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俄罗斯风云录 > 第13章 巨人彼得的斧头第1章 斧头开海

卷四 彼得堡的野望:西化狂潮与帝国崛起(1689 - 1796)

第十三章 巨人彼得的斧头:从莫斯科到波罗的海(1689-1725)

第一节 斧头开海(1695 - 1703 年)

一、澡堂里的波罗的海

1695 年,莫斯科河畔的蒸汽房里弥漫着浓重的水汽,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空间。彼得大帝裹着宽大的浴巾,身姿略显臃肿却又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他半蹲在蒸汽房的角落,手中紧紧攥着一本从荷兰费尽周折偷渡而来的《海权论》。

这本羊皮卷在水汽的浸润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上面的拉丁文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个个字母都膨胀起来,活像一条条扭曲蠕动的蛞蝓,在彼得的眼前呈现出一种怪异而又充满诱惑的形态。彼得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和渴望,他望着模糊的文字,嘴里喃喃自语:“凭什么荷兰佬能泡在海里数金币?”

他的声音在蒸汽房里回荡,带着一丝压抑已久的愤怒。为了宣泄心中的情绪,他抄起身边的桦木勺,用力地往石炉里泼水。瞬间,蒸汽轰然炸开,像一头被唤醒的猛兽,弥漫在整个蒸汽房。在这浓重的雾气中,彼得的眼前出现了幻觉,恍惚间,他竟在雾墙上瞧见了波罗的海那汹涌澎湃的浪花。那浪花仿佛是在向他召唤,激起了他内心深处对海洋的无限向往。

侍从缅什科夫一直跟随着彼得,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彼得此刻的决心,二话不说,立马扛来两把锋利的伐木斧。他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陛下,咱先拿亚速海练手?”彼得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猛地一斧子劈碎了浴池的瓷砖。瓷砖碎片四处飞溅,发出清脆的声响。彼得大声吼道:“要砍就砍瑞典人的脖子!”

随着瓷砖的破碎,瓷砖缝里渗出的水在莫斯科的寒冬中迅速凝结,形成了一条指向北方的冰路。这条冰路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它仿佛是一条神秘的纽带,连接着彼得的梦想和远方的波罗的海。后来,史学家们形象地将这条冰路称为“西化狂飙的脐带”,因为它象征着俄国走向海洋、走向西方的开端。

二、琥珀罗盘

纳尔瓦战役的惨败,如同一道沉重的阴影,笼罩在彼得的心头。那一夜,营帐里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味道,彼得坐在营帐中,神情落寞而又愤怒。他手中紧紧握着一个琥珀鼻烟壶,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都倾注在这小小的物件上。突然,他用力一捏,琥珀鼻烟壶在他的手中破碎,松香混着硝烟味瞬间钻进了他的鼻腔。

在琥珀的碎片中,彼得突然发现了一只嵌在其中的史前蚊子。这只蚊子的腿竟神奇地指向东北方。彼得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仿佛在这只小小的蚊子身上看到了上帝的启示。他兴奋地大喊:“上帝在教朕打游击啊!”

于是,他连夜召集工匠,要求他们把琥珀重新熔成一个指南针。工匠们虽然心中充满疑惑,但不敢违背彼得的命令,只能照做。彼得还亲自要求,将指南针的针尖蘸着瑞典俘虏的血。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对敌人的蔑视和复仇的决心。

这邪门的琥珀罗盘真的显灵了。1702 年,在攻打诺特堡的战役中,天空中暴风雪肆虐,能见度极低。但琥珀指针却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硬是转出了一朵冰莲花的形状。彼得相信这是上天的指引,他果断地顺着花瓣的方向炮击。随着一声声巨响,炮弹如雨点般落在瑞典人的城墙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瑞典人引以为傲的“永不陷落”城墙,在这猛烈的炮击下,竟然轰然倒塌。

此役过后,这个神奇的琥珀罗盘在欧洲宫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种传闻不胫而走,有人说俄国沙皇的罗盘里养着吸血鬼蚊子,专吸敌军的运气。这些传闻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彼得的奇思妙想和他在战场上的传奇经历。

三、木腿舰队

“没有出海口,朕就是炕上的瘸腿熊!”彼得站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港口,望着破旧的渔船,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他的声音在港口回荡,仿佛在向大海诉说着自己的壮志豪情。

木匠们听到彼得的抱怨后,战战兢兢地献上了一条假腿。他们解释说,这条假腿虽然简陋,但据说能顶半条战舰用。彼得看着这条榆木假腿,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于是,这条假腿被钉在了首艘军舰“圣彼得号”的船头。

“圣彼得号”出海后,每当遇到海浪,那木腿就会发出“嘎吱”的声响,仿佛一群啄木鸟在开会。这声音在海风中显得格外刺耳,也引来了瑞典舰队的嘲笑。他们觉得俄国的战舰如此简陋,根本不堪一击。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看似不起眼的木腿,却隐藏着巨大的威力。1703 年,在涅瓦河口的血战中,瑞典舰队正嘲笑得起劲时,忽见那木腿喷出了硫磺烟。紧接着,俄国水兵趁机甩出带钩伏特加瓶。烈酒遇火即燃,瞬间在波罗的海烧出了一条火龙。熊熊烈火照亮了整个海面,瑞典舰队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惊慌失措。

此役过后,欧洲海军多了一条潜规则:看见挂假腿的俄国船,先泼三桶格瓦斯辟邪。这条潜规则虽然带有一丝玩笑的意味,但也反映出俄国木腿舰队在这场战役中给敌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四、沼泽里的新罗马

“这儿!就在这烂泥塘里!”彼得站在涅瓦河三角洲的沼泽边,眼神坚定而又充满野心。他高高举起斧头,用力地插进沼泽里。斧柄上刻的圣彼得像正对着西方,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他的决心。

工程师战战兢兢地递上图纸,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按威尼斯标准...”话还没说完,就被彼得打断了。彼得一把夺过图纸,将其撕成了雪茄纸的形状。他大声吼道:“威什么尼!朕要的城,得让瑞典人牙疼、法国人眼红、英国人腿软!”

于是,一场浩大的建设工程开始了。三万农奴在狼嚎声中进入沼泽,开始打木桩。他们的身影在泥泞中显得格外渺小,但他们的努力却为这座未来的城市奠定了基础。在建设过程中,冻土下挖出的史前猛犸牙被巧妙地制成了教堂的浮雕,这些浮雕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历史。芬兰湾捞的琥珀被铺成了元老院的台阶,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迷人的光泽。

更令人惊讶的是,从西伯利亚绑来的通古斯萨满被迫改行当城市规划师。他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跳了三天大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画出的设计图,竟和五十年后的巴洛克风格一模一样。这仿佛是一种神秘的巧合,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五、斧刃上的芭蕾

1703 年,圣彼得堡奠基礼的现场热闹非凡。彼得大帝身着华丽的服饰,亲自表演“斧头芭蕾”。他踩着焦油桶,身姿矫健地挥舞着斧头。随着斧头的挥舞,木屑飞溅而出,在空中形成了一个双头鹰的图案。这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仿佛是俄国的象征在天空中闪耀。

碎渣落水后,化作了一群银鲑鱼。这些银鲑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动,仿佛在为这座城市的诞生而欢呼。法国大使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神情。他轻蔑地说道:“野蛮人的艺术!”

话音未落,彼得就像一只敏捷的猎豹,迅速地拽着法国大使上了木筏。彼得抡圆了斧头当船桨,三下两下就劈到了对岸。筏头的切面比凡尔赛的镜廊还平整,这让法国大使目瞪口呆,心中充满了敬畏。

当夜,彼得站在波罗的海的岸边,手中握着那把染血的斧头。他将斧头缓缓浸入波罗的海的海水中,海水溅起的水花在月光下闪烁着银光。彼得望着茫茫大海,坚定地说道:“从今往后,朕的国境线就是斧刃划出来的!”

咸水在斧面蚀刻出蜿蜒的纹路,仿佛是大自然在为彼得的壮志豪情做见证。后来,地质学家发现,这纹路竟与北冰洋海岸线完全重合。这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巧合,也让人们对彼得的伟大抱负和传奇经历充满了敬畏和赞叹。

【历史棱镜】

芬兰湾老船匠奥列格在日记里涂鸦:“沙皇的斧头砍树时,我们在造桅杆;斧头砍人时,我们在补甲板;等斧头开始砍海了,嘿!我们倒成了会走路的造船零件!”他蘸着树脂画了艘飞在天上的战舰,三百年后这涂鸦被印成圣彼得堡地铁卡图案。这简单的文字和涂鸦,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经历,也成为了俄国历史上一段独特而又珍贵的记忆。它让后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彼得大帝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奋斗与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