记载着古法驱虫术,以及《张敏实验残卷》。

老教授王守义,看着珍贵的典籍在火中燃烧,心痛不已。为了抢救这些知识,他不顾一切地吞食燃烧的书页。在他的胃部,检出了可辨字迹的碳化碎片,这些碎片,成为了这个时代知识传承的悲壮象征。

“这些书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不能就这样被毁掉!”王守义在吞食书页时,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与对药企的愤怒。

黑市上流通的小麦,由于含未灭活的线虫卵,引发了一场可怕的“面包房瘟疫”。

在一场儿童生日宴上,孩子们食用了被污染的面包,瞬间,悲剧上演。17人出现十二指肠穿孔,痛苦地倒在地上。经过溯源调查,发现是面粉厂使用了矿脉污染水源来和面,而水中的线虫耐高温达170c,普通的加工过程根本无法将其杀灭。

“这些黑心商家,为了赚钱,不顾我们的死活!”家长们愤怒地呼喊着,对黑心商家和药企的仇恨达到了顶点。

国际法庭的一纸裁决,将矿脉泉眼判给药企。药企迅速派出武装押运队,铺设了17公里的输水管,试图独占这珍贵的水源。

然而,村民们并不甘心失去自己的水源。他们在夜间偷偷凿孔盗水,尽管每升水中含有1.2万枚虫卵。药企为了阻止村民,在水中添加了荧光示踪剂,使得盗水者的尿液发光,从而暴露行踪。

“这是我们的水源,凭什么被他们夺走!”村民们愤怒地说道,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与药企展开了一场水源的争夺。

面对药企的强势,村民们用铁链将自己锁在矿洞口,组成了一道“人体盾牌”。

他们在皮肤上涂抹含百草枯的矿泥,以此作为化学防御武器,保安一旦接触,便会中毒。孕妇李翠花,即使临产,也坚守在矿洞口。最终,她的婴儿在这紧张的对峙中出生,然而,这个小生命却不幸一出生就硅化,体重仅1.7公斤,莫氏硬度达到3.0。

“我们不能让他们夺走我们的矿脉,就算拼了命也要守住!”李翠花虚弱却坚定地说道,她怀中的硅化婴儿,成为了这场残酷战争的又一牺牲品。

垂死的地质学家,深知矿脉的重要性。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矿脉图谱进行加密,把坐标刻入抗虫小麦的基因序列,而解读这些坐标,需要特定的酶解法。

然而,药企为了获取这些数据,对他的儿子下了毒手,逼其吞下加密麦种。当开腹取出麦种时,种子已部分发芽,地质学家的儿子也因此失去了生命。

“我不能让他们轻易得到矿脉的秘密……”地质学家在留下加密数据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上帝视角总结(摘自《全球环境危机白皮书》第77号附录)

关键数据

1. 骨灰稻黑市价:每公斤高达17万美元,等同于黄金价格的170倍。这一离谱的价格,反映出在这个资源极度匮乏的时代,骨灰稻被赋予了远超其本身价值的意义,也凸显了人们对特殊资源的疯狂追逐。

2. 矿脉水线虫密度:每升水中含有1.2万枚虫卵,超过污水国标370倍。如此高的线虫密度,不仅说明了矿脉水源污染的严重程度,也揭示了饮用该水源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以及这场危机对生态环境的毁灭性打击。

3. 抗虫小麦扩散率:每天扩散170亩,等同于蝗灾最快传播速度。抗虫小麦的快速扩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粮食危机的潜在解决能力,但在黑市的无序扩散下,也带来了诸如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加剧了社会的混乱。

文明切片

1. 玻璃骸骨:张老汉撞碎的幕墙玻璃被博物馆收藏,裂缝中检出人骨羟基磷灰石结晶。这一奇特的展品,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个见证,它记录了骨质疏松患者们绝望的抗争,也让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残酷与无奈。

2. 胃中书:王守义胃部碳化书页经ct扫描,还原出《齐民要术》驱虫篇17字残章。这些珍贵的文字,是人类知识传承的顽强象征,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知识的火种依然在人们的努力下得以保存,为未来的希望留下了一丝曙光。

3. 荧光尿:盗水者的发光尿液样本成为环境诉讼关键证物,其蓝色荧光系药企特供标记物。这一证物,不仅揭示了药企在这场水源战争中的不道德行为,也成为了人们对抗药企、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凸显了证据在这场复杂斗争中的重要性。

历史定位

“《钙碑》章标志着人类对资源的争夺已深入分子层面——当骸骨成为商品,当知识需要吞食传递,文明在钙化与腐化间走到了物种存亡的临界点。”——摘自《柳叶刀》2099年环境医学百年特刊。这段总结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残酷现实。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人类的行为变得扭曲,骸骨被商品化,知识传承面临绝境,文明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危机中摇摇欲坠,走到了物种存亡的边缘。这一章节,是对那个黑暗时代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未来的警示,提醒着人们在追求资源的过程中,要坚守道德与文明的底线,否则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线虫文明的第17年,人类社会在重重危机中摇摇欲坠。骨灰稻的伦理风暴、抗虫小麦的黑市扩散以及矿脉水源的战争,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与绝望之中。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绝境下,人类依然有着不屈的抗争精神,那些文明切片中的故事,便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未来,人类能否在这黑暗的深渊中寻得一线生机,重新找回文明的方向,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但无论如何,人类在这个艰难时代的挣扎与奋斗,都将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