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第41周生存报告 > 第90章 《终壤》

第41周生存报告 第90章 《终壤》

作者:蒂纳库拉岛的凝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24 15:48:27 来源:小说旗

在线虫文明的第30个年头,世界宛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的破船,即将迎来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考。全球土壤资源的终局分配、钙化世代身份认同立法以及传统农法的生态反噬,这三重危机如三座大山,压得人类喘不过气来,文明的曙光似乎愈发黯淡。

瑞士苏黎世拍卖行,这个平日里充满金钱交易与商业喧嚣的地方,此刻正上演着一场举世瞩目的竞拍。拍卖会的压轴拍品,是仅存的170公斤无污染黑土,这份珍贵的土壤还附有37国的检测报告,仿佛是它无比尊贵身份的象征。

中东石油大亨与欧洲环保组织为了这最后的净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竞拍价格一路飙升,每克竟高达170万美元,是钻石价格的37倍。这场竞拍,不仅仅是金钱的较量,更是对生存希望的争夺。

然而,就在竞拍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意外发生了。拍卖师突然剧烈咳嗽,咳出的竟是硅化血块,鲜血溅落在检测报告上。法医鉴定后发现,他肺部的虫卵密度竟高达170万\/立方厘米。这一消息瞬间让现场陷入了恐慌,竞拍被迫中断,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知所措。

“这……这是怎么回事?”一位竞拍者惊恐地喊道,眼中满是恐惧和疑惑。

“难道连这里也被污染了……”人们开始四处逃窜,拍卖会现场一片混乱。

在历经无数的抗争与磨难后,联合国终于通过了《钙化人类权益法案》。这部法案的诞生,本应是钙化世代的福音,然而,其中的条款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第30条规定,硅化骨骼将视为法定生物特征,并强制植入追踪芯片。这一规定旨在更好地管理钙化患者,但却引发了对个人**和自由的担忧。而第17条提出钙化患者享有土地优先使用权,这无疑触动了非钙化群体的敏感神经,引发了“种族隔离”的强烈指控。

非钙化群体的愤怒如火山般爆发,他们冲击议会大厦,手中挥舞着锄头,将用硅化骨制成的国徽砸得粉碎。碎片飞溅,刺伤了37名警卫。这场暴动,让社会陷入了更深的分裂与混乱。

“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法案,这是对我们的歧视!”非钙化群体的抗议声震耳欲聋。

“我们只是想要平等的权利,为什么这么难……”钙化患者们也满心委屈,不知何去何从。

全球最后一所“晶体学校”,曾经是钙化儿童求知的乐园,如今却不得不面对关闭的命运。在闭校仪式上,学生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将硅化标本埋入校园,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微型生态坟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年后,坟场中竟检出了抗虫微生物,仿佛是这些标本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

而教师王芳,在这个悲伤的时刻,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举动。她吞食了骨粉笔,在黑板上留下遗言“知识终归尘土”,然而,字迹中却含有虫卵休眠体,为未来埋下了新的隐患。

“再见了,我们的学校……”学生们含着泪,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威尼斯双年展,这个艺术的盛会,却因为一件展品引发了轩然大波。展出的“钙化圣母像”,由170名自愿捐献者的骨灰烧制而成,在高温下,金色的条文《世界人权宣言》显现出来,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然而,宗教团体却对这件作品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对宗教的亵渎。于是,他们泼洒强酸,圣母像瞬间溶解,渗出黑色黏液。经过检测,这些黏液竟是药企废弃的污染物。这一事件,不仅让艺术界陷入了混乱,更引发了公众对药企恶行和艺术伦理的深刻反思。

“这简直是对艺术和信仰的双重亵渎!”宗教团体的代表愤怒地指责道。

云南山区,一场可怕的“粪丹热”悄然爆发。这种由古法堆肥引发的瘟疫,来势汹汹,让整个山区陷入了一片死寂。

感染的村民出现肠道硅化和肝钙化等症状,死亡率极高。肠道硅化的死亡率达到89%,肝钙化的死亡率也有37%。传播链主要是通过粪肥接触和水源污染,如同恶魔的触手,迅速蔓延。

为了防止瘟疫的进一步扩散,军队迅速行动,用带刺铁丝网将村落封锁。然而,村民李德全不甘心被困,他用祖传的犁头挖地道逃亡,却不幸窒息于钙化土层,成为了这场灾难的又一个牺牲品。

“我们不想死……为什么会这样……”村民们在病痛和恐惧中挣扎,绝望地呼喊着。

赵阿婆的孙女赵小梅,继承了祖辈守护土地的遗志,重组了护田队。她将祖辈的农具改造成捕兽夹,17把镰刀组成的死亡陷阱,仿佛在向破坏土地的力量发出无声的抗议。

当推土机再次逼近时,赵小梅毅然将自己焊入铁犁,试图阻止这场灾难。她的遗体随着耕地深埋,人们用GpS标记下这个地方,成为了对她的纪念坐标。她的牺牲,让人们看到了人类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奶奶,我会守护好这片土地的……”赵小梅在心中默默发誓,然后勇敢地迎向了推土机。

突变的鲤鱼沿着长江不断扩散,它们如饥饿的恶魔,啃食着堤坝的硅化胶体,导致防汛能力下降了37%。一场灾难正在悄然降临。

终于,九江段的堤坝不堪重负,决堤了。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奔腾而下,卷走了170吨法典稻种。三年后,下游竟检出杂交毒株,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这鱼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们的家园都没了……”长江沿岸的居民望着被洪水淹没的家园,悲痛欲绝。

G20峰会上,各国代表们为了全球土壤资源的分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签署了《终壤条约》。然而,这份条约的条款却引发了诸多问题。

第1条规定按钙化人口比例分配净土,这一决定让非洲国家集体退席,他们认为这种分配方式不公平,忽视了非洲的实际需求。而第17条提出将污染土封存于深海海沟,这一举措引发了渔民的武装抗争,他们担心这会对海洋生态和自己的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签约笔含有硅化成分,导致文件保存期限仅17年。这份本应承载着人类未来希望的条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这样的条约,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一位非洲代表气愤地说道。

骨骼之城,这个由钙化患者建立的社区,宣布建国“硅合众国”。他们制定了宪法,将呼吸权定义为最高人权,国土边界由骨灰混凝土界定。然而,这个新生的国家并没有迎来和平与发展,反而引发了170起边境冲突。

建国次日,一场酸雨无情地降临,腐蚀了国界碑,碑文“自由呼吸”融成了毒泥滩。这个短暂存在的国家,如同一个美丽而脆弱的泡沫,瞬间破灭,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我们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为什么这么难……”“硅合众国”的居民们看着化为毒泥的国界碑,满心绝望。

全球环境组织在切尔诺贝利石棺顶进行了最后的播种,他们将云南荞麦、法典稻与肯尼亚毒粟混合,培育出“人类世杂交种”,试图在这里寻找文明重生的希望。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类。作物的根系溶解了石棺,辐射尘如恶魔般肆虐,覆灭了最后170公顷试验田。在那片灰烬中,竟浮现出《终壤条约》的全文,仿佛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无情嘲讽。

“难道这就是我们文明的结局……”参与播种的人们望着那片被辐射尘笼罩的土地,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

上帝视角总结(摘自《全球环境危机白皮书》第90号附录)

关键数据

1. 钙化立法覆盖率:89%,超过了《巴黎协定》签署国数量。这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钙化立法得到了广泛的推行,然而,这种高覆盖率并未带来和谐与稳定,反而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反映出在解决特殊群体问题时,政策制定需要更加谨慎和全面的考量。

2. 土壤拍卖溢价率:高达1700万倍,等同于比特币历史峰值。这一惊人的溢价率,凸显了土壤资源在这个时代的极度稀缺和珍贵,人们对净土的渴望使得土壤的价值被疯狂炒作,进一步揭示了全球土壤危机的严峻性。

3. 终壤条约保存期:仅有17年,低于核废料半衰期的百万分之一。如此短暂的保存期限,暗示着这份条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也象征着人类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所做出的决策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可持续性。

文明切片

1. 硅化国徽:议会大厦碎骨中检出抗虫基因,催生了新型土壤修复菌株“议会一号”。这一发现体现了在危机中,人类对解决土壤问题的不懈探索,即使是在混乱和冲突中,也能从意外中寻找到一线生机,为未来的土壤修复带来了新的可能。

2. 辐射荞麦:石棺顶作物突变出辐射合成叶绿体,生长速率提升37%。这显示了在极端环境下,生物为了生存而发生的奇妙进化,虽然身处辐射环境,但作物却展现出了适应和改变的能力,为未来在恶劣环境中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3. 条约灰烬:切尔诺贝利灰烬中的条约文字,电子显微镜显示与虫卵基因链同构。这一奇特现象将人类的法律契约与造成灾难的虫卵联系在一起,暗示着人类在这场环境危机中,所制定的规则与危机的根源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发了对人类行为和决策的深刻反思。

历史定位

“《终壤》章为这场三十年战争画下休止符——当土地成为拍卖槌下的商品,当人权沦为骨骼中的编码,人类终于看清:文明的每一次呼吸,都在加速自己的窒息。”——摘自《自然》2110年千禧年特刊《人类世终章》。这一总结深刻地概括了线虫文明30年来人类所经历的沧桑巨变与惨痛教训。在这个时代,土地这一人类生存的根基,沦为了商业交易的商品,而人权也被以一种扭曲的方式编码在骨骼之中。人类在追求发展和解决危机的过程中,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每一次看似前进的步伐,实际上都在加速文明的衰落。这表明人类在面对全球性环境危机和社会问题时,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自身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否则文明终将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一章节不仅是对过去三十年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警示,提醒着人类要珍惜资源、尊重人权,以更加智慧和可持续的方式重建文明。

在线虫文明的第30年,人类社会在全球土壤资源分配、钙化世代身份认同以及传统农法等问题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失败,每一个希望都在现实面前破碎。未来,人类能否从这场灾难中吸取教训,打破困境,实现文明的重生,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但无论如何,人类在这个艰难时代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都将成为文明发展史上的深刻印记,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