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254章 三峡库区的移民幽灵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254章 三峡库区的移民幽灵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2年4月2日,凌晨三点,巴东县移民办公室。

昏黄的台灯下,移民办主任郑国栋的秃顶泛着油光,手指颤抖着将最后一沓钞票塞进保险箱。当他转身时,办公桌对面的人影让他惊得撞翻了茶杯。

“谢...谢总?“郑国栋的喉结上下滚动,“您怎么亲自来了?“

谢一扬从阴影中缓步走出,黑色风衣上还带着长江的湿气。他指尖轻敲着桌上那叠照片:“郑主任,这就是你给我的交代?“

照片上是被pS过的拆迁现场——几十栋崭新的小楼整齐排列,实际上那片区域至今仍是荒山。郑国栋的冷汗浸透了衬衫:“卫星遥感是突发检查,我们实在来不及...“

“三天前我就警告过你。“谢一扬抓起照片甩在他脸上,“审计组带着美国进口的遥感设备,连你伪造的砖墙水泥标号都能检测出来!“

窗外突然闪过车灯,张铁柱的机械眼在黑暗中泛起红光:“老板,审计组的车队已经到县城了。“

谢一扬从怀中取出一个牛皮纸袋推过去:“天亮前,我要看到真实的拆迁进度。“

郑国栋打开纸袋,里面是二十张空白房产证和巴东县政府的公章。他腿一软跪倒在地:“这...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比起这个,“谢一扬俯身拍了拍他的脸,“你更该担心三峡库区的水底能埋多深的秘密。“他转身时风衣下摆扫过保险箱,露出里面成捆的百元大钞——全是扬帆集团旗下建筑公司的现金支票。

清晨六点,巴东县招待所。

审计组长李卫国推开窗户,浑浊的江水气息扑面而来。桌上摊开的卫星影像清晰显示:规划中的移民新村仍是荒地,与上报材料严重不符。

“李组长,有紧急情况!“年轻组员小王撞开房门,“刚才县里送来新照片,说遥感影像存在技术误差!“

照片上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与卫星影像判若两地。李卫国眯起眼睛——照片角落的挂历显示拍摄于昨日,但工人安全帽上却印着“扬帆建工1992“的logo。这个商标,上周才刚完成注册。

“准备车,立刻去现场!“

车队刚驶出县城,三辆满载原木的卡车突然横挡在路中央。穿蓝布衫的老农扑到车窗前哭喊:“领导!我家六口人的补偿款全被贪了!“

李卫国刚下车,老农突然压低声音:“顺着野猪沟往北五里,有你们要的东西。“说完便钻进山林消失不见。

上午九点,野猪沟废弃砖厂。

审计组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霉味混合着石灰粉扑面而来。二十多个衣衫褴褛的移民蜷缩在漏雨的厂房里,看到制服立刻跪成一片。

“我们是三峡移民啊!“白发老人抓着李卫国的裤腿哭诉,“房子拆了补偿款没拿到,只能住这鬼地方...“

小王翻开记录本的手在发抖:“名单上这些人明明都领了补偿金,系统显示他们搬进了移民新村!“

厂房深处突然传来婴儿啼哭。李卫国循声走去,在发霉的墙根下发现个年轻母亲,她怀里的孩子正啃着观音土充饥。墙上的粉笔字触目惊心——“郑主任拿走了我们的活路“。

“立刻通知省纪委!“李卫国刚掏出手机,信号突然消失。厂房外传来引擎轰鸣声,十几辆摩托车将砖厂团团围住。

同一时刻,巴东县政府会议室。

谢一扬将茶杯重重砸在会议桌上:“郑主任,这就是你承诺的'移民安置标杆工程'?“投影仪正播放审计组在砖厂拍摄的画面。

满座官员噤若寒蝉。郑国栋面如死灰地递过一份文件:“谢总,刚接到通知...国务院三峡办要派督导组...“

“慌什么?“谢一扬翻开文件,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照片——去年郑国栋在澳门葡京赌场的VIp包厢。他轻笑一声转向宣传科长:“马上联系《湖北日报》,就说我们发现移民自主创新的新型安置模式。“

当审计组的求救电话终于接通省纪委时,巴东电视台已经开始播放专题报道:《巴东试点“以工代赈“新型城镇化,移民参与建设享受分红》。画面里,郑国栋正给砖厂的移民发放“临时安置补贴“,每人两百元。

下午三点,野猪沟山路上。

李卫国看着突然撤离的摩托车队,眉头拧成死结。山脚下开来几辆面包车,车身上“扬帆慈善“的logo在阳光下刺眼夺目。

“领导辛苦了!“工作人员扛着米面油跳下车,“我们是来送温暖的!“

小王清点着物资突然低呼:“组长,这些大米都是扬帆超市的临期商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被新标签覆盖,但透过强光仍能看到原始日期——1990年12月。

李卫国突然夺过摄像机冲向高处。镜头里,十几公里外的真正移民新村里,挖掘机正在连夜赶工。但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那些所谓“已入住“的小楼,窗户后晃动的全是穿着衣服的稻草人。

“拍下来!这都是铁证!“李卫国刚喊出口,摄像机突然黑屏。山路上不知何时多了个穿西装的平头男子,他指尖把玩着摄像机电池,机械义眼泛着冷光。

“领导,山里风大。“张铁柱的声音像生锈的齿轮,“我们老板请各位回县城喝茶。“

傍晚六点,巴东县防汛指挥部。

谢一扬站在巨幅库区地图前,红色马克笔圈出七个点位:“三天内,这些区域必须完成拆迁。“地图下方压着刚收到的传真——国务院关于三峡工程进度的督办令。

郑国栋捧着卫星影像对比图欲哭无泪:“可这些村子根本不在淹没区啊!“

“现在在了。“谢一扬敲了敲最新水文报告,“根据扬帆研究院的数据,库区蓄水后水位将比设计值高出1.7米。“他转身时袖口掠过郑国栋的茶杯,三秒后主任突然腹痛如绞。

当救护车呼啸而去,谢一扬从抽屉取出真正的淹没区图纸。张铁柱的机械眼扫描着上面的修改痕迹:“水利厅王厅长改的?“

“不,“谢一扬点燃图纸扔进江里,“是周省长三年前亲笔签的可行性报告。“火光映照下,他腕表的倒计时显示距大坝截流还有417天——足够将80亿移民资金洗成钢筋水泥的幻影。

深夜十一点,宜昌桃花岭宾馆。

审计组的材料摊满整个套间。李卫国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财务流水,突然拍案而起:“找到了!扬帆建筑通过十八家皮包公司套取移民资金,最终流向...“

门铃突然响起。开门后没人,只有地上一份标着“绝密“的档案袋。里面是李卫国女儿在加拿大留学的银行流水——最近三个月突然存入的20万加元,汇款方是“巴东县移民办海外联谊会“。

手机在此刻震动,未知号码发来彩信:他女儿正走出多伦多公寓的照片,拍摄于三小时前。

当审计组连夜撤回武汉的请示报告送到省长办公室时,周明远正在批阅《关于三峡移民新型城镇化试点的表彰决定》。他红笔圈出谢一扬的名字,在旁批示:“建议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次日清晨,野猪沟上空掠过一架遥感飞机。

郑国栋戴着安全帽站在“移民新村“工地,身后是连夜运来的三百名建筑工人。当飞机降低高度时,所有人突然放下工具,整齐地朝镜头挥手致意。

“Action!“导演大喊一声。临时搭建的样板房里,群演们开始热火朝天地“生活“——主妇炒菜、老人下棋、孩童嬉戏,连门口晾晒的衣物都是扬帆服装厂昨天赶制的。

飞机掠过的十五分钟里,这个耗资2.3亿的“移民新村“完美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而三公里外真正的移民,正被武装部用防汛演习的名义封锁在野猪沟里。

“卡!“导演擦着汗跑到谢一扬面前,“谢总,央视《焦点访谈》的暗访组怎么应付?“

谢一扬望向长江对岸的秭归县城,那里正升起真正的移民炊烟。他掏出卫星电话:“接北京办事处,启动'鲟鱼计划'。“

三天后,当《焦点访谈》记者突破重重阻碍来到野猪沟时,震惊地看到移民们正在领取扬帆集团发放的“创业基金“。每个红信封里装着崭新的百元大钞,和一张印着“自愿放弃安置房承诺书“的纸条。

记者镜头前,白发苍苍的老村长含着泪说:“感谢政府...感谢扬帆集团...“他身后的土墙上,“还我血汗钱“的标语刚被石灰水匆匆覆盖。

当晚的《新闻联播》用2分30秒报道了三峡移民工作的“创新举措“。当播音员念到“探索出企业参与移民安置的新模式“时,画面里谢一扬与移民握手的特写,与他腕表上显示的瑞士银行到账提醒形成微妙的重叠——800万美元,汇款备注:库区生态补偿款。

而在更深的黑暗里,张铁柱正将最后一箱伪造的移民档案沉入长江。江底,三百个铅封的铁盒已排成诡异的方阵,像一座水下的幽灵之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