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俄罗斯风云录 > 第18章 尼古拉一世的铁幕第4章 农奴制的锈蚀齿轮

卷五 俄罗斯与拿破仑时代的冰与火(1799 - 1856)

第十八章 尼古拉一世的铁幕:第三厅的黑色档案(1825 - 1855)

第四节 农奴制的锈蚀齿轮

一、地主老爷的“人性实验”:用农奴少女头发纺金线

在 1827 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莫斯科郊外被一片皑皑白雪所覆盖。沃伦佐夫庄园仿佛一座被冰雪封印的城堡,庄园里的一切都在这寒冷中显得格外寂静。洁白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给整个世界都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外衣。

在庄园的一间书房里,温暖的炉火在壁炉中熊熊燃烧,与外面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房布置得十分奢华,书架上摆满了古老的书籍和珍贵的典籍,墙壁上挂着精美的油画,地上铺着柔软的地毯。然而,此刻书房里的气氛却有些紧张。

管家伊万抱着一叠羊皮纸,匆匆忙忙地冲进书房。他脚步急促,以至于差点撞翻了伯爵最珍爱的金丝雀笼。金丝雀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得扑腾着翅膀,发出了惊恐的叫声。伊万满脸通红,气喘吁吁,他激动地喊道:“老爷,科学院那帮疯子又在《圣彼得堡新闻》上放屁了!”说着,他抖开手中的报纸,开始念道:“某教授声称人体毛发含黄金微粒……”

“闭嘴!”尼古拉·沃伦佐夫伯爵厉声喝道。他缓缓推开镀银眼镜,那原本浑浊的灰眼珠突然闪过一道奇异的光芒。这位五十六岁的老贵族,有着一头稀疏而花白的头发,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贪婪和疯狂。他有三大癖好:收集炼金术典籍、给沙皇写效忠信、以及把农奴少女头发编成金线。

此刻,伯爵正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仔细地检视着自己的新作——一条用十二岁女仆索尼娅的秀发编织的领结。在摇曳的烛光下,那领结竟真的泛着诡异的金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财富和神秘的力量。伯爵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他沉浸在自己所谓的“杰作”之中。

三天后的深夜,庄园的地窖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这里阴暗潮湿,墙壁上长满了青苔,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二十三名少女被沉重的铁链锁在冰冷的石墙上,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这些少女大多还是孩子,她们原本应该在温暖的家中享受着童年的快乐,然而此刻却被囚禁在这黑暗的地窖里,遭受着非人的折磨。

老伯爵手持一本古老的《帕拉塞尔苏斯秘典》,站在地窖的中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疯狂的执着。他指挥着仆从将硫磺水灌进巨大的铜锅,然后在锅下点燃了熊熊大火。随着硫磺水逐渐沸腾,那滚烫的液体翻滚着,冒着刺鼻的热气。当沸腾的液体浇在女孩们头顶时,尖锐的惨叫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惊飞了林间的寒鸦。寒鸦在夜空中发出凄厉的叫声,仿佛是对这人间惨剧的控诉。

这场所谓的“科学实验”最终只收获了三磅焦黑的头发,以及地窖墙上永远洗不掉的人形阴影。那些人形阴影仿佛是少女们痛苦灵魂的烙印,永远留在了这黑暗的地窖里,诉说着她们的悲惨遭遇。

这种荒诞剧在 1830 年代的俄罗斯比比皆是。在乌克兰的某个庄园里,有一位地主坚信处女的眼泪能酿造长生药水。他专门修建了一间“哭泣室”,将一群少女圈养在里面。少女们被迫每天哭泣,为的只是满足地主那荒谬的**。而在梁赞省,有一位大贵族则沉迷于“人血肥料说”。他认为用人血灌溉郁金香田,能让郁金香长得更加艳丽。于是,他定期放血灌溉自己的郁金香田,看着那娇艳的花朵在人血的滋养下绽放,他的脸上露出了扭曲的笑容。当西欧的工厂烟囱林立,工业革命的浪潮正蓬勃兴起时,俄罗斯的贵族们却正用农奴的血肉搭建着畸形的“科技产业链”,这是多么的可悲和荒诞。

二、1830 年代大饥荒:饿殍遍野与圣彼得堡舞会的香槟泡沫

1833 年 4 月,着名作家赫尔岑在他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通往莫斯科的大道两侧,积雪里埋着人形凸起,像上帝随手丢弃的陶俑。”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画面,大道上的积雪掩盖着无数饿死的人,他们的身体在雪地里逐渐僵硬,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雕塑。

这年春天,帝国粮仓萨拉托夫省遭遇了严重的旱灾,颗粒无收。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干裂,庄稼在烈日的炙烤下枯萎死亡。黑麦价格暴涨 470%,粮食变得异常珍贵,普通百姓根本无力购买。然而,在这饥荒肆虐的时刻,圣彼得堡却迎来了最奢华的狂欢季。

圣彼得堡的贵族们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他们对外面的饥荒视而不见。他们竞相订购巴黎新式水晶吊灯,那些吊灯璀璨夺目,仿佛是夜空中的繁星。这些吊灯被安装在豪华的宴会厅里,照亮了堆成小山的鱼子酱。鱼子酱是一种极其昂贵的美食,只有贵族们才能享用。在宴会厅里,贵族们穿着华丽的服饰,戴着璀璨的珠宝,尽情地享受着美食和美酒,仿佛这是一个永恒的盛宴。

在饥荒最严重的卡卢加省,某村庄上演了一幕人伦惨剧。农奴斯捷潘实在无法忍受家人的饥饿,他冒着生命危险偷藏了半袋燕麦。然而,他的行为被地主发现了。地主为了杀鸡儆猴,将斯捷潘吊死在村口的榆树上。斯捷潘的妻子玛丽亚此时已经怀孕,她在行刑现场痛苦地分娩。婴儿的啼哭声在寂静的村庄里回荡,然而,这哭声并没有唤起人们的怜悯之心。围观的人群像蝗虫般扑向渗血的麻袋,他们为了那半袋燕麦,失去了人性,疯狂地争抢着。当宪兵队长赶到时,只看到满地沾血的麦壳,和树枝上随风晃动的空绳套。斯捷潘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家人也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讽刺的是,这年冬天冬宫舞会的香槟消耗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在冬宫那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侍从们忙着用金托盘接住贵妇们啃剩的鹅肝。贵妇们穿着华丽的礼服,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她们的笑声和香槟的泡沫一起在空气中飘荡。而在三百俄里外的特维尔省,母亲们正在煮皮带汤。这些皮带是她们丈夫上吊用的,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她们的脸上满是憔悴和绝望,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沙皇的餐桌上却新增了法国厨子发明的“饥荒艺术菜”:用巧克力雕刻的茅屋,糖霜制作的饿殍,银盘边缘还装饰着麦穗状金箔。这道菜看起来精美绝伦,但却充满了讽刺意味。它反映了沙皇和贵族们对饥荒的漠视,他们在奢华的宫殿里享受着美食,却对百姓的生死不闻不问。

三、黑色档案里的血色数据

据第三厅秘密报告显示,在 1831 - 1834 年间,俄罗斯的农奴制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农奴死亡率从年均 2.7% 飙升至 17.3%。这意味着在短短几年内,大量的农奴因为饥饿、疾病和过度劳累而死亡。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承受着繁重的劳动。许多农奴在田间劳作时晕倒,再也没有站起来。他们的生命就像蝼蚁一样,被无情地践踏。

地主庄园暴力事件增长 320%,但 99.7% 案件未进入司法程序。地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对农奴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他们随意打骂农奴,甚至将农奴折磨致死。然而,由于贵族们在司法系统中拥有巨大的权力,这些暴力事件大多被掩盖起来,农奴们无处伸冤。他们只能默默忍受着痛苦,心中充满了怨恨。

全俄共有 47 名地主因“非常规实验”致死农奴被调查,最终仅 1 人受罚。这些所谓的“非常规实验”,就是像沃伦佐夫伯爵用农奴少女头发纺金线、乌克兰地主用处女眼泪酿造长生药水、梁赞省贵族用人血灌溉郁金香田这样的荒诞行为。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农奴的生命权,但大多数地主却逍遥法外。这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贵族们可以为所欲为,而农奴们却没有任何保障。

圣彼得堡贵族当年进口奢侈品总值达 1.2 亿卢布,相当于全国饥荒救济款的 18 倍。贵族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花费巨额资金进口奢侈品。他们购买巴黎的时尚服装、昂贵的珠宝和精美的艺术品,而对百姓的饥荒却漠不关心。他们住在豪华的宫殿里,享受着奢侈的生活,却让无数百姓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挣扎。

莫斯科大学 1845 年农奴制调研报告披露,72% 地主仍坚信“农奴与牲畜同属生产资料”。在这些地主眼中,农奴只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买卖和处置。他们不把农奴当人看,只关心农奴能为他们创造多少财富。89% 庄园存在“非生产性人体实验”。这些实验不仅残忍地伤害了农奴的身体,也严重违背了人性和道德。平均每个农奴主拥有 3.7 本**(主要为伪科学着作)。这些伪科学着作成为了地主们进行荒诞实验的“理论依据”,他们沉迷于这些不切实际的理论,对农奴进行着各种残酷的折磨。

四、铁幕下的裂痕

当沃伦佐夫伯爵的头发实验传到冬宫时,尼古拉一世正为波兰起义焦头烂额。这位被称为“欧洲宪兵”的沙皇,致力于维护俄罗斯的统治和欧洲的封建秩序。他在文件边缘批示:“该贵族科研精神可嘉,唯需注意方式方法。”这句话反映了尼古拉一世对贵族的偏袒和对农奴生命的漠视。在他看来,贵族们的“科研”行为即使伤害了农奴,也是可以容忍的。

次年春天,伯爵如愿获得圣斯坦尼斯拉斯勋章。这枚勋章是俄罗斯的一种荣誉象征,代表着贵族的地位和荣耀。而勋章绶带用的金线,正是农奴少女们最后的“科研成果”。这些金线是用少女们的头发编织而成的,每一根金线都沾满了少女们的痛苦和血泪。这枚勋章对于伯爵来说是一种荣耀,但对于那些无辜的少女来说,却是一种深深的伤害。

而在乌拉尔山脉的矿坑里,十五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目睹了更荒诞的场景。矿坑昏暗潮湿,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戴着镣铐的农奴们在黑暗中艰难地劳作着,他们的身体被沉重的镣铐束缚着,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然而,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农奴们依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他们用嘴传递着普希金的禁诗,普希金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压迫的批判,这些诗歌像星星之火,点燃了农奴们心中的希望。

当看守的皮鞭落下时,鲜血滴在“自由颂”的手抄本上,像给诗句加注了猩红的标点。这些细碎的火星,虽然看似渺小,但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们将在二十年后点燃废除农奴制的惊雷。车尔尼雪夫斯基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他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他开始思考社会的不公和农奴制的罪恶,决心为农奴们的解放而奋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反抗的力量逐渐汇聚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农奴制的不合理性,他们要求废除农奴制,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终,在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结束了俄罗斯长达数百年的农奴制统治。这一伟大的变革,是无数农奴和进步人士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