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55章 朱标的收获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第55章 朱标的收获

作者:脑袋蒙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17:20:19 来源:小说旗

难道要再次恢复两年前刚刚废掉的丞相制度么?

朱重八思绪翻腾,心情异常痛苦。

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记起韩力曾提及过的明代后期出现的内阁机制。

于是他精神一振,急忙对韩力说道:“你详细给朕解释下这内阁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力稍作思索答道:“所谓内阁,乃后世皇帝因个人能力与精力所限,无法独自处理过多政务而设置的辅助团队。

其起初仅仅充当皇帝的咨询部门……”

“虽然最初设立内阁的想法不错,然而到了后来,内阁的首辅往往会权力膨胀至可以压倒六部的地步。

于是必须借助宦官来互相制约,而这必然会引发巨大争斗与消耗资源的问题。”

听完韩力对于内阁运行模式的解说,朱重八眉头紧锁地说道。

显然,他对这种新型机构并不完全认可,觉得存在明显缺陷。

短期之内也许能解决问题,但长期来看容易滋生弊端。

“韩爱卿,既然你通晓后世情况见识广博,你就告诉朕,是否还存在比内阁更为优秀的政治制度呢?”

朱重八带着希冀望向韩力问出了心中的困惑。

渐渐地,朱重八已经放下了一开始对于请教韩力的羞涩或掩饰的心理,转而坦然接受需要他人帮助的事实。

一边站立着的朱标听闻父亲此言,认为这样的要求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从他的立场看来,目前内阁的设计已然相当出色。

以内廷外廷相互约束的方式极大保障了皇室的利益,同时保留了最高决策者的独揽大权,构思巧妙。

若还要找一个更优胜于内阁的形式出来,岂非痴人说梦?

不料韩力接下来的话瞬间让朱标瞪直双眼——

“实际上,确实存在一套比起内阁更能强化并稳固皇权的全新方案!”

不仅是朱标震撼,就连朱重八听到这席话时也是大惊失色。

明明之前的发问不过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罢了,因为就连朱重八自己都没抱有任何期望能找到比内阁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他的认知里,尽管内阁有不少漏洞,但在维持皇权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即使让朱重八本人独自思考,在短时间内恐怕也很难找到超越内阁的设计。

因此当他向韩力提问的时候更多的只是想把一切做到更加精细完美,满足自己苛求完美的个性而已。

没承想随口的一问竟然得到这般惊人的回答!

“快快快,详细说明!”

朱重八催促着说道。

朱重八注视着韩力,催他继续。

此时的朱重八,在韩力面前已经全然放下了往日的威严。

一方面,他已经反复询问了韩力诸多问题;另一方面,这些问题关系到自己儿子朱标的生死。

如果按照韩力的说法,朱标将来会因小病未愈而丧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自己废除丞相制度与中书省之后,让朱标作为太子承担过多政务,从而劳心过度所致。

那么若以后让自己儿子不必如此忙碌,是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早逝?

既然是关乎朱标的性命,朱重八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了!还有什么能比儿子的性命更重要呢?

看着朱重八目光炯炯地盯着自己,一旁的朱标亦神色专注,韩力内心不由叹气。

果然,提及朱标的事,就无法停下来。

韩力不再犹豫,直接回应朱重八疑惑。

他现在只希望早点把话说明,好送走这两个令人烦扰的人。

而后,好准备在中秋佳节之际,向宁国公主求亲之事。

“此法并非大明所创,而是代替大明的清朝之制,不知陛下与殿下是否愿意一听?”

韩力试探性问起朱重八与朱标。

他自然希望朱重八和朱标因为对清朝的恶感,而拒绝倾听这来自清朝的办法。

如此一来,他便可以更轻松地结束了这次对话。

然而,当韩力提到这是清朝之物时,虽然朱标的眉头立即皱起,满是反感——得知清朝的各种行径后,他对清朝深恶痛绝,并不愿闻其丝毫——但令朱标惊讶的是,他的父亲朱重八虽也有蹙眉表现厌恶之情,却没有立刻回绝:

“不听也罢。”

朱重八却话锋一转:“倒是想听听看那**到底弄出了何物,竟能胜过大明的内阁制度!”

两人声音几乎同时响起,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决定。

“父皇,你怎么……”

朱标看向朱重八,满脸惊疑。

朱重八问道:“很疑惑?”

朱标重重点头,确实不明白父亲为何有这般反应。

朱重八解释道:“初闻韩力说,此事源自那**,咱也是厌烦,不愿意污了耳朵。

但一琢磨,既然韩力都说此法胜过咱们大明后来设立的内阁制度,为什么不听听?

倘若真的实用,不妨取为己用。

想一想,使用那**的良策以助大明兴盛,既能让咱们的大明更美好更强盛,还能有效防止其他**腾飞、取代咱们大明,

岂不是快事一件?”

听罢,朱标眼前突然闪现一道光芒。

父亲说得有理!

同一个事务,从不同角度来看,结果完全不同。

要说无耻厚脸皮程度,他自己实在还差得远。

朱标心中暗想,这个仁孝太子还需多多向自己的父亲学习啊!

再回忆起初朱重八叮嘱自己不要过于执于颜面的话语,在当前情境下更是领会更深。

由此看来,自己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向父皇借鉴。

过去受儒家教育影响太深,朱标屡次觉得父皇做法不尽合理。

韩力的一番剧透,让朱标了解到后世那些号称满腹经纶的文官们,到底做出了哪些事情;也知道了大明终结后,继起者又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这些内容悄然改变了不少朱标的既定看法。

他开始意识到,或许应该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父皇过往的一切决策。

并且从父皇那里学习到一些别处无法传授的能力与智慧。

朱重八说完之后,韩力心生感慨:尽管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做了许多,可还是不能迅速实现将朱氏父子送走的目标。

随即他便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制度,“这种设置被后人称为军机处。

它诞生于清朝雍正时期,起初是为了应对西北战事,设立了一个用来紧急处置军务、辅佐皇帝理政的机构,并配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职,而这些职位通常都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后来随着时间发展,军机处逐渐演化为清朝中央权力中枢之一,一切军国大事尽归其掌控,且完全受制于皇帝一人。

可以说,这是服务于皇帝个人的高级秘书团队。

尽管在实际中它是朝廷最高的权力机关,但形式上始终维持着一个临时设立的性质,同时,在组织架构和官员配置上缺乏明确规范,无固定品级亦无相应俸禄。

而所有诏令无需经内阁审核,便可由军机处直接送达相关人等。”

就这样,经过一阵细致讲解,他把所能知悉的内容完整传达给两人。

“真是没想到啊!这大清居然也能出一位如此有能耐的人物——我指的是雍正。

这位帝王能力实在值得称许!”

听完解释,朱重八由衷叹道。

朱重八一向秉持事实求是的态度,虽然对于后代的作为满心抵触,但在接触到雍正关于军机处的构建及作为后,依旧给予了积极评价。

“我个人更觉得雍正远胜康熙与乾隆,他的力就怕是他这俩父子努力追赶都不一定能够达力的地步。

特别如那糟蹋祖业却洋洋得意的乾隆,若是没了其父打下的根基保障,哪有今日这份从容挥霍的局面?哪里谈得上吹嘘盛世?”

韩力听到这些话表示赞同。

相比于康熙与乾隆这样名声显赫的两位,夹在中间看似平凡的雍正确实很好地起到了连接并巩固的作用。

“一个并无常设班底且不具正式等级地位的小机构竟然承担如此重要职能……这个办法太妙了!”

朱重八对军机处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难掩激动神情,“相较大阁老们组力内阁,军机处模式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皇权,使权力更加集中而不至于外泄,甚至能减少宫廷内部纷争等诸多问题。”

一旁默默倾听的朱标也同样陷入沉思之中。

随着年纪增长,他也逐渐接手了部分朝政实务操作,加之平日所学以及对韩力讲述内容消化吸收,他已经清楚理解各类职官体制运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所以在了解军机处功能后立即捕捉到其中蕴藏的优势价值。

之前,他从未想象过后代政权竟能设计出如此精巧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若不是父亲这次坚决要求认真了解下大清朝这个所谓军机处的运行模式,怕真要错过这一绝佳典范了!”

此念头一闪而过,使得朱标不由自主提升警觉:原来世界总是在不断前行变化,唯有保持开放姿态才能真正抓住每一次契机。

自己必须从这件事里学到教训。

以后绝不能再过度自负。

即使内心十分厌恶甚至看不上对方,表面也得严肃以待,观察对方是否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吸收敌人的优点,并用这些优点反过来对付敌人。

这样的思维方式确实高明。

不知不觉中,朱标已经收获不少。

但一想到自己很可能活不过十年,他又不免心情低落,意志消沉。

还没等父皇禅位,自己怕是已经不在了……好像学再多也没什么意义……

然而这种消极情绪只持续了片刻,就被朱标强制压抑下去。

无论如何,他都是大明的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