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208章 国企改制的最后一滴血II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208章 国企改制的最后一滴血II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1年12月6日,凌晨4点20分,武汉化工厂行政楼。

雨水顺着斑驳的墙皮蜿蜒而下,在窗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谢一扬的皮鞋踏过积水,黑色风衣下摆扫过潮湿的水泥地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身后,张铁柱的机械眼在黑暗中泛着红光,扫描着走廊两侧贴满的“安全生产标兵“奖状。

“设备清单确认了?“谢一扬的声音压得极低,在空荡的走廊里却异常清晰。

张铁柱递过一份文件:“三套德国进口的聚乙烯生产线,市场价值四千二百万。还有两套日本造的反应釜,化工大学评估过,至少值八百万。“

谢一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份清单上的设备,明天太阳升起时就将贴上“扬帆实业“的标签——而代价是零元。

厂长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里面透出昏黄的灯光。推门进去,武汉化工厂厂长马卫国正瘫坐在真皮沙发上,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听到开门声,他像触电般弹起来,额头上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谢...谢总...“马卫国的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摩擦,“手续都办妥了,这是转让协议...“

谢一扬接过那叠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文件,直接翻到最后一页。马卫国的签名歪歪扭扭,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旁边鲜红的化工厂公章格外刺眼。

“马厂长是聪明人。“谢一扬将协议递给张铁柱,“明天早上八点,我的拆迁队会准时进场。“

马卫国喉结滚动了一下:“那工人们...“

“按照改制方案,全员买断工龄。“谢一扬从风衣内袋掏出一张支票,“你的那份,三百万。足够你在澳洲安度晚年了。“

马卫国颤抖着接过支票,突然抓住谢一扬的手腕:“谢总,那三套德国设备是军品生产线,不能卖啊!上面有备案的!“

谢一扬轻轻掰开他的手指,声音温柔得像是在哄孩子:“马厂长操劳半生,该好好休息了。至于设备...它们很快就会变成'报废资产'。“

窗外,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了谢一扬冷峻的侧脸。马卫国像是被雷击中般僵在原地,他终于明白自己签下的是什么——不仅是一纸卖厂协议,更是八百名工人的生死状。

上午7点15分,武汉化工厂正门。

赵德柱蹲在大门外的水泥墩子上,手里的馒头才啃了一半。这位五十八岁的老钳工习惯性地抬头看了眼厂区高耸的反应塔,突然眯起了眼睛——平时这个点,早班工人应该已经陆续到岗,厂区里早就机器轰鸣了。可今天,整个厂区静得可怕。

“老赵!出大事了!“厂办的小李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挥舞着一张纸,“厂子...厂子被卖了!“

赵德柱一把抢过那张《武汉化工厂改制公告》,浑浊的眼睛扫过那些冰冷的文字:“经上级批准...零元转让给扬帆实业...全员买断工龄...“

“放他娘的屁!“赵德柱将公告揉成一团砸在地上,“厂里那几套进口设备就值几千万,凭什么白送人?“

越来越多的工人聚集到厂门口,议论声渐渐变成愤怒的吼叫。不知是谁第一个捡起石头砸向厂牌,“武汉化工厂“五个鎏金大字在撞击下裂开一道狰狞的缝隙。

“工友们!“赵德柱跳上水泥墩子,布满老茧的手高高举起,“资本家要抢我们的厂子,我们能答应吗?“

“不能!“八百个声音同时爆发,震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赵德柱大手一挥:“把大门堵上!谁也别想动咱们的设备!“

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有人推来装满原料的铁桶堵住大门,有人搬来消防器材架在围墙上,女工们甚至把食堂的桌椅都搬了出来,在厂区中央的空地上摆成抗议的阵势。

赵德柱摸出随身携带的扳手,重重敲在铁门上:“今天就是死,也要死在厂里!“

上午9点30分,扬帆大厦顶层会议室。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里把玩着一个微型反应釜模型。身后,十几名高管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

“所以,“谢一扬突然开口,声音轻柔得可怕,“我的拆迁队被一群工人拦在了门外?“

项目负责人王磊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谢总,工人们情绪很激动,把厂区所有入口都堵死了。派出所的人说...说这是改制纠纷,他们不便介入...“

谢一扬手中的模型突然砸在会议桌上,塑料碎片四溅。

“不便介入?“他转身扫视众人,眼神锐利如刀,“告诉周明远,化工厂那三套德国设备明天必须装船。耽误了和福建客户的合同,他那个开发区主任也别想干了!“

张铁柱适时地递上一部手机:“老板,黑皮张的电话。“

谢一扬接过电话,只说了一句:“按b计划执行。“然后挂断。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知道“黑皮张“是谁——江城最大的地下拆借公司老板,手底下养着两百多号“拆迁专家“。

下午3点10分,武汉化工厂正门。

烈日当空,静坐的工人们汗流浃背,却没人离开岗位。赵德柱正带着几个青工加固路障,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

十辆印着“江城设备回收公司“的面包车呼啸而来,在厂门前急刹停下。车门拉开,跳下来几十个穿着统一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壮汉。他们手持液压剪和撬棍,胸前的工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都让开!“领头的光头大汉挥舞着一纸文件,“我们是正规回收公司,有合法手续!“

赵德柱眯起眼睛,那文件上的公章明显是刚盖上去的,印泥还没干透。他挺起胸膛挡在门前:“什么手续?拿出来给大伙看看!“

光头冷笑一声,突然抡起撬棍砸向赵德柱:“老东西,找死是吧?“

赵德柱侧身躲过,多年的钳工经验让他条件反射般抓住对方手腕,一个反拧就将撬棍夺了下来。这举动像是点燃了导火索,几十个“回收工人“同时亮出了藏在工装下的钢管和砍刀。

“工友们!抄家伙!“赵德柱大吼一声,挥舞着撬棍迎了上去。

场面瞬间失控。钢管与铁锹碰撞出刺耳的金戈声,惨叫声和怒骂声交织在一起。女工们将食堂的热油泼向入侵者,几个青工点燃了沾满机油的抹布扔向面包车。

光头大汉被打得节节败退,突然从腰间掏出一把黑黝黝的手枪,朝天开了一枪。

“都他妈别动!“光头满脸是血,枪口对准了赵德柱,“老东西,再动一下老子崩了你!“

工人们被震住了。就在这时,远处响起了刺耳的警笛声。五辆警车疾驰而来,跳下来的警察却直奔工人们而去。

“聚众闹事!暴力抗法!全部带走!“为首的警官厉声喝道。

赵德柱被两个警察反剪双手按在地上,脸颊紧贴着滚烫的水泥地。他挣扎着抬头,看见光头大汉正和警官低声交谈,两人脸上都带着心照不宣的笑容。

更远处,一辆黑色奔驰静静停着。车窗缓缓升起,遮住了谢一扬冷峻的侧脸。

傍晚6点45分,武汉化工厂厂区。

夕阳的余晖给满目疮痍的厂区镀上一层血色。静坐的痕迹还在——散落的标语牌、打翻的饭盒、斑驳的血迹。但工人们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扬帆实业“制服的技术人员,他们正忙着拆卸那几套德国进口设备。

谢一扬漫步在空旷的车间里,手指抚过冰冷的机器。这些精密的德国造即将被运往福建,变成某家私企的印钞机。而它们的原价,将会出现在扬帆实业的“不良资产处置损失“账目上,成为又一块避税盾牌。

“老板,派出所那边处理好了。“张铁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三十七个带头闹事的工人拘留十五天,其余人警告教育。“

谢一扬点点头:“设备装车进度?“

“明天凌晨能全部运出武汉。“张铁柱顿了顿,“不过我们在清理厂长办公室时,发现了这个。“

他递过一个锈迹斑斑的保险箱。谢一扬用脚尖拨开已经变形的箱门,里面是一沓发黄的文件——《军用聚乙烯合成技术(绝密)》。

谢一扬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份标着“1987年国防科工委“的文件,详细记录着武汉化工厂为军方研发的特殊材料配方。他轻轻吹去文件上的灰尘,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告诉福建的林老板,设备价格再加五百万。“谢一扬将文件塞进西装内袋,“就当是...技术转让费。“

深夜11点20分,江岸区拘留所。

赵德柱蜷缩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右臂不自然地扭曲着——那是白天被警棍打断的。同监室的十几个工友也都挂了彩,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和压抑的啜泣声。

铁门突然打开,一个穿着考究的年轻人在警察陪同下走了进来。

“赵师傅是吧?“年轻人蹲下身,递上一张名片,“我是《工人日报》的记者,想了解一下今天化工厂的事。“

赵德柱浑浊的眼睛里突然燃起一丝希望。他挣扎着坐起来,忍着剧痛将白天发生的一切和盘托出——零元转让、设备倒卖、暴力清场...说到激动处,老人干裂的嘴唇渗出血丝。

记者认真地记录着,时不时点头。最后,他合上笔记本:“赵师傅,您放心,这件事一定会见报。“

铁门重新关上后,记者快步走向停在暗处的奔驰车。车窗降下,露出谢一扬的脸。

“都录下来了?“

记者——实则是扬帆公关部的职员——恭敬地递上录音笔:“老板,全在这儿了。明天我就把录音带交给周主任,他知道怎么处理。“

谢一扬满意地点点头,望向拘留所的方向。月光下,那个曾经叱咤江城的老钳工,此刻不过是他棋盘上一枚即将被吃掉的弃子。

奔驰车缓缓驶离,轮胎碾过积水,溅起一片浑浊的水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