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第41周生存报告 > 第119章 《血色群山》

第41周生存报告 第119章 《血色群山》

作者:蒂纳库拉岛的凝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24 15:48:27 来源:小说旗

在安第斯山脉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一场由矿洞引发的病毒灾难如恶魔般肆虐,无情地吞噬着生命与希望。2024年1月6日,秘鲁阿雷基帕省科尔卡峡谷被暴风雪笼罩,黑暗与恐惧在这片天地间肆意蔓延,而我们的故事,就在这绝境中拉开了沉重的帷幕。

暴风雪如同一头咆哮的巨兽,疯狂地席卷着科尔卡峡谷。矿工遗孀埃琳娜带领着一支12人的逃亡小队,在这冰天雪地中艰难前行。狂风呼啸,吹得众人几乎站立不稳,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扑打在他们脸上,仿佛要将他们仅存的一丝希望也一并冻结。

与此同时,玻利维亚高山向导卡洛斯团队也来到了这里。两队人在摇摇欲坠的悬索桥相遇,这座桥是他们唯一的生路,然而桥面木板朽坏不堪,仅容单人通过。而在峡谷下方,传来感染者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吼声,仿佛一群饥饿的恶狼正等待着他们坠落。

智利地质学家玛尔塔在这混乱中,敏锐地发现岩层渗出了红色水渍。她迅速取出检测工具,经过一番紧张的检测,结果让她大惊失色——这竟是硫化铁与感染者血液的混合液。这意味着矿洞病毒正通过地下水系迅速扩散,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危急。

就在这时,埃琳娜四岁的女儿突发高烧,小脸烧得通红,虚弱地在母亲怀里呻吟。卡洛斯见状,表情严肃地坚持要将孩子留在冰洞,以免拖累全队。他的话如同冰冷的刀子,刺痛了埃琳娜的心。埃琳娜双眼通红,举起祖传的印加战斧,愤怒地抵住卡洛斯的咽喉,声音颤抖地说:“谁也别想动我的女儿!”

悬索桥的铁链上,挂着1985年登山遇难者的铭牌,在风雪中摇摇欲坠。积雪下,一截冻僵的感染者手臂突兀地伸了出来,仿佛在向众人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悲剧。玛尔塔低头看了看手中的GpS定位仪,显示最近的避难所是20公里外印加帝国的粮仓遗址。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个消息就像黑暗中的一丝微弱曙光,给众人带来了些许希望。

羊驼牧场的黄昏,1月7日清晨,暴风雪终于渐渐停歇,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在海拔3800米的查查尼村。这个宁静的小村,此刻却被恐惧的阴影所笼罩。

村民们为了驱散感染者,燃起了羊驼粪烟。那浓浓的烟雾在村子上空弥漫开来,然而,这烟雾却引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一架直升机误以为这里是感染者的聚集地,毫不犹豫地投下了燃烧弹。瞬间,百年茅草屋群陷入了一片火海,熊熊大火无情地吞噬着一切,村民们的尖叫声和哭喊声交织在一起,让人痛心疾首。

老牧人胡安看着眼前的惨状,心急如焚。他颤抖着双手,解开祖传的奇普绳结。奇普绳结,这古老的印加记事工具,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在绳结的指引下,幸存者们向着山脊的祭祀洞穴奔去。

当众人进入洞穴,洞内壁画描绘的场景让他们大为震惊。壁画展示了16世纪村民用草药隔离“黑血病”的画面,仿佛在向他们传递着对抗病毒的古老方法。

就在这时,感染者突破了火墙,如潮水般向村子涌来。燃烧的羊驼群受惊后,不顾一切地冲散了感染者的阵型。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胶原蛋白焦糊味,那是生命消逝的味道,让人感到无比的沉重。

智利富商被洞穴内的祭祀金器迷了心窍,他偷偷地将金器揣进怀里。然而,他的行为触发了隐藏的石闸机关,巨大的石闸轰然落下,砸断了三名感染者的脊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众人暂时摆脱了危机。

埃琳娜则顾不上这些,她焦急地按照壁画上的草药配方,为女儿熬制退烧药。当药汁缓缓喂进女儿口中,奇迹发生了,女儿的高烧似乎有所缓解,瞳孔也出现了暂时性收缩。这一丝希望,让埃琳娜心中重新燃起了对女儿生存的渴望。

天空之镜的背叛,1月7日深夜,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将世界笼罩在无尽的黑暗之中。众人利用盐湖反射的月光,小心翼翼地导航前行,却误入了七十年代军政府的核试验监测站。

卡洛斯在站内四处搜寻时,发现了储藏室里的盖革计数器异常跳动。他心中一惊,顺着计数器的指示,打开了一个铅柜。铅柜内,封存着1978年未爆的脏弹装置,这一发现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玛尔塔看着这个危险的装置,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她提议引爆脏弹,制造辐射屏障,以此阻挡感染者的追击。然而,富商却为了独占防辐射地下室,毫不犹豫地拔枪射击向导卡洛斯。“砰”的一声枪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卡洛斯捂着胸口,缓缓倒下。

垂死的卡洛斯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用最后的力气,拿起马黛茶壶盖,反射月光,引导感染者包围了富商所在的侧翼。感染者们如饿狼般扑向富商,富商的惨叫声在黑暗中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埃琳娜急忙跑到卡洛斯身边,从他渐渐冰冷的尸体上找到手绘地图。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印加信使秘道的方位坐标。在这绝望的时刻,这张地图无疑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众人怀揣着最后的希望,向着秘道的方向奔去。

神鹫的指引,1月8日正午,阳光洒在安第斯神鹫的栖息地,这片天空中回荡着神鹫的鸣叫。幸存者们目睹了一幕震撼的场景:神鹫群如黑色的闪电般俯冲而下,凶狠地啄食着感染者的眼球。

玛尔塔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推测神鹫或许能识别病毒导致的血管变异,所以才会攻击感染者。众人决定跟随神鹫的飞行轨迹前行,希望能找到一条生路。

在神鹫的引领下,队伍来到了悬崖上的印加绳桥遗迹。这座绳桥的绳结工艺与查查尼村的奇普记录惊人地吻合,仿佛是历史跨越时空的呼应。

然而,危险并未放过他们。富商情妇在过桥时,高跟鞋不小心卡入绳桥缝隙。她惊慌失措地挣扎着,背包里的金条散落一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绳桥承重失衡,随着“咔嚓”一声脆响,五人不幸坠亡。

众人看着断裂的绳索,心中悲痛万分。科研人员对断裂的绳索纤维进行检测,发现材料混合了十六世纪羊驼毛与现代尼龙丝,这一发现,让众人对印加文明的神秘和坚韧又多了一份惊叹。

玛尔塔在崖壁凹槽发现了1540年西班牙士兵刻写的警告:“魔鬼从地底来。”这简短的几个字,仿佛穿越时空的诅咒,让众人心中涌起一股寒意,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这场灾难背后隐藏着的复杂历史。

玉米仓库的末日粮仓,1月9日黄昏,夕阳如血,将天空染成一片火红。幸存者们终于来到了印加帝国皇家粮仓遗址。这座石砌仓库历经五百年的风雨,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仓库内,保存着五百年未腐的玉米。埃琳娜看着这些玉米,心中涌起一股希望。她按照祖传方法,用尿液激活玉米发芽,然后熬制成退烧药,给女儿和其他生病的人服用。

众人在仓库中四处搜寻时,发现通风口处的尸骸握着一本1952年苏联科考日志。日志中记载着用奎宁治疗“类狂犬病症”的方法,这无疑是又一个对抗病毒的重要线索。

就在这时,感染者突破了石门,如洪水般涌了进来。玛尔塔眼疾手快,迅速启动苏联人遗留的柴油发电机。强烈的灯光瞬间亮起,刺激得感染者暂时失明,它们在原地疯狂地嘶吼着、挣扎着。

在这危急时刻,众人在粮仓夹层发现了印加帝国的白银药碾。他们利用药碾,捣碎玉米与硫磺矿石,制成了简易的防尸粉末。这粉末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暂时阻挡了感染者的进攻。

而那本苏联日志夹页中,夹着克格勃特工的照片。众人惊讶地发现,照片中的人与泛南美集团董事长的祖父容貌高度相似。这一惊人的发现,似乎暗示着这场病毒灾难背后,隐藏着跨国资本不可告人的秘密。

火山口的最终审判,1月10日拂晓,天边泛起了一丝鱼肚白,然而,对于幸存者们来说,危险并未远去。他们利用硫磺烟雾摆脱了感染者的追击,但埃琳娜女儿的病情却愈发严重,呼吸急促,生命垂危。众人深知,必须下降至低海拔地区,孩子才有一线生机。

然而,富商余党却在这关键时刻劫持了女孩,威胁埃琳娜为他们探路。埃琳娜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她表面上假意顺从,却故意将众人引向活性喷气孔。当感染者靠近喷气孔时,高温蒸汽瞬间喷涌而出,将感染者灼烧成为焦炭,刺鼻的焦臭味弥漫在空气中。

就在这时,火山突然震颤起来,引发了岩崩。巨大的石块如雨点般滚落,众人急忙躲进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银矿巷道。巷道石壁上,刻着被抹去的原住民神像,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遭受的苦难。

垂死的玛尔塔深知这场灾难的严重性,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将病毒数据刻在银矿脉上。混合硫化物后,形成了可保存千年的化学铭文。她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数据能为人类对抗病毒提供帮助。

而埃琳娜则在慌乱中,用战斧劈开了巷道的暗门。门后,竟然是1942年犹太难民隐藏的补给库。库中的罐头上,德文标签仍清晰可辨。这些物资,无疑为幸存者们带来了新的生机。

最后的信使, 1月10日正午,阳光照耀在印加古道烽火台遗址上。埃琳娜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绝望和希望。她决定点燃狼烟求救,滚滚浓烟升上天空,那烟雾轨迹与1572年末代印加君主战败时的求援信号完全相同。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智利空军侦察机误判为感染者聚集地,毫不犹豫地投掷了汽油弹。烈焰瞬间冲天而起,在熊熊烈火中,浮现出古代与现代逃亡者的重叠剪影,仿佛历史在这一刻交织。

仅存的三人急忙躲入冰川裂缝。在冰层内,封冻着1911年发现马丘比丘的探险家遗骸。遗骸旁的日记,记载着“山脉的复仇”。这简短的四个字,似乎揭示了这场灾难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上帝视角总结

数据链环

从《安第斯文明研究院绝密档案·第118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场灾难与历史事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1月6日在科尔卡峡谷,死亡人数达到37人,这里曾在1540年发生过西班牙军队屠杀印加信使的悲剧;1月9日皇家粮仓,1702人在此丧生,而1780年图帕克·阿马鲁二世起义军的粮仓也曾被焚毁;1月10日米斯蒂火山,人葬身此地,1600年的火山喷发埋葬了殖民银矿。这些历史镜像事件,仿佛是命运的轮回,一次次地提醒着人类,贪婪和无知可能带来的惨痛后果。

文明切片

查查尼村老牧人的奇普绳结,在2028年被成功破译,其中蕴含的印加帝国防疫药方重见天日,为人类对抗病毒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火山巷道内玛尔塔留下的硫磺铭文,在2215年仍可通过光谱分析还原,成为研究病毒起源和传播的重要资料;而那本苏联日志,更是引发了国际历史学家联合指控跨国资本掩盖病毒起源,让这场灾难背后的黑暗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历史定位

这场发生在安第斯山脉的灾难,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考验。当十六世纪殖民者的银矿与二十世纪的脏弹在火山口相遇,当印加药方以尿液和玉米的形式复活于末世,人类不得不承认,所有文明的存续,都取决于对贪婪的驯服程度。我们不能再盲目地追求利益,而忽视了自然和历史的警示。这场灾难,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提醒着后人,要以史为鉴,尊重自然,珍惜文明的传承。

现实映射

病毒沿地下水系扩散速度日均3.7公里,与1572年西班牙人追捕印加残余势力的行军速度一致,这似乎暗示着历史的进程在某些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幸存者使用的硫磺防尸法,在1883年秘鲁抗击智利入侵时曾被用作战地消毒手段,表明古老的智慧在现代危机中依然能发挥重要作用;空军误炸坐标点与1944年盟军轰炸误差数据完全吻合,这让我们看到,在面对危机时,人类的决策和行动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场灾难,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我们的应对机制,以更好地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