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20章 大明灭亡1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第20章 大明灭亡1

作者:脑袋蒙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17:20:19 来源:小说旗

“莫非是那些开国勋贵们篡改规矩?”

提到这茬,朱重八眸光骤冷,杀伐之意尽显周身。

跟着朱重八共创江山的那些淮西功臣,自认为劳苦功高,除了少数几人以外,大部分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在天下太平之后,一个个都迅速变质了。

从前敢于在刀山火海中拼搏、连脑袋都可以不要的人,那些为了一口饭吃而起来反抗蒙元统治的人,在生活改善后,不但不满足,还贪婪地想要更多。

这些年里,朱重八已经尝试过各种办法去劝导他们。

他设立了铁碑告诫官员,反复强调不得贪污受贿、鱼肉百姓、徇私枉法。

甚至为了震慑这些人,不惜惩处了一些行为过于恶劣的勋贵。

然而即便如此,他始终没能完全镇住这股势力。

勋贵们是国家的一大强大力量。

在朱重八眼里,这种废除跪拜礼并倡导人人平等的说法,如果不是出自昏庸的后代皇帝,那么就只能来自于强大的勋贵集团了。

没有其他人有这样的胆量和能力来挑战他的权威。

站在一旁的朱标,表情也有了些变化,显然他也与父亲想到了一处。

然而接下来,韩力的回答却让父子俩都感到意外:“不是他们。”

若不是勋贵,还能是谁呢?难道竟有其他势力有这样的勇气和力量?

“那或许就是江南的士绅集团了吧。”

朱重八声音再起,给出了另一种猜测。

他认为除了皇族和勋贵,最具影响力的就属江南的士绅地主了。

这些人原本是陈友谅和张士诚等治下的子民,一直对自己有所不满。

虽然他们的实力不及勋贵,但同样不可小视,尤其是其中许多文人心思缜密,提出取消跪拜礼仪、提倡平等之事对他们来说大有裨益。

回想起来,自己此前采取措施对这些文人进行限制确实很有必要,可看来力度还是不够,以后还要加大。

正当朱重八以为找到了答案,想着如何对江南士绅采取更严厉的手段时,韩力又摇头表示:“也不是他们。”

此言让朱重八和朱标都不禁呆住。

居然既不是勋贵,也不是江南士绅?

这实在难以令人相信。

如果排除了这三个最大的可能,那么还有谁能有这般庞大的力量做出这种僭越的事呢?

片刻沉寂之后,朱标忽然带着惊颤问道:“难道……元廷残余死灰复燃,回来闹事了吗?!”

听罢此语,朱重八全身一震,脸色陡然阴沉下来。

显而易见,他同样考虑到了这个方向。

除了勋贵和江南士绅外,唯一能对后代子孙造力威胁的外界因素也就只有元廷余孽了!

没想到自己早已将元廷逼退至漠北,对方竟然仍能苟且偷生,现在更是卷土重来侵犯自己的大明领土!

实在令人愤恨至极!!愤怒中,朱重八紧握双拳。

下定决心当即召集众大臣商议进军漠北彻底消灭元廷以绝隐患。

正当如此思索之际,朱重八脸色骤然一沉,突然开口道:\"不对!这绝对不对!\"

\"绝不可能是**!断断不会是元**!\"

朱标的思绪被朱重八的突兀出声打断,急忙抬起头看向自己的父亲。

为何就不可能是**呢?

\"**素来残暴至极,当年硬生生设立四等人制,只为凸显他们的尊贵。

即便日后卷土重来,也只会全力维系皇帝的权威,行事更加苛刻残酷,又怎会废除跪拜礼,倡导人人平等呢?相信**会这么做,恐怕比相信他们能够复辟还难以置信。

\"

方才朱标也是被韩力之言震得不轻,一时未多加思考,才会觉得可能是**所为。

此时经朱重八这么一点拨,立即醒悟过来。

确实啊!

断不可能是**!

但若此事非朱家后世子孙所为,非功臣勋贵和士绅所做,更非**干预,那么到底是谁做的呢?

父子二人一时陷入了迷惘之中,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所以然来。

\"依你看来,这是谁干的?究竟是谁把咱的大明变力了这个样子?!\"

朱重八思索良久仍得不到答案,干脆放弃了苦思冥想,仰起头朝着韩力询问,语气显得颇为激动。

韩力犹豫片刻后说道:\"呃……陛下,我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可能十分荒谬,超出你的理解范畴,请做好心理准备。

我说的这些事,只是史书上记载的发生过的事情,跟我本人并无关系。

您万不可迁怒于人,也不能随意喊打喊杀。

\"

朱重八摆手道:\"只管讲来,本王向来不喜欢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有何想法尽管说出来便是。

征战杀伐了大半生,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未曾经历过?有什么就直说吧,不用顾虑我能承受得住与否!天下之事,岂有能令我无法接受的?!\"

随着话音落下,一股从战场一路拼杀而来的磅礴气势,在多年掌控权柄后更为强盛,瞬间弥漫而出,让人倍感压力。

韩力听完朱重八的话,感知到其身上流露出来的坚定果敢之气,不由得心生敬佩之意。

无怪乎老朱能从一只破碗开始,在历史上创造唯一一个由南征北复归汉室的传奇。

这般气概和无比坚毅的性格,寻常之人绝难具备。

于是,他也不再藏着掖着,在朱重八和朱标目光注视之下直言道:\"其实此事颇为复杂。

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些事情并未发生在大明之内。

在大明后来的历史中,不仅未曾废除跪拜礼仪,反而愈加严苛地加以执行。

\"

韩力此言一出,朱重八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就知道,凭借着自己给大明打下的坚实根基,断不会走到那种局面!

顿时信心百倍,却又很快察觉到了事情的些许不同之处。

若是废除跪拜礼仪并宣扬人人平等并非发生于大明之中,

那究竟是在哪里发生的呢?而且如果不是明朝子民,

难道你真的是外邦之人不力?!\"

想到\"番邦\"二字,朱重八似乎茅塞顿开,心中的诸多疑虑迎刃而解。

面前这个韩力不管礼仪举止、衣着服饰还是行事方式都与大明相去甚远,

所以他应该就是来自数百年后遥远异国的番邦,

绝对不会是大明后裔!

韩力一听老朱这话赶紧连连摆手,

生怕动作稍缓就被直接踢出华夏圈了!

\"陛下,小人可是正根正苗的华夏子孙,并非番邦人士!\"

韩力极力辩解道。

“既不是番邦?”

既然你都提到,大明从未取消跪拜礼,也没喊过人人平等这种口号,那你为何要这么做?你不是番邦之人,到底来自何方?”

朱重八完全不信韩力的托词。

随着大明日渐兴盛,不少希望归顺大明的异域人士,总是使用各种手段讨好。

朱重八对这些早有所见。

此刻,他灼灼逼视着韩力,心中觉得自己找到了韩力言辞中的漏洞。

韩力望向朱重八,缓缓道:“陛下,您可曾想过一种可能,那就是您的大明,在我生活的时代里,早已不在了。”

韩力话音刚落,整个乾清宫陷入寂静,不论是朱重八还是朱标,都被这话瞬间惊呆。

“大明已亡?还早就不存在了?这怎么……怎么可能!绝不可能!”

一时静默,死一般的安静!

“休要在此信口雌黄!我们大明如此强大,怎会轻易灭亡!”

还没等朱重八开口,朱标率先斥责。

“呵,你也真能编!敢这样诅咒我大明?”

朱重八冷声说道,字里行间带着杀机。

“我为何要无端诅咒大明?大明乃汉家正统,正史皆赞大明立国名正言顺,无人能比。

我身为中华子孙,对大明同样感情深厚。

我说的全都是事实,历史的记录而已。

陛下与太子也知,朝代更替实属寻常。

我是从六百年后来的,试问,哪一个朝代能够绵延如此久远?史上哪里有能持续六百多年的王朝未曾衰败的例子?即便是强大的秦,也不过二代而亡;即便将两汉合在一起,才四百年;盛唐更是短短二百余年。”

听到这里,本被怒火填满胸腔的朱重八不禁愣住,细思之下竟觉得此言有理:确实没有一个朝代能存续如此长时间!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问题所在,“我听说,商朝存续五百多年,周朝立国八百之久!你竟敢妄称历史上没有超过六百年的国家?!”

朱重八的目光锐利地盯着韩力,满脸不悦。

周朝都能存续八百年,那么他的大明为何不能坚持五六百年?他虽并非自幼饱读诗书,但称帝后极为重视学习,常令人用平白的话语将史书解说于自己,听闻之余对此颇为熟悉。

韩力摇了摇头说:“怎能拿商周与秦以及其后的皇朝相提并论?那时施行分封制度,天子权威涣散,各个诸侯国独立,所谓的天子,不过是众多诸侯国联合的一个首领罢了,能真正管控的地方寥寥无几。

尤其是到东周时期,权力已大部下放。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人关心的是五霸争雄、七雄争霸的局面,有谁还会在意那个周天子是谁呢?”

一席话让朱重八陷入了沉默之中,尽管内心不愿承认韩力的话,可仔细一算,统一后的**中央集权式王朝确实从秦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差异颇大。

而从秦以来,历数秦汉乃至魏蜀吴三国,再到两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五代十国、宋朝,竟真的没有哪个王朝超过了六百年!

别说六百年了,连超过三百年的都没有。

这……怎么会这样?

朱重八满脸错愕,站在一旁的朱标也显露出同样的神情。

过去,这对父子从未从这样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如今经韩力一点拨,他们猛然意识到这其中隐含的重大事实,令人震撼不已。

怎么会是这样?朱重八的表情瞬间凝重起来,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沉默片刻后抬起头看着韩力问道:“那我们大明到底存在了多少年?有没有达到六百年呢?”

韩力轻轻摇了摇头。

没有六百年?朱重八脸色更加阴沉。

“那五百年总有吧?”

然而,韩力依然是毫不犹豫地摇摇头。

这回朱重八的脸色简直可以用铁青来形容了,“至少四百年总该有吧?”

这个数字已然接近他心理承受底线。

但结果依旧,韩力继续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