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了,我想见识娱乐圈的风景 > 第143章 使用歪招

重生了,我想见识娱乐圈的风景 第143章 使用歪招

作者:甜咸粽皆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4 16:37:42 来源:小说旗

也难怪在后世,他看中姜闻后,就毅然决然投资,即使第一部大额亏损,也会继续投资。

结果到了《让子弹飞》大家也知道了。

话说当年姜闻正在筹备文艺片《太阳照常升起》,尽管当时得到的投资高达1800万,但是因为姜闻的尿性,很快剧组就“入不敷出”而陷入困境。

杨守城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投资了2200万。

尽管姜闻担心票房无法回本,初时婉拒,但杨守城表示:“我是要脸的人,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

最终影片顺利拍摄。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的总票房只有2600万,大亏。

但杨守城遭受损失却毫无怨言,并对姜闻表示,今后有项目他会继续投。

到了2009年,姜闻筹拍商业大片《让子弹飞》。

姜闻完成剧本后第一个找到了杨守城,而杨守城也没有食言,再次给姜闻投资。

后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影片上映后取得空前成功,票房高达7亿,成为华语电影传奇。

在庆功宴上,杨守城激动地送给姜闻800万红包,作为对这部电影成功的奖励。

而姜闻却拒绝,很装逼说道:“您给我投资已经够了,再给我钱就说不过去了,要不这样,我给您800万。”

这种事也只有姜闻做得出来。

林枫也没思考很久,拍了一下桌子道:“行,就这么办,但是具体细节要调整一下。”

其实韩三坪给他们出的主意很简单,就两点:

第一是,先剧本过审再开拍。

第二是重点。不是说结局没有体现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吗?行,那就让这部电影的结局变成不是最终。

意思他们都听明白了。

说白一点,就是搞出一部大长片,而这部《无间道》只是上部,这样这部的结尾就不是结尾,只是过度。

而在过程中,邪恶占上风不是基本操作吗?这样谁都说不出什么。

再将下部的结尾来个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不就是标准的可过审警匪片吗?

不得不说,韩三坪确实老奸巨猾,这样的歪招都能被他想到,不得不服气啊。

其实,在韩三坪办公室时,林枫就认可了这个方案,他所考虑的是,所谓的下部(也就是《无间道3》)是否一起拍摄。

只听见林枫继续说道:“杨总,你马上通知麦照辉和庄闻强,让他们按照《无间道》的剧情编写下一部,重点就是警队抓内鬼。

我过两天也会给一个大致思路给他们,到时比较融合一下,哪个更好就用哪个。”

“没问题。”

“还有”林枫补充道,“告诉麦照辉和庄闻强,下部由他们两人主导拍摄,我没有时间,最多给他们挂名个监制。”

众人听闻林枫的话,都有些惊讶。

“林导,他们行不行啊,要不你辛苦一下,一起拍完得了。”

“是啊,还是林导来吧,他们拍我们有点不放心。”

这时黎总和杨守城有些着急了。

他们原先的一切构想都是在林枫亲自执导的基础上的。

如今,让两个没什么成绩的人把握这么重要的项目,他们心中确实没底。

虽然下部其实就是为上部服务的,但是毕竟也是真金白银的投资啊。

林枫笑了一下:“两位放心,我不会什么都不管的。而且对于他们两个,我还是有些信心的。”

林枫还就不相信,两人合作能拍出《窃听风云》系列的人,连这样一个照葫芦画瓢的项目都把握不住?

“对了,”林枫继续说,“为了有名目送内地审查,就弄成合拍片吧。上部就算了,依旧如此,下部由天恩占20%份额,至于剩下的怎么分配,你们自己商量着来。”

这是两人没再抵制天恩入股,毕竟如今下部换成了麦照辉和庄闻强,谁也不知道最终会如何,天恩入股也不是不行。

好在上部没有变化,依旧是他们两家,这才是真正赚大钱的项目。

最后,一致商定,就按此执行。

下部林枫依旧获得20%,属于监制和版权续集分成,

环亚35%,英黄25%,天恩20%,这三家是出资方。

散场后,大家各自行动起来。

林枫也要尽快将下部的故事梗概写出来。

虽然林枫依旧打算使用原第三部中的主要剧情,但这一部在林枫看来确实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必须要修改,同时在上部中也增加一些暗示和隐喻。

比如杨锦荣这个人物要在上部中有更明确一些的出场和交集。

林枫依据这个思路以及原版第三部的主要剧情修改。

首先是时间线混乱与叙事割裂的问题:

原版电影中采用非线性的多时间线交叉叙事(2002年主线、2004年刘建明精神崩溃线、陈永仁牺牲前的回忆线),导致观众理解门槛过高。

尤其是陈永仁与沈澄(陈道明饰)合作调查的闪回片段过于跳跃,与主线衔接生硬。

林枫将简化时间线。

下部中将陈永仁的回忆线集中在单一时间段(如2002年调查韩琛时期),避免频繁跳跃到不同年份。

同时用更明确的视觉符号(如服装、色调)区分时间线。

另外就是强化主线逻辑,删减冗余支线。

将刘建明的精神崩溃与陈永仁的过往经历通过更直观的线索(如关键证物、台词呼应)联系起来,而非依赖抽象的心理隐喻。

对于人物角色方面,原版第三部中,沈澄和杨锦荣这两个角色塑造得有些问题。

其中沈澄(陈道明)的角色有些突兀。

沈澄作为内地警察的加入缺乏铺垫,与主线剧情的关联薄弱,其存在更像是为了“内地市场”而强行塞入的角色,与陈永仁、刘建明的核心矛盾缺乏深度互动。

林枫修改时,将沈澄设定为韩琛集团与内地黑帮交易的中间人,让他的调查直接威胁到刘建明的隐藏身份,形成三方角力。

同时增加沈澄与陈永仁的共情点(如同样作为卧底的孤独感),而非仅靠台词强调“合作”。

并且精简沈澄与杨锦荣(黎明饰)的冗长对峙戏,聚焦其推动主线冲突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