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118章 光谷的至暗时刻III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118章 光谷的至暗时刻III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1年6月9日,华盛顿,美国商务部大楼。

电子显示屏上的红色禁令刺得人眼睛发痛。谢一扬盯着传真机吐出的文件,每一页都盖着深蓝色的“dENIAL oRdER“印章,像一道道死刑判决。

“老板,正式通知到了。“张铁柱的机械臂捏碎不锈钢水杯,电子眼闪烁着急促的红光,“美国商务部将长飞光纤列入实体清单,全面禁运光刻胶及相关设备。“

窗外东湖的晨雾还未散尽,谢一扬的指尖已经在键盘上敲出残影。投影幕布展开全球地图,七条红色供应链从日本延伸出来,最终全部终止在朝鲜元山港。

“启动'北极星计划'。“谢一扬扯松领带,喉结上的伤疤在晨光中泛青,“通知朝鲜人民军第927部队,用t-80坦克技术换他们的走私通道。“

传真机突然又响起来。谢一扬撕下纸张,瞳孔骤然收缩——林振华教授在斯坦福大学的访学照片,胸口别着美国国旗徽章。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林振华“

“这个老东西!“谢一扬将照片碾碎在掌心。三个月前林教授执意赴美交流,他早该料到会有今天。

机械保镖的电子眼扫描到关键信息:“cIA已监控林教授两周,今早他进入帕罗奥图医院后再未出来。“

办公室的空气瞬间凝固。谢一扬转身望向墙上的合影——1990年3月5日,武汉大学实验室,林教授捧着光纤预制棒,笑得像个孩子。那是“长江光纤“梦想的起点。

“联系我们在旧金山的'杜鹃花'。“谢一扬的声音突然嘶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检报告。“

同日清晨,朝鲜元山港。

咸腥的海风裹挟着柴油味,金少将踩着军靴走过码头。集装箱缝隙间偶尔闪过持枪士兵的身影,像一群潜伏的猎豹。

“谢先生的货呢?“金少将用生硬的中文问道。

穿黑西装的中国人递上平板电脑。屏幕里是谢一扬冷峻的脸:“金将军,二十台t-80坦克发动机已运抵丹东,换您十条船的'玻璃原料'。“

金少将咧嘴一笑,露出镶金的门牙。他挥手示意,士兵们立刻撬开最近的集装箱。里面整齐码放着日本尼康公司的包装箱,标签上印着“SUK-890光刻胶专用“。

“东京到元山走日本海航线,美国第七舰队发现不了。“金少将得意地拍打集装箱,“但谢先生要快,cIA在东京的疯狗已经嗅到味道了。“

平板电脑里的谢一扬微微颔首。画面切换成航行路线图,红色虚线从元山港延伸到中国丹东,再经陆路转运武汉。

“三天后,第二批t-80火控系统送到。“谢一扬说完便切断通讯。

金少将转身望向大海。远处,五艘伪装成渔船的货轮正缓缓驶入港口,甲板上晾晒的渔网下,隐约可见印着“tEL“字样的木箱。

正午十二点,武汉东湖实验室。

刺耳的警报声划破宁静。谢一扬踹开实验室大门时,三十名研究员正围着冒烟的机器手足无措。

“第几次失败了?“谢一扬抓起实验记录本。

首席工程师的眼镜片上沾着汗珠:“第七次自主配方全部失败...没有日本光刻胶,我们的光纤预制棒纯度只能达到...“

“废物!“谢一扬将记录本砸在工程师脸上。纸页散开,数据清晰地显示着:纯度63.2%,离商业化标准的99.99%相差万里。

张铁柱的机械臂突然弹出全息投影。旧金山传来的画面让所有人屏住呼吸——林教授躺在解剖台上,胸口Y型缝合线像条狰狞的蜈蚣。

“死亡时间凌晨3点15分,死因心肌梗塞。“机械保镖的电子音毫无波澜,“但法医发现他左手无名指指甲缝里有针孔痕迹。“

谢一扬一拳砸在实验台上。玻璃器皿震颤着,倒映出他扭曲的脸。林教授左手的习惯他知道——思考时总爱咬指甲。cIA要下毒,这是最隐蔽的途径。

“尸检报告第17页。“张铁柱继续汇报,“林教授大脑额叶有电击灼伤痕迹,说明死前遭受过审讯。“

投影切换到林教授的电脑记录。最后一条是凌晨2点47分发送的加密邮件,收件人赫然是谢一扬的私人信箱。

“邮件呢?“谢一扬的声音像淬了冰。

“被cIA拦截并替换了内容。“张铁柱调出伪造邮件,显示着无关紧要的实验数据,“但我们在邮件头发现隐藏代码,指向一个瑞士银行保险箱。“

谢一扬突然笑了。这个老狐狸,果然留了后手。他转向实验室角落的保险柜,输入林教授的生日密码。柜门滑开,里面静静躺着一支钢笔和半块电路板。

“苏联产的电磁脉冲笔...“谢一扬摩挲着钢笔上的红星标志,突然脸色骤变,“立刻屏蔽实验室所有电子设备!“

但为时已晚。钢笔上的指示灯突然亮起红光,整栋大楼的电力系统发出垂死般的嗡鸣。所有电脑屏幕同时闪现蓝屏,数据像被无形的手抹去般飞速消失。

“自毁程序...“首席工程师瘫坐在地,“林教授把核心配方存在本地服务器了...“

谢一扬盯着钢笔上跳动的倒计时——300秒。足够cIA的卫星定位锁定这个位置。他抓起钢笔砸向地面,钢化玻璃地板应声而裂。

“清空实验室,启动b计划。“谢一扬踩过碎玻璃,皮鞋底沾着林教授最后的研究心血,“让丹东的货船立刻启航。“

下午三点二十分,日本海公海。

“长江号“货轮拖着白色浪花,船身的“大连远洋渔业“字样在烈日下泛着虚假的光泽。船长室雷达突然发出刺耳警报,五个红点正从西北方急速逼近。

“是美国海岸警卫队!“大副的吼声带着颤抖,“他们要求我们停船接受检查!“

老船长吐掉烟头,踩灭在甲板上。他掀开墙上的世界地图,露出红色按钮。这是出发前那个中国商人亲手安装的装置,按钮旁刻着八个字:“宁可沉没,不可被俘。“

“全速前进!“老船长转动舵轮,“通知轮机长,准备'烟花表演'。“

货轮突然加速,朝着朝鲜领海线狂奔。后方直升机上的探照灯已经锁定了甲板,喇叭里传来英语警告。老船长咧嘴一笑,露出镶金的门牙——那是三年前在谢一扬的汉正街地下诊所装的。

当第一队海警跳上甲板时,老船长按下红色按钮。货舱里的三十吨光刻胶早已混合了白磷,此刻爆发出耀眼的火光。海警们惊恐地看到,这艘船像被巨兽咬住般,从中间断成两截。

烈焰吞没了甲板上“cotEc“字样的集装箱,那是cIA伪装成日本供应商设下的诱饵。

傍晚六点整,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捏着半块烧焦的电路板。这是林教授钢笔里抢救出来的唯一残片,上面的俄文编码依稀可辨——“KGb 1987“。

“朝鲜方面确认,'长江号'沉没前已释放救生艇。“张铁柱汇报道,“但cIA截获了其中一艘,正在审讯我们的船员。“

谢一扬转身,将电路板按在全息沙盘上。东湖实验室的三维图像立刻变成红色,标注着“数据全毁“。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斯坦福大学,一个绿色光点正在闪烁——那是林教授留下的瑞士银行保险箱坐标。

“老板,要启动'杜鹃花'去瑞士吗?“

谢一扬摇头。他打开保险柜,取出一个苏联时期的怀表。这是三年前用罐头从乌克兰换来的,表盖内侧刻着林振华女儿的名字。

“喀山大学1985级...“谢一扬喃喃自语,突然将怀表砸向墙壁。齿轮和弹簧在波斯地毯上弹跳,像场微型爆炸。

张铁柱的机械眼记录下这个罕见时刻——谢一扬太阳穴处的血管暴起,那是他情绪失控的唯一征兆。

“通知丹东。“谢一扬的声音已经恢复冷静,“用剩下的t-80图纸换朝鲜的铀浓缩离心机,我们改道做原子级蚀刻。“

机械保镖的电子眼闪烁两下:“但辐射会...“

“东湖沿岸十万居民?“谢一扬打断他,手指划过全息地图上密密麻麻的住宅区,“正好需要批'自愿者'测试辐射病特效药。“

窗外,最后一缕夕阳沉入长江。谢一扬按下通讯键,画面切换到北京某办公室。周明远的脸在雪花噪点中浮现,背景是“代省长“的金属名牌。

“周哥,帮我约中科院钱院长。“谢一扬的声音带着蛊惑,“就说...我能解决他的钍基熔盐堆燃料棒问题。“

全息投影熄灭时,一块齿轮从破碎的怀表里滚出来,停在谢一扬脚边。上面刻着的西里尔字母在阴影中闪烁,像林教授未瞑目的眼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