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164章 光谷的专利陷阱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164章 光谷的专利陷阱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1年9月9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专利局

谢一扬的皮鞋碾过满地碎玻璃,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七彩光斑。昨夜台风过境,专利局三楼档案室的钢化玻璃窗碎了三扇,此刻工作人员正手忙脚乱地抢救被雨水打湿的文件。

“谢总,您要的专利证书。“戴金丝眼镜的办事员小跑着递来烫金文件夹,袖口还沾着水渍,“上海贝尔S1240程控交换机的改良方案,专利号ZL.8。“

文件袋封口处盖着鲜红的“加急“印章。谢一扬指尖摩挲过专利名称下方那行小字——“涉及通信设备散热模块的创新型改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个所谓的“改良方案“,不过是把上海贝尔工程师酒桌上的闲聊记录成文字,再配上武汉邮科院偷拍的几张设计草图。

“贝尔公司的人来过吗?“他故意提高音量,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三个正在整理档案的办事员同时抬头,又迅速低下。

眼镜男推了推镜架:“他们上周五才提交申请,按流程要下个月才能...“话没说完就被谢一扬的笑声打断。

“那就是我们抢先了。“谢一扬从西装内袋抽出信封,厚得能砸死人,“这是专利年费,多出来的请弟兄们喝茶。“

信封滑入对方口袋时,窗外突然响起刺耳的刹车声。透过破碎的玻璃窗,能看到三辆沪牌奔驰正粗暴地停在专利局门口,为首那辆车上跳下来的秃顶男人,正是上海贝尔总工程师王志强。

“柱子。“谢一扬头也不回地唤道,身后机械臂保镖立刻递来摩托罗拉8900手机,“通知林教授,准备接收生产线。“

电话接通瞬间,谢一扬已经大步流星走向后门。张铁柱的机械眼红光闪烁,监控画面显示王志强正带着五名律师冲进大厅,最年轻的那个手里捧着足有砖头厚的专利申请文件。

后门的桑塔纳刚发动,前门就传来王志强的怒吼:“这不可能!我们研发三年的技术,他们九天前才...“声音戛然而止,想必是看到了刚刚颁发的专利证书。

“开慢点。“谢一扬对司机吩咐,摇下车窗点燃古巴雪茄。后视镜里,王志强正抓着眼镜男的衣领咆哮,秃顶上暴起的青筋在阳光下像条扭曲的蚯蚓。

桑塔纳拐过街角时,专利局三楼突然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谢一扬吐着烟圈轻笑,看来王志强终于发现,那些被台风打湿的档案里,恰好包括上海贝尔的原始设计图纸。

上午十点,扬帆大厦会议室

投影仪将专利文件放大在雪白墙面上,谢一扬的钢笔尖正点在技术特征对比表的第三栏。会议室里二十多名高管屏息凝神,空气里弥漫着咖啡与汗液混合的焦灼气味。

“根据《专利法》第59条...“法务总监林志强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他抽搐的眼角,“只要我们的专利申请日在先,就算上海贝尔能证明技术是他们原创...“

“他们证明不了。“谢一扬突然打断,钢笔在“散热片倾斜角度15°“这个参数上画了个圈,“王志强团队用18°角是因为要兼容德国标准,而我们写的15°...“他故意停顿,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纯粹是瞎蒙的。“

财务总监刘志强突然呛了口咖啡。这个细节他太熟悉了——三个月前谢一扬让他宴请上海贝尔的销售经理,灌醉后套出的技术参数里,唯独散热片角度对方死活不肯说。

“明天就向武汉中院起诉。“谢一扬合上文件夹的声响像法官落槌,“要求上海贝尔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我们...嗯,暂定八千万。“

林志强的钢笔啪嗒掉在桌上。去年武汉全市专利侵权案最高判赔额才两百万,这个数字足以吓跑任何法务团队。

“谢总...“林志强声音发颤,“我们实际投入研发的费用才...“

“研发?“谢一扬突然大笑,笑得整个会议室玻璃都在震颤。他拉开抽屉,取出个索尼dV带扔在桌上,“这就是我们的研发过程。“

投影仪切换画面,显示的是武汉邮科院实验室的监控录像。画面里林教授团队围着的设备,分明贴着上海贝尔的logo。日期水印显示是1991年6月3日——比谢一扬的专利申请早了整整三个月。

“这...“林志强脸色煞白。他知道老板胆大,但没想到竟敢把盗窃的商业秘密当证据提交。

谢一扬按下暂停键,画面定格在林教授拆解电路板的瞬间:“专利法保护的是先申请原则,不是先发明。“他走向落地窗,阳光将他的影子拉长成巨人,“等判决下来,我要用上海贝尔的生产线,给武汉下岗工人造就业岗位。“

窗外传来螺旋桨的轰鸣。一架直升机正降落在对面邮电大楼天台,舱门打开时,隐约可见王志强标志性的秃顶在反光。

下午三点,武汉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

“这是**裸的敲诈!“王志强把起诉状摔在花岗岩地面上,回音在大理石走廊里久久回荡。他身后五名律师正手忙脚乱地整理证据,最年轻的那个不小心碰翻了文件箱,两百多张技术图纸雪花般散落。

立案庭女法官皱眉看着这场闹剧,指尖在谢一扬提交的专利证书上轻轻敲打。这个烫金封皮的文件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不得不戴上手套翻阅。

“王总,请注意法庭纪律。“法官敲响法槌时,谢一扬的律师团队正鱼贯而入。为首的陈大壮是省高院前院长女婿,手里捧着的不是法律文书,而是装裱精美的《武汉光谷发展规划》——首页赫然印着谢一扬与省委书记的握手照。

王志强突然安静下来。他弯腰拾起诉状的瞬间,谢一扬看见他后颈渗出冷汗,在定制西装领口晕开深色痕迹。

“法官同志。“王志强再开口时声音低了八度,“我们母公司是法国阿尔卡特,这涉及外企在华合法权益...“

“根据《巴黎公约》第2条。“谢一扬突然插话,声音像冰锥刺穿玻璃,“专利保护遵循属地原则。“他走向被告席,皮鞋碾过散落的技术图纸,“顺便说,贵司申请的18°倾角方案...“脚尖精准停在一张图纸的红色印章上,“好像漏了德国专利局的备案号?“

王志强像被雷劈中般僵住。那个本该盖着dEpAt印章的角落空空如也——这是他们为适应中国市场做的本土化改动,根本没在德国申请专利。

法槌再次敲响时,法官已经站起身:“本案证据充分,符合立案条件。被告如有异议,可在答辩期内提交反证。“

谢一扬走向原告席签字时,余光瞥见王志强正疯狂按手机。不用看也知道,这个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工,正在向巴黎总部申请紧急支援。

1991年9月15日,上海贝尔武汉办事处

王志强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邮件,眼球布满血丝。巴黎总部法务部的回复简单粗暴:要么支付八千万和解金,要么停产S1240交换机——这款占公司中国区营收70%的拳头产品。

“王总,最新消息。“秘书推门进来时差点被满地的烟头滑倒,“谢一扬今早接受了《长江日报》专访...“

王志强抓起平板电脑,屏幕上谢一扬正站在流水线前微笑。标题是《民族企业扬帆通信打破外企垄断,程控交换机国产化指日可待》。配图里那些所谓的“自主研发生产线“,分明是他们上个月才运抵武汉的进口设备!

“备车!“王志强突然跳起来,西装扣子崩飞两颗,“去东湖宾馆,法国大使馆参赞到了!“

车队疾驰在长江二桥上时,车载广播正在播放谢一扬的访谈录音:“...我们掌握核心科技,不怕任何国际巨头的打压...“背景音里隐约有机床运转的声响,王志强却听出那是录音棚合成的工业噪音。

东湖宾馆套房里,法国参赞杜邦正在品鉴红酒。听完王志强汇报,这个高卢人只是晃着酒杯轻笑:“亲爱的王,你们中国人有句老话——“他突然切换成蹩脚中文,“强龙不压地头蛇。“

“但我们的技术...“王志强刚要争辩,杜邦就按下遥控器。电视里正重播谢一扬的专访,镜头扫过生产线控制台时,有个穿上海贝尔工服的背影一闪而过。

“那是我们武汉办的李工!“王志强失声惊呼。

杜邦抿了口红酒:“三天前辞职的。“他递来一份离职证明,签字日期是谢一扬专利申请日当天,“现在他是扬帆通信的技术总监。“

窗外突然电闪雷鸣。王志强恍惚看见谢一扬站在雨幕中,手里举着块“民族品牌“的招牌,背后却是他们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核心技术。

1991年9月28日,武汉中院第三法庭

庭审进入第七天,书记员的速录机已经换过三次电池。谢一扬悠闲地转着钢笔,看王志强的律师团像热锅上的蚂蚁。那位从巴黎飞来的金发女律师正用蹩脚中文争辩,声称倾斜角度差异构成“实质性不同“。

“反对!“谢一扬的首席律师陈大壮突然起立,“被告方提供的德国专利文件...“他故意停顿,等全场目光聚焦后才继续,“缺少中国驻德使馆的认证手续。“

法官翻阅文件时,谢一扬瞥见王志强在擦汗。那个秃顶男人此刻才意识到,这场官司从开始就是死局——要么承认侵权,要么承认技术泄密,而后者会让他丢掉饭碗。

“休庭十五分钟。“法官突然宣布,“被告方请补交认证文件。“

王志强冲出法庭时差点绊倒。谢一扬不紧不慢地跟出去,看见他在走廊尽头疯狂拨号,想必是打给德国那边的同事。但此刻柏林正是凌晨三点,没人会接这个越洋电话。

“谢总。“张铁柱的机械臂递来保温杯,“林教授来电,生产线调试好了。“

谢一扬拧开杯盖,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透过氤氲水雾,他看见王志强正抓着法院书记员说什么,手里厚厚一叠欧元钞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1991年10月5日,暴雨夜

闪电劈开夜空时,谢一扬正站在武汉中院档案室窗前。身后,档案管理员老周战战兢兢地打开保险柜,取出标着“(1991)鄂知民初字第188号“的卷宗袋。

“谢、谢总...“老周的手抖得像帕金森患者,“王院长说只能看半小时...“

谢一扬没接话,只是将信封推过去。厚厚一沓美金压住了老周颤抖的手指,也压住了他尚未出口的推辞。

卷宗里的技术鉴定报告还散发着油墨香。谢一扬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司法鉴定中心的公章下,结论明确写着“两者技术特征实质性相同“。这是胜诉的关键证据,明天上午宣判后将永远封存进历史档案。

“周师傅,借个火。“谢一扬突然说。老周慌忙递来打火机,却见他只是点燃了烟,然后把打火机轻轻放在鉴定报告上。

火苗蹿起的瞬间,档案室突然断电。黑暗中老周惊叫一声,等应急灯亮起时,鉴定报告已经烧得只剩角落在冒烟。而谢一扬站过的位置,只剩个湿漉漉的脚印——窗外暴雨如注,竟有雨滴穿透钢窗落在案卷上。

“意、意外...“老周瘫坐在地,看着雨水把灰烬冲进排水口。他没注意的是,那个打火机根本不是他的,而是上海贝尔的定制礼品。

1991年10月6日,武汉中院

“因关键证据灭失...“法官声音干涩得像生锈的齿轮,“经合议庭评议,本案调解结案。“

王志强猛地抬头,眼中迸发出希望的光芒。七天前还寸步不让的谢一扬,此刻竟微笑着点头同意调解。而调解方案更是匪夷所思——扬帆通信获得S1240交换机华中地区总代理权,上海贝尔则支付“象征性赔偿“三百万元。

“这是双赢。“签完调解书,谢一扬主动握住王志强的手。闪光灯下,两人笑容满面,仿佛之前的剑拔弩张从未发生。

只有王志强能感觉到,谢一扬在他掌心划了个“李“字。那是他们武汉办前工程师的姓氏,也是巴黎总部调查技术泄密时唯一的线索。

走出法院时,暴雨初歇。谢一扬的桑塔纳径直开往东湖高新区,那里新建的厂房正挂着“热烈庆祝扬帆通信与上海贝尔战略合作“的横幅。而王志强的奔驰则拐向机场——这个法国公司的中国区总工,此刻最想做的,是赶在总部问责前递交辞呈。

车窗上雨痕未干,谢一扬的手机屏幕亮起短信:“李工已到深圳,明早过关。“发信人是张铁柱,此刻正在罗湖口岸打点边检。

谢一扬删掉短信,看向后视镜。法院大楼在雨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国徽上的麦穗图案清晰可见。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枚国徽还会见证更多“民族企业“的崛起——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