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俄罗斯风云录 > 第22章 绞索与幻灭第4章 二月革命的雪崩

卷六 红色飓风: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1991)

第二十二章 绞索与幻灭: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王朝终局(1905-1917)

第四节 二月革命的雪崩:从面包骚乱到沙皇退位

一、饥饿的导火索:彼得格勒的最后一根黑面包

1917 年 2 月,寒冷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在彼得格勒肆意横行。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尖锐的冰碴子,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小刀,无情地抽打着涅瓦大街上的每一个角落。街边的建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窗户被吹得“哐哐”作响,仿佛在痛苦地呻吟。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主妇裹着一条打满补丁的围巾,艰难地在面包店前排起了长队。这条队伍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尽头。玛丽亚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焦虑,她的双脚已经在冰冷的地面上站了五个小时,麻木得几乎失去了知觉。她紧紧地攥着手中的钱,仿佛那是她和家人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然而,当她终于排到队伍前端时,却只换来店员一句冰冷的“今日售罄”。玛丽亚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绝望。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嘴唇也在不停地哆嗦。她望着橱窗里那块发霉的黑面包,它的标价已经翻了三倍,仿佛是一个无情的嘲笑,在讥讽着这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为了一口面包而苦苦等待的人们。

在这个曾经被誉为“帝国明珠”的城市里,面粉这种原本普通的生活物资,如今却成了战略物资。面包店的老板们紧锁着眉头,无奈地看着空空如也的面粉袋子,他们也不知道下一批面粉什么时候才能运来。整个城市弥漫着一种压抑和恐慌的气氛,人们的脸上都写满了饥饿和无助。

此时,在奢华的冬宫宴会厅里,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璀璨的水晶吊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将整个大厅映照得金碧辉煌。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坐在华丽的餐桌前,用精致的银叉戳着法式鹅肝。他穿着一身华丽的军装,上面镶嵌着闪闪发光的勋章,显得威风凛凛。他的脸上带着一种傲慢和自信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刚刚从前线司令部返回,心中依然深信“上帝会保佑俄罗斯”。他认为,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俄罗斯就一定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然而,他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帝国的危机已经悄然降临。

一名侍从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来,低声禀报:“陛下,工人又在罢工……”尼古拉二世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道:“让警察用马鞭解决。”在他看来,这些工人的罢工只是一些小麻烦,只要用强硬的手段就能轻易地镇压下去。

他不知道,普梯洛夫工厂的锅炉早已熄灭,那曾经熊熊燃烧的火焰如今已经化为冰冷的灰烬。三万名工人像火星般散入街头,他们举着“面包与和平”的标语,眼神中燃烧着愤怒和渴望。这些标语就像一根根引线,点燃了帝国即将崩塌的火药桶。

普梯洛夫工厂曾经是俄罗斯工业的骄傲,它的机器轰鸣声曾经是城市繁荣的象征。然而,战争的消耗和物资的匮乏,让工厂陷入了困境。工人们已经几个月没有拿到足额的工资,他们的家人也在饥饿中挣扎。在这种情况下,罢工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这些工人来自不同的阶层和背景,但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生存,为了和平。他们走在街头,脚步坚定而有力,口号声回荡在城市的上空。他们的行动,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

二、雪崩时刻:枪口调转的奇迹

2 月 23 日,国际妇女节这一天,彼得格勒的街头发生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大游行。十万女工涌上街头,她们就像一股汹涌的洪流,势不可挡。她们举着空锅,用力地敲打铁栅栏,那清脆的声音仿佛是战斗的号角,震碎了市政厅的玻璃。

女工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满,她们为了家人的温饱,为了国家的和平,勇敢地站了出来。她们中间有年轻的姑娘,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无畏;也有年老的妇女,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但依然充满了斗志。

当骑警的哥萨克马队扬起雪尘冲来时,气氛变得紧张起来。马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随时都会砍向这些手无寸铁的妇女。然而,一个裹着头巾的老妇突然扯开衣襟,大声喊道:“开枪啊!反正我的孩子已经饿死了!”她的声音充满了悲愤和绝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哥萨克马队的士兵们面面相觑,他们手中的马刀悬在半空,迟迟没有落下。这些来自顿河草原的汉子,突然想起了家乡同样挨饿的妻儿。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他们不愿意向这些和自己家人一样受苦的妇女开枪。

三天后,沃伦斯基近卫团的兵营里炸开了锅。上校举着手枪,声嘶力竭地逼迫士兵们去镇压游行。他的脸上充满了愤怒和恐惧,他害怕失去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然而,二等兵伊万“咔嚓”一声拉开枪栓,大声喊道:“老子受够给贵族当看门狗了!”他的声音充满了勇气和决心,就像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

其他士兵们听了伊万的话,也纷纷响应。四千支莫辛纳甘步枪调转方向,枪口对准了曾经的上级。勃朗宁机枪架上了冬宫围墙,仿佛在向旧的统治发出挑战。当起义士兵打开军火库时,工人阿列克谢摸着崭新的子弹,热泪盈眶。他想起了三年前,自己被送上东线当炮灰的情景。那时,他和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挣扎,无数的生命在战争中消逝。而如今,他们终于有了反抗的力量。

这一戏剧性的转变,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势不可挡。士兵们的倒戈,让革命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他们与工人、妇女们站在了一起,共同为了自由、和平和面包而战。整个彼得格勒都陷入了一片沸腾之中,人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这一伟大的时刻。

三、双头鹰坠落:沙皇的最后一支鹅毛笔

3 月 15 日深夜,沙皇专列被困在普斯科夫小站。外面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而沙皇尼古拉二世却仿佛还生活在自己的梦幻之中。专列的车厢里弥漫着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气氛,尼古拉二世坐在座位上,眼神呆滞地望着窗外飘雪。

参谋总长阿列克谢耶夫颤抖着递上退位诏书,他的声音也带着一丝颤抖:“陛下,连近卫军都倒戈了……”尼古拉二世听了,心中一震。他望着手中的退位诏书,仿佛看到了自己统治的终结。他突然想起了拉斯普京临死前的诅咒,那个曾经在宫廷中呼风唤雨的神秘人物,曾经预言他的统治将会走向灭亡。

尼古拉二世抓起镀金钢笔,手却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在诏书上划出歪斜的签名,笔尖戳破了羊皮纸。这个统治 1.25 亿人 23 年的君主,此刻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稳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他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而在塔夫利达宫,孟什维克领袖齐赫泽正与资本家们碰杯庆祝。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取得了胜利。他们用三小时炮制出临时政府名单:李沃夫公爵任总理,克伦斯基当司法部长。他们以为,只要换一个政府,就能解决国家的所有问题。他们仿佛把沙皇的餐桌换个桌布就能开宴,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国家的危机已经深入骨髓。

没人注意到角落里抽烟的施略普尼柯夫,这个布尔什维克代表在日记里冷笑:“狐狸接管狼窝,能撑过雨季吗?”他敏锐地意识到,临时政府只是换汤不换药,它无法解决人民的根本问题。

沙皇的退位,标志着罗曼诺夫王朝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结束了。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在革命的浪潮中轰然倒塌。然而,新成立的临时政府能否带领俄罗斯走向光明的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四、纸牌屋的倒计时:临时政府的致命幻觉

新部长们搬进冬宫的第一天就闹了笑话。冬宫曾经是沙皇的宫殿,如今却迎来了新的主人。然而,这些新部长们并没有带来新气象,反而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司法部的印章不翼而飞,官员们四处寻找,最后竟然在女仆房间的猫窝里找到。旧官僚们早把能偷的都偷光了,他们趁着政权更迭的混乱,大肆搜刮财物。这一事件也暴露了临时政府的管理混乱和**问题。

克伦斯基穿着笔挺制服巡视军营,他试图树立自己的权威,展现出临时政府的力量。然而,他却被士兵吐了口唾沫。一名士兵愤怒地说道:“大人,您皮鞋的价钱够我们团吃三天土豆!”克伦斯基的脸上露出了尴尬和愤怒的神情,但他却无法反驳。

临时政府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们不仅继续战争,还承诺“战斗到柏林”。在国内,人民已经被战争折磨得疲惫不堪,他们渴望和平,渴望面包。而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的意愿,继续将国家拖入战争的泥潭。

前线的逃兵像潮水般涌回,他们带着枪和愤怒。这些逃兵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他们看到了战友的死亡,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意义。他们不愿意再为这个腐朽的政府卖命,于是纷纷选择了逃离。

彼得格勒苏维埃发布的《一号命令》更如野火燎原。9 天内 900 万份传单飞遍全国,每个连队都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军官的指挥刀成了摆设。士兵们开始自主管理军队,他们不再听从军官的命令,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一命令的发布,极大地削弱了临时政府对军队的控制。

当克伦斯基在 7 月强行发动对德攻势时,整营整团的士兵丢下枪高唱《国际歌》。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战线崩溃的速度比雪崩还快,临时政府的军事行动彻底失败。

临时政府就像一座纸牌屋,在人民的反抗和战争的失败中摇摇欲坠。它的致命幻觉让它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也让它走向了灭亡的边缘。而在这个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党逐渐崛起,他们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二月革命的雪崩,从面包骚乱开始,到沙皇退位,再到临时政府的危机四伏,这一系列的事件深刻地改变了俄罗斯的历史进程。它让人们看到了旧制度的腐朽和不堪一击,也让人们对新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真正的革命还在继续,俄罗斯的命运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抉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俄罗斯社会陷入了更加动荡的局面。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苏维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试图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彼得格勒苏维埃则代表了广大工人、士兵和农民的利益,不断推动着革命的发展。

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组织群众进行斗争。他们深入到工厂、农村和军队中,向人民解释革命的意义和目标。列宁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临时政府的统治变得越来越脆弱。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物价飞涨,粮食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人民对临时政府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革命的形势已经成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更加伟大的革命——十月革命即将爆发。它将彻底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罗斯和世界历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二月革命则是这场伟大革命的前奏,它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月革命的历史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它让我们明白,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必须关注人民的利益,倾听人民的呼声。如果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权力,那么最终必将被人民所抛弃。同时,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旧的制度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时,人民就会起来反抗,寻求新的出路。

在当今世界,虽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二月革命所揭示的这些道理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回顾二月革命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场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革命。饥饿、战争、社会不平等以及人民对自由和平的渴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革命的爆发。

从饥饿的导火索开始,彼得格勒的人民在面包短缺的困境中逐渐觉醒。他们不再忍受旧制度的压迫和剥削,而是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女工们的游行、工人的罢工以及士兵的倒戈,这些都是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

沙皇的退位标志着旧制度的崩溃,但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并没有能够解决人民的问题。他们的**和无能,以及继续战争的错误决策,让人民对他们失去了信心。而彼得格勒苏维埃则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成为了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月革命的雪崩式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必然性和人民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当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就会团结起来,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月革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俄罗斯国内。它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许多国家的革命者从二月革命中看到了希望和力量,他们纷纷效仿俄罗斯的革命模式,推动本国的社会变革。

同时,二月革命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其政治格局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整个国际局势。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国内的动荡局势让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也为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在二月革命的过程中,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想流派相互碰撞和斗争。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政治派别在革命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动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而布尔什维克党则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正确的策略,逐渐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布尔什维克党在二月革命后,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深入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工人和士兵进行斗争。列宁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任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