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137章 汉正街的电子坟场II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137章 汉正街的电子坟场II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1年7月17日,凌晨3点27分,武汉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的私人终端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将他从浅眠中惊醒。他睁开眼,落地窗外长江的夜色还未褪去,城市灯光在江面上投下扭曲的倒影。

“老板,紧急情况。“张铁柱的机械眼在黑暗中闪烁着红光,“缅甸那边的视频泄露了。“

谢一扬猛地坐起身,丝绸睡衣的领口被汗水浸湿。他伸手按下床头的全息投影开关,卧室中央立刻浮现出一段模糊的视频画面。

画面中,一排排瘦小的身影蜷缩在昏暗的厂房里,手中摆弄着电子元件。突然,一个男孩倒在地上抽搐,口吐白沫。监工的皮鞭立刻落下,男孩的惨叫声与皮鞭的抽打声交织在一起。随后画面剧烈晃动,暴动的童工们推倒机器,与持枪守卫扭打在一起。

“来源?“谢一扬的声音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冰。

“暗网,三小时前由缅甸自由记者昂图上传。目前已被转发超过十万次,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官方账号。“张铁柱的机械臂递过一杯冰镇威士忌,“国际媒体开始关注了。“

谢一扬一口饮尽杯中酒,酒精灼烧着喉咙,却浇不灭他胸中升腾的怒火。他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沉睡的江城。这座他用金钱和权力堆砌起来的帝国,此刻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那个记者呢?“

“已经处理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过一丝寒光,“但他的备份可能已经传给了国际组织。“

谢一扬的指尖在玻璃上轻轻敲击,节奏如同倒计时。窗外,长江大桥上的灯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显得格外刺眼。

“启动'净化'协议。“他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联系'幽灵'小组,我要在太阳升起前看到反转。“

上午8点15分,扬帆集团网络安全部。

十二名黑客正在疯狂敲击键盘,他们面前的屏幕上不断刷新着数据流。谢一扬站在中央控制台前,盯着主屏幕上不断攀升的负面舆情指数。

“老板,AI声明已经生成。“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抬起头,额头上布满汗珠,“我们用了深度伪造技术,连声纹都匹配得完美无缺。“

谢一扬俯身查看屏幕上的视频文件。画面中,“昂图“正对着镜头忏悔:“我承认之前的视频是伪造的,是竞争对手为了抹黑扬帆集团雇佣我拍摄的...“

“还不够。“谢一扬冷冷地打断,“加入国际背景。“

黑客们迅速操作,视频中的“昂图“继续道:“我收了美国电子协会的钱,他们想打击中国制造业...“

谢一扬满意地点点头:“发布到所有平台,买下热搜前三。另外,准备第二套方案。“

他转向张铁柱:“缅甸那边安排得如何了?“

“已经改造完成。“张铁柱调出实时监控画面,“童工营现在是'中缅友好职业技术学校',所有孩子都穿上了校服,课程表都安排好了。“

画面中,原本阴暗的厂房被粉刷成明亮的蓝色,墙上挂着中缅两国国旗和“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孩子们整齐地坐在课桌前,面前摆着崭新的课本。

“教师呢?“

“从当地华人中挑选的,每人发了五千美元封口费。“张铁柱顿了顿,“不过有两个监工不太配合...“

谢一扬的眼神陡然转冷:“我不喜欢听'不过'。“

“已经处理了。“张铁柱的机械臂做了个拧断的动作,“尸体扔进了电子垃圾熔炉。“

谢一扬整了整西装领口:“国际劳工组织的人什么时候到?“

“后天上午,从曼谷飞仰光。“张铁柱调出一份档案,“带队的是瑞士人米勒,前工会领袖,软硬不吃的那种。“

谢一扬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联系周书记,我需要外交部帮个小忙。“

下午2点30分,缅甸仰光郊外。

三辆黑色奔驰驶入刚刚挂牌的“中缅友好职业技术学校“大门。谢一扬从中间那辆车下来,墨镜下的眼睛迅速扫视着周围的环境。

校门口新竖起的牌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两侧站着身穿传统服饰的缅甸学生,手捧鲜花喊着“欢迎欢迎“。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谢一扬几乎认不出这就是两周前那个童工营。

“谢总,一切都按您的要求准备好了。“一个满脸堆笑的缅甸官员迎上来,双手递上一份文件,“这是教育局刚批的办学许可证,日期提前了两年。“

谢一扬看都没看文件一眼:“学生们的背景资料呢?“

“全部重新制作了。“官员压低声音,“年龄都改到了16岁以上,每人都有完整的家庭档案和入学记录。“

谢一扬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做得不错,吴敏登部长。我记得您儿子在悉尼大学读mbA?扬帆澳洲分公司正好缺个经理。“

吴敏登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谢总太关照了!国际劳工组织那边您放心,我已经安排移民局卡他们的签证,至少能拖三天。“

谢一扬点点头,迈步走进“学校“。走廊两侧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电子元件组装。看到谢一扬进来,所有人齐刷刷站起来鞠躬。

“同学们好。“谢一扬用刚学的缅语问候,脸上挂着慈善家的微笑,“学习辛苦吗?“

“不辛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眼神却闪烁着恐惧,“谢谢谢爷爷给我们上学的机会!“

谢一扬的目光扫过教室角落的几个孩子,他们手上还留着鞭痕和烫伤的痕迹。一个女孩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把伤痕累累的手臂藏到背后。

“张铁柱。“谢一扬轻声唤道,“今晚给所有孩子发新校服,长袖的。“

晚上8点,仰光皇家酒店总统套房。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握着一杯单一麦芽威士忌。窗外,伊洛瓦底江的夜色中点缀着零星的渔火。

“老板,北京回电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蓝光,“周书记已经安排外交部出面,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团将被延迟一周入境。“

谢一扬轻轻摇晃着酒杯:“理由?“

“缅甸政府称国内爆发'不明原因发热病',建议调查团暂缓行程。“张铁柱顿了顿,“不过日内瓦那边很坚持,米勒表示即使个人签证被拒,也会以游客身份入境。“

谢一扬冷笑一声:“那就让他当不成游客。联系我们在泰国的人,准备点'违禁品'。“

他放下酒杯,打开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暗网的实时数据流,他伪造的“昂图忏悔视频“已经被浏览超过百万次,但仍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第二套方案启动。“谢一扬下令道,“把矛头指向日本任天堂。“

黑客们立即行动,几分钟后,一份伪造的邮件往来出现在各大论坛。邮件显示任天堂法务部主管山本与昂图的“交易记录“,内容涉及“污蔑中国电子产业“的具体方案。

“还不够劲爆。“谢一扬眯起眼睛,“加上儿童色情元素。“

黑客们迅速操作,在“山本“的电脑里“发现“了大量未成年人的不雅照片。这些照片很快被“匿名黑客“公布到网上,立刻引发了舆论海啸。

“老板,日本大使馆已经发表声明否认。“张铁柱报告道,“但bbc和cNN已经开始转向报道这则'丑闻'。“

谢一扬满意地点点头:“通知缅甸媒体,明天召开新闻发布会,我要亲自揭露这个'国际阴谋'。“

次日中午,仰光媒体中心。

闪光灯如暴雨般闪烁,谢一扬站在讲台前,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精心制作的ppt。他穿着深蓝色西装,胸前别着中缅两国国旗的徽章,一副忧国忧民的企业家形象。

“扬帆集团一直秉承社会责任,这所职业技术学校就是我们与缅甸政府合作的典范。“谢一扬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而某些国际竞争对手为了打压中国制造,不惜编造谎言,甚至利用未成年人...“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昂图“的忏悔视频,以及伪造的任天堂邮件。现场记者一片哗然,快门声更加密集。

“谢先生!“一个金发女记者举手提问,“国际劳工组织表示他们有证据证明这些视频是真实的,您作何回应?“

谢一扬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悲愤:“请问这位记者小姐,您所在的德国《明镜》周刊,去年不是刚因报道失实而道歉吗?“他转向全场,“某些组织打着人权的旗号,实则是西方遏制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工具!“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尤其是缅甸本地记者。谢一扬知道,民族主义永远是最好的烟雾弹。

发布会结束后,谢一扬刚回到车上,张铁柱就传来紧急消息:“老板,有个漏网之鱼。昂图的妹妹昂素丽拿到了原始视频备份,正在联系国际媒体。“

谢一扬的眼神瞬间冰冷:“位置?“

“昨天还在仰光,现在可能已经越过泰缅边境。“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危险的红光,“要不要通知我们在泰国的人...“

谢一扬沉思片刻,突然露出一个诡异的微笑:“不,让她联系。准备'b计划'。“

三天后,曼谷素万那普机场。

国际劳工组织调查员米勒和他的团队终于拿到签证,正准备飞往仰光。候机厅的电视上正在播放cNN的最新报道:“日本任天堂高管涉嫌儿童色情案又有新进展...“

米勒愤怒地关掉了电视声音:“这是**裸的转移视线!那些孩子还在受苦!“

他的助手紧张地递过一部手机:“先生,刚收到的匿名消息,说有个缅甸女孩在机场厕所等我们,她有重要证据。“

米勒立刻带人冲向女厕所,果然在最后一个隔间发现了一个瑟瑟发抖的少女。女孩脸色苍白,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牛皮纸袋。

“你是昂素丽?“米勒轻声问道。

女孩惊恐地点头,将纸袋递给他:“我哥哥...他们杀了我哥哥...这里面有真相...“

米勒刚接过纸袋,机场广播突然响起:“请瑞士籍旅客米勒先生速到安检处,您的行李有问题。“

当米勒不得不去处理所谓的“行李问题“再回来时,隔间里的女孩已经不见了,只留下地上一小滩新鲜的血迹。

而当他打开纸袋,里面只有一叠空白纸张,和一张打印的字条:“缅甸欢迎您“。

1991年7月20日,仰光“中缅友好职业技术学校“。

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团终于获准进入“学校“。米勒带着怀疑的目光扫视着明亮的教室、整洁的宿舍和笑容满面的“学生“们。

“随机挑选几个学生单独谈话。“米勒对助手说,“我要确认他们不是演员。“

谢一扬站在一旁,脸上挂着宽容的微笑:“请便,米勒先生。我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被随机选中的女孩正是那天藏起手臂伤痕的那个。在单独谈话室里,她低着头,声音细如蚊呐。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来这里多久了?“米勒用英语问道,旁边的翻译将问题转为缅语。

“我叫玛温,16岁。“女孩的声音颤抖着,“来学校...三个月了。“

米勒敏锐地注意到女孩手腕上的疤痕:“这是怎么来的?“

女孩突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随即又低下头:“是...是我在家做饭时烫的。“

谈话持续了二十分钟,无论米勒怎么问,女孩都坚持说学校很好,谢爷爷是好人。最后,米勒无奈地递给她一张名片:“如果你需要帮助,随时联系我。“

女孩接过名片,却在米勒转身的瞬间,将它撕得粉碎。

当晚,谢一扬的私人飞机从仰光机场起飞,返回武汉。

“老板,初步调查报告出来了。“张铁柱递过一份文件,“国际劳工组织承认没有发现强迫劳动的证据,但建议加强安全培训。“

谢一扬冷笑一声,将报告扔在一旁:“那个记者妹妹呢?“

“在曼谷医院,车祸。“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冷光,“不过...“

“又有什么'不过'?“谢一扬的声音陡然提高。

“她可能已经把原始视频传给了《纽约时报》的一个记者。“张铁柱调出一份档案,“叫安德森,常驻曼谷,专门报道亚洲劳工问题。“

谢一扬望向窗外的云海,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他知道,这场游戏还远未结束。

“通知我们在美国的人,“他缓缓说道,“是时候给某些媒体一点'广告压力'了。“

飞机穿过一片乌云,机舱内突然暗了下来。谢一扬的脸庞在阴影中显得格外冷酷,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猛兽,随时准备扑向下一个猎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