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140章 江城首富的终极面具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140章 江城首富的终极面具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1年7月23日,纽约曼哈顿,福布斯全球总部。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哈德逊河上穿梭的渡轮。他手中捏着刚刚出炉的《福布斯》杂志样刊,封面是他站在扬帆大厦顶层的照片,标题烫金大字:“中国奇迹:谢一扬登顶全球富豪榜“。

“谢先生,这是福布斯历史上第一位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首富。“总编辑史蒂夫·福布斯亲自为他倒上一杯香槟,“您有什么感想?“

谢一扬接过酒杯,却没有喝。他的目光扫过杂志内页的资产统计——378亿美元,这个数字比他实际拥有的少了近一半。他暗自冷笑,看来那些离岸公司和影子账户连福布斯都查不到。

“财富只是数字。“他放下酒杯,从西装内袋抽出一份文件,“我更关心这个。“

史蒂夫接过文件,眼睛瞬间瞪大:“裸捐500亿人民币?成立'扬帆慈善基金'?上帝啊,这将是亚洲最大的慈善捐赠!“

“不。“谢一扬纠正道,“是全球最大。我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企业家的社会担当。“

三小时后,纽约证券交易所。

谢一扬站在纳斯达克巨大的电子屏前,背后是他宣布捐赠的新闻滚动播放。闪光灯如暴雨般倾泻而下,他微微眯起眼,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谦逊微笑。

“谢先生!“cNN记者挤到最前排,“这笔捐款相当于您三分之二的财富,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

谢一扬的目光穿过记者,仿佛看向遥远的东方:“我的祖国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很多老人看不起病。钱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停顿一下,声音微微发颤,“我永远记得,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几位女记者甚至抹起了眼泪。谢一扬低头掩饰眼中的讥讽——多么完美的表演,连他自己都快被感动了。

同一时刻,武汉扬帆大厦88层。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冷光,盯着电脑屏幕上复杂的资金流向图。他的机械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将谢一扬的指令转化为一连串的金融操作。

“老板,第一阶段已完成。“他对着卫星电话报告,“500亿捐款中,50亿已转入国内十个贫困县财政账户,剩余450亿通过离岸公司层层分流。“

电话那头传来谢一扬的声音:“周书记那边安排好了吗?“

“十个收款账户中,有六个是他情妇控制的空壳公司。“张铁柱调出一份名单,“最贫困的大别山县'教育扶贫专户',实际控制人是周书记在澳门包养的那个芭蕾舞演员。“

“漂亮。“谢一扬轻笑,“让《人民日报》发通稿,标题就叫《民营企业家谢一扬捐赠500亿助力脱贫攻坚》,排在今晚《新闻联播》第二条。“

挂断电话,张铁柱继续操作。屏幕上,450亿资金如蛛网般分散流动——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瑞士、列支敦士登……最终汇入一个标注“x计划“的加密账户。

机械臂突然发出警报,一个红色窗口弹出:“国税总局查询记录:7月23日15:27,账号xxxx异常大额转账触发风控。“

张铁柱冷笑一声,输入一串代码。三秒后,屏幕上显示“查询记录已删除“,仿佛从未有人关注过这笔巨款。

三天后,北京人民大会堂。

“扬帆慈善基金“成立仪式在这里举行。谢一扬站在主席台上,身后是巨大的LEd屏幕,播放着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笑脸。台下坐着各部委领导、外国使节和上百家媒体。

“我宣布,“谢一扬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首批50亿善款将用于建设1000所希望小学、500所乡村医院!“

掌声雷动。民政部部长亲自为他颁发“中华慈善奖“,周明远作为“扶贫工作先进省份代表“站在他身旁,两人握手时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仪式结束后,谢一扬刚回到休息室,张铁柱就匆匆进来:“老板,《财经周刊》那个女记者拿到了部分资金流向图,正在写调查报道。“

谢一扬解开领带,漫不经心地问:“标题?“

“'500亿慈善捐款背后的离岸迷宫',副标题是'谢一扬的财富魔术'。“

“有趣。“谢一扬从酒柜取出一瓶威士忌,“通知印刷厂,准备加印明天的《长江日报》。“

当晚十点,《财经周刊》编辑部。

记者苏雯正在电脑前赶稿,突然停电。她摸黑打开手机照明,却发现办公室门被撬开,三个黑影站在她面前。

“你们是谁?“她颤抖着问。

为首的黑影没有说话,只是将一个U盘放在她桌上。苏雯战战兢兢地插入电脑,屏幕上出现一段视频——她六岁的儿子正独自走在放学路上。

“报道发出去,“黑影留下最后一句话,“你儿子就会掉进长江。“

第二天上午十点,武汉国际会展中心。

谢一扬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面前是堆积如山的百元大钞——整整1亿现金,刚从银行金库提出。台下挤满了记者和围观群众,所有人都屏息等待他接下来的举动。

“昨天,有媒体质疑我的慈善动机。“谢一扬的声音冰冷,“今天我要用行动回应。“

他打了个响指,两名工作人员抬上一桶汽油,浇在钱堆上。现场一片哗然,有人惊叫出声。

“在你们眼里,钱很重要。“谢一扬掏出打火机,“但在我眼里——“他点燃火焰,扔向钱堆,“这些不过是纸!“

熊熊烈火瞬间腾起,钞票在火焰中蜷缩焦黑。人群中爆发尖叫,几个老人当场晕厥。谢一扬站在火光前,面容被热浪扭曲得如同恶魔。

“质疑爱国企业者,“他对着镜头一字一顿,“天诛地灭!“

当天下午,全国各大网站头条变成了《谢一扬焚烧1亿现金回击质疑》,评论区清一色的“民族企业家硬气““西方势力眼红了“。那篇《财经周刊》的调查报道,最终只在小范围流传,很快被海量的爱国评论淹没。

一周后,北京国税总局。

稽查组组长李明盯着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扬帆慈善基金“的完整资金流向图。十个贫困县的收款账户中,有六个在收到捐款后24小时内就将资金转出,最终流向澳门一家名为“莲花舞蹈培训中心“的公司。

“查这个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李明对助手说。

助手刚输入查询指令,办公室突然断电。等电源恢复,电脑里的所有资料都已消失,连备份服务器都被清空。

“组长!“助手惊慌地指着窗外,“楼下有纪委的人来了!“

李明冲到窗边,看到周明远从一辆黑色奥迪上下来,胸前别着崭新的“省长“工作证。他瞬间明白了什么,颓然坐回椅子上。

当天深夜,李明家的门铃响起。监控显示,他开门后突然倒地,救护车到达时已宣告“心源性猝死“。第二天,《长江日报》刊登了国税总局的声明:“经查,扬帆慈善基金所有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1991年8月1日,谢一扬的私人飞机上。

他翻阅着最新财报:“扬帆慈善基金“实际支出25亿,其中20亿用于购买“医疗设备“——这些设备最终出现在周明远情妇控股的私立医院;5亿建成的200所希望小学,有150所只存在于图纸上。

“老板,周省长来电。“张铁柱递过卫星电话,“他说澳门那边已经安排好了,那六个账户的资金通过赌场洗白后,会转入我们在瑞士的x账户。“

谢一扬望向舷窗外,云层下的城市灯火如繁星闪烁。那些光点中,有多少是真正用他的“善款“点亮的学校?他忽然笑出声——这个问题,连他自己都不关心。

“通知《福布斯》,“他合上财报,“明年我的资产统计要再少报100亿。真正的富豪,从不让外界知道自己多有钱。“

飞机掠过一片贫民区的上空,那里的孩子们或许正仰望着这架飞机,幻想着有一天能坐在里面。谢一扬拉下遮光板,将最后一点灯火隔绝在视线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