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72章 苏联坦克的沙漠风暴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72章 苏联坦克的沙漠风暴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1年3月9日,伊朗德黑兰郊外军事基地。

t-80坦克的炮管在烈日下泛着冷光,谢一扬站在观礼台上,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不是因为伊朗高原的酷热,而是面前这辆坦克炮塔下方那道狰狞的裂缝——像一张嘲笑的嘴,正对着他精心构筑的军火帝国。

“谢先生,这就是你们承诺的'苏联原装货'?“伊朗革命卫队少将哈桑·拉希米的声音像砂纸摩擦,他戴着白手套的手指划过裂缝边缘,沾上一层黑色粉末,“第三辆了,发动机爆炸时,我的士兵差点被火烤熟。“

谢一扬的舌尖抵住上颚,尝到一丝血腥味。他余光瞥见张铁柱的手已经按在腰间——那里藏着一把改装过的54式手枪,枪管比常规型号短两厘米,适合近距离爆头。

“将军,沙漠高温确实超出了设计指标。“谢一扬的微笑纹丝不动,从公文包取出平板电脑,“但请看乌克兰哈尔科夫工厂的测试报告,在50c环境下连续运行72小时...“

拉希米突然将平板砸在地上,军靴碾过屏幕时发出令人牙酸的碎裂声。“测试?“他扯开坦克后舱盖,浓重的焦糊味立刻涌出,“看看你们真正的'测试结果'!“

谢一扬俯身望去,发动机舱内壁布满蛛网状的裂纹,像被雷劈过的树皮。最触目惊心的是涡轮叶片——本该是合金钢的部位,此刻呈现出诡异的玻璃状结晶。这是典型的金属疲劳断裂,而且...

“掺了杂质。“张铁柱的独眼在阴影中闪烁,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乌克兰人偷工减料,合金里掺了至少15%的废料。“

观礼台下的伊朗军官们开始骚动,有人已经掏出卫星电话。谢一扬知道,这些电话下一秒可能就会打向莫斯科或者北京——无论哪边接通,都意味着他精心编织的跨**火网络将土崩瓦解。

“三天。“谢一扬突然提高音量,声音在沙漠干燥的空气中异常清晰,“给我七十二小时,还您一个装甲师。“

拉希米眯起眼睛,他身后两名卫兵已经拉开枪栓。沙漠的风卷着沙粒打在谢一扬脸上,像无数细小的刀片。

“二十四小时。“少将最终开口,白手套拍在谢一扬肩上,留下五个灰蒙蒙的指印,“明天这个时候,要么看到解决方案,要么看你的肝被喂给沙漠狐狸。“

回程的直升机上,谢一扬盯着平板上刚接收的照片——重庆兵工厂仓库里,二十台仿制的Gtd-1250燃气轮机整齐排列。这些根据t-80图纸逆向工程的产物,理论上性能只有原装的80%,但至少不会爆炸。

“老板,真要全换?“张铁柱检查着弹匣,“那帮伊朗人明显在讹诈,他们自己操作不当...“

“通知吴奈温。“谢一扬打断他,手指在平板上划出一串坐标,“缅甸基地的乌克兰专家,全部转移到重庆。再从汉阳钢厂调三百吨特种钢,要快。“

直升机掠过波斯湾时,谢一扬看到一艘悬挂巴拿马国旗的货轮正驶向伊拉克方向。一个疯狂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形——既然伊朗人嫌弃,为什么不把问题坦克卖给他们的死对头?

1991年3月10日凌晨,重庆兵工厂地下车间。

维克多·彼得罗夫的手在发抖,电焊枪的蓝光在他深陷的眼窝投下阴影。这位前哈尔科夫坦克工厂的首席工程师,此刻正被三名缅甸雇佣兵监视着,给一台仿制发动机做最后调试。

“温度传感器必须重装!“维克多突然用俄语咆哮,指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你们这些黄皮猴子懂什么?这样装会——“

张铁柱的军刺抵住他喉咙,刀尖在喉结上划出细小的血痕。“老维啊,“他咧嘴露出金牙,“谢老板说,按中国标准来。“

车间另一头,谢一扬正在审阅刚送到的情报。卫星照片显示,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正在巴士拉集结,而他们的t-72坦克因为国际制裁缺乏备件。更妙的是,莫斯科方面刚刚拒绝了一笔伊朗的紧急军购申请。

“告诉拉希米,解决方案分两步。“谢一扬对卫星电话那头的周明远说道,“第一,现有坦克全部更换重庆产发动机;第二,通过朝鲜渠道补充十辆全新t-80。“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疯了?朝鲜哪来的t-80!“

“平壤郊外那批'光辉-3号',本来就是用我们给的图纸造的。“谢一扬轻笑,“喷个新编号而已,反正伊朗人没见过真货。“

挂断电话,谢一扬走向车间中央的发动机测试台。维克多正在偷偷调整燃油喷射参数,这个动作在他眼中无所遁形——乌克兰人想埋下隐患,等坦克上了战场再爆发。

“彼得罗夫先生。“谢一扬用流利的俄语说道,手指抚过发动机铭牌,“您女儿在基辅音乐学院的照片拍得真美。“

维克多的瞳孔骤然收缩。谢一扬从怀中取出一张照片:十六岁的金发少女站在琴房门口,照片角落的日期显示是昨天拍摄的。

“中国制造。“谢一扬用扳手敲了敲刚装上的铭牌,“但控制系统会保留乌克兰的'特色',您觉得呢?“

电焊的蓝光再次亮起时,维克多的调试明显认真了许多。谢一扬知道,这些发动机最终会带着精心设计的缺陷流向战场——既不会立刻爆炸让买家找上门,也不会耐用到让他失去后续维修合同的暴利。

1991年3月15日,伊拉克巴士拉前线。

t-80坦克的履带碾过被炮火熏黑的废墟,车长阿里上尉的指尖划过炮塔内侧的铭牌——“中国xxx兵工厂,1991年1月“。这行字让他有些困惑,明明采购合同上写的是“苏联原装装备“。

“上尉!“无线电里传来侦察兵的尖叫,“正前方三辆t-72,识别信号是...真主啊,是伊朗人的王牌师!“

阿里还来不及反应,火控系统已经自动锁定目标。他惊讶地发现,这套系统的反应速度比他们原有的苏制装备快至少两秒——足够在战场上决定生死。

三声炮响几乎同时炸裂,对面的t-72炮塔像玩具般被掀飞。阿里不知道的是,此刻三十公里外的伊朗阵地上,拉希米少将正对着同样的场景目瞪口呆——他面前的三辆“朝鲜版t-80“同样一击必杀,只是发动机舱里贴的是“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的标签。

沙漠的夜空被炮火映红时,谢一扬正在迪拜帆船酒店的套房里数钱。两笔军火款同时到账——伊朗支付的3.8亿美元,伊拉克追加的4.2亿。比原计划多赚了一倍,因为交战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也买了同样的武器。

“老板,莫斯科来消息。“张铁柱递来卫星电话,“克格勃发现流向伊拉克的t-80有问题,正在追查图纸泄露渠道。“

谢一扬晃着红酒杯,目光落在电视新闻上——bbc记者正站在巴士拉战场,背景里一辆燃烧的t-72残骸上,“made in china”的铭牌在火光中格外刺眼。

“告诉维克多,“他抿了口酒,“他女儿的音乐学院奖学金批下来了。“

1991年3月20日,伦敦军火黑市。

“中国人正在践踏游戏规则!“俄罗斯军火商伊万诺夫将铭牌砸在橡木桌上,金属与木头碰撞的声响让在场十几位巨头同时皱眉。这块从伊拉克战场带回的铭牌边缘还沾着血迹,“他们用60%的价格倾销劣质品!“

角落里的美国雷神公司代表轻笑一声,推过平板电脑:“更精彩的是这个。“屏幕上是谢一扬与伊拉克将军的合影,背景赫然是那批t-80坦克,拍摄日期显示是在联合国对伊拉克军售禁令生效期间。

“先生们,”雷神代表面无表情地看着众人,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能穿透人的耳膜,“中国有句老话叫‘浑水摸鱼’。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混乱的局面中,人们可以趁机获取利益。”

他停顿了一下,扫视了一圈在座的人,然后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所处的情况就如同这浑水一般。各方势力交织,局势错综复杂。然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雷神代表的目光落在了桌子上,他轻轻地敲了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是时候把水搅得更浑了。只有让这潭水变得更加浑浊,我们才能更好地隐藏自己的意图,暗中行动,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天之后,联合国安理会的特别会议上气氛异常凝重。美国代表面色阴沉地站起身来,他手中拿着一份所谓的“铁证”,声称中国违反了武器禁运协议。这份证据被展示在大屏幕上,引起了与会各国代表的一阵骚动。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莫斯科红场,一场规模庞大的**示威正在激烈进行。游行队伍高举着从战场上拍摄的残骸照片,照片中的武器残骸上清晰地印着“中国制造”的标志。这些照片在人群中传递,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而在欧洲,各大媒体也纷纷在头版刊登了“中国制造=死亡陷阱”的专题报道。这些报道详细描述了中国武器在战场上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将中国描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武器制造商。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中国在国际舆论上陷入了被动局面。面对这样的指责和抹黑,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回应,坚决否认所谓的“违反武器禁运”指控,并强调中国一直严格遵守国际武器禁运协议。同时,中国也呼吁国际社会保持客观和公正,不要被不实信息所误导。

1991年3月25日凌晨,扬帆大厦地下三层。

谢一扬盯着墙上不断增加的负面报道,嘴角却挂着笑。张铁柱不解地看着他:“老板,咱们被全球围剿了,您还...“

“记得我让你保留的乌克兰原版图纸吗?“谢一扬打开保险箱,取出一卷微缩胶片,“现在它的价值翻了十倍。“

卫星电话突然响起,周明远的声音带着罕见的紧张:“外交部刚收到二十三国联合照会!最高层要求立即切割,你那个乌克兰专家...“

“已经准备好了。“谢一扬望向监控屏幕,维克多正在重庆地下室里给女儿写信,浑然不觉自己即将成为“国际军火走私案主犯“。

窗外,一架飞机掠过长江上空,红色的航行灯在夜色中划出细线,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