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俄罗斯风云录 > 第17章 贵族革命的浪漫与残酷第2章 参政院广场的黑色幽默

【卷五】俄罗斯与拿破仑时代的冰与火(1799-1856)

第十七章 十二月党人的黎明:贵族革命的浪漫与残酷(1825-1826)

第二节 参政院广场的黑色幽默

一、 起义军穿定制军装喊宪法:史上最优雅的造反

在1825年寒冷的12月,俄国的参政院广场上即将上演一场独特而又充满黑色幽默的历史闹剧。一群心怀壮志的贵族青年,他们组成了起义军,决心为了心中的自由、平等与宪法而战。然而,他们的造反方式却与传统意义上的暴力革命有着天壤之别,堪称史上最优雅的造反。

这些起义军大多出身贵族,他们在欧洲游学期间,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对俄国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深感不满。他们怀揣着美好的理想,想要为俄国带来一场变革,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为了这次起义,他们做了精心的准备,甚至连军装都是定制的。

当他们身着笔挺的定制军装,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参政院广场时,那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他们的军装设计精美,剪裁合身,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贵族的气质和风范。在冬日的阳光下,军装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骄傲与自信。

起义军们站在广场上,高举着旗帜,齐声呼喊着宪法的口号。他们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在广场上空回荡。他们认为,通过和平、有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能够引起沙皇政府的重视,从而推动俄国的政治改革。他们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自由平等的曙光终将照耀俄国大地。

然而,他们的想法过于天真了。在当时的俄国,沙皇的统治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无比。沙皇政府对于任何企图挑战其权威的行为都采取坚决镇压的态度。起义军们穿着定制军装喊宪法的优雅造反,在沙皇政府眼中,不过是一场可笑的闹剧。

广场上的民众看着这群身着华丽军装的起义军,既感到新奇又有些困惑。他们不明白这些贵族青年为什么要造反,也不清楚他们所追求的宪法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些人被起义军的气势所感染,默默地站在一旁观望;而另一些人则带着嘲讽的眼神,认为这些起义军不过是在自寻死路。

起义军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危险境地。他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之中,幻想着沙皇政府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接受他们的要求。他们在广场上慷慨激昂地演讲,宣传着自由、平等和宪法的理念。他们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共鸣,壮大自己的队伍。

但是,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沙皇政府却没有任何回应。相反,他们正在秘密地调集军队,准备对起义军进行残酷的镇压。起义军们的优雅造反,即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二、 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铁血劝降”:大炮轰散浪漫主义

沙皇尼古拉一世得知起义军在参政院广场的行动后,他的脸上露出了愤怒和不屑的神情。他不能容忍有人挑战他的权威,更不能容忍有人企图改变俄国的现有制度。于是,他决定采取强硬的手段,对起义军进行“铁血劝降”。

尼古拉一世迅速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将参政院广场团团包围。这些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手持武器,眼神凶狠,仿佛一群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野兽。在广场的四周,摆放着一门门大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起义军。

尼古拉一世派使者前往起义军阵营,传达他的劝降旨意。使者趾高气扬地站在起义军面前,宣读着沙皇的命令,要求起义军立即放下武器,停止反抗。使者的语气充满了威胁和恐吓,他警告起义军,如果不服从沙皇的命令,将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然而,起义军们并没有被使者的言辞所吓倒。他们坚定地站在原地,拒绝了沙皇的劝降。他们认为,自己的行动是正义的,是为了俄国的未来和人民的幸福。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更不愿意向沙皇政府屈服。

尼古拉一世见劝降无效,他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一门门大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弹如雨点般落在起义军的阵营中,瞬间,广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起义军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的队伍顿时陷入了混乱。

那些原本优雅的定制军装,此刻沾满了鲜血和尘土。起义军们在炮火中四处逃窜,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没有想到,沙皇政府会如此残忍地对待他们。他们的浪漫主义幻想,在大炮的轰鸣声中被彻底轰散。

广场上的民众也被这惨烈的景象所震惊。他们纷纷逃离现场,躲避着炮弹的袭击。原本热闹的广场,瞬间变得一片死寂,只剩下硝烟和尸体。

起义军们在强大的炮火攻击下,渐渐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许多人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没有起来。剩下的人也不得不放下武器,向沙皇军队投降。这场史上最优雅的造反,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铁血劝降”取得了成功。他用大炮和鲜血维护了自己的统治,镇压了起义军的反抗。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俄国人民心中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它让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俄国的社会制度,为后来的俄国革命埋下了伏笔。

参政院广场上的这场黑色幽默,成为了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见证了起义军的理想与无奈,也见证了沙皇政府的残暴与**。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成为后人反思和借鉴的对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