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293章 国企改制的最后一滴血IV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293章 国企改制的最后一滴血IV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3年4月28日,凌晨四点三十分,武汉机床厂。

谢一扬的奔驰560SEL碾过厂区积水的坑洼,车灯划破黎明前的黑暗。他摇下车窗,早春的冷风裹挟着机油味灌进来,远处厂房轮廓像头垂死的巨兽趴伏在地平线上。

“扬哥,都安排好了。“张铁柱的机械眼在黑暗中泛着红光,液压驱动的左臂展开全息投影,显示出厂区平面图,“三号车间还有十七个老顽固在绝食,其他工人都被清退了。“

谢一扬的指尖在真皮座椅上轻敲。三天前,他以“零元并购“接管这家拥有五十年历史的国营大厂时,就预料到会有抵抗。但没想到那些老工人如此顽固——他们竟然把德国进口的精密机床焊死,自己躺在设备周围绝食抗议。

“周局长那边?“

“凌晨三点通过气,警方会晚两小时到场。“张铁柱的机械臂发出轻微的电流声,“足够我们处理'医闹'了。“

车停在办公楼前,谢一扬整了整阿玛尼西装的领口。铂金袖扣在车灯下泛着冷光,像两颗没有温度的星辰。厂长办公室的灯亮着,一个佝偻身影站在窗前——原厂长李卫国,曾经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老党员,现在不过是条丧家之犬。

“谢董事长...“李卫国转身时,谢一扬注意到他手里攥着把大号活动扳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那些机床是国家花了三百二十万外汇从德国买的,精度能达到0.001毫米...“

谢一扬径直走向保险柜,输入周明远提供的密码。柜门弹开,里面整齐码放着厂房地契和设备清单。他抽出最厚的那本《waldrich coburg数控导轨磨床操作手册》,随手扔进废纸篓。

“现在它们是扬帆实业的资产。“谢一扬用脚尖拨了拨手册,“而我的公司不需要会说话的废铁。“

李卫国的扳手“咣当“掉在地上。老人突然跪下,额头重重磕向地面:“谢总!厂里八百多号人等着吃饭啊!那些机床还能用三十年...“

谢一扬侧身避开,铂金袖扣擦过老人花白的鬓角。前世记忆浮现——2035年的武汉机床厂旧址上,矗立着他投资的“长江金融中心“,楼高328米,每平米售价够普通工人挣三十年。

“张主任。“谢一扬头也不回地走向门口,“带李厂长去看看'医闹'准备得怎么样了。“

三号车间灯火通明。十七名工人围坐在那台价值连城的德国机床旁,脖子上挂着“誓与设备共存亡“的硬纸板。最前面的老技工刘建国正用煤油灯加热饭盒,蒸汽里飘着玉米糊的酸味。

“老刘,谢总亲自来谈条件了!“李卫国被张铁柱推搡着走进车间,声音发颤。

工人们沉默如铁。只有机床上的LEd屏还亮着,德文界面闪烁着“wARtUNG ERFoRdERLIch“(需要维护)的警告。

谢一扬的皮鞋踩在油污地面上,发出黏腻声响。他打量着这台三米高的精密机械——灰绿色外壳上贴着泛黄的德语操作说明,透明观察窗里可见排列如钟表零件的传动机构。前世他参观过德国工厂,知道这种机床能加工航母螺旋桨的曲面。

“各位师傅。“谢一扬从公文包取出文件,“这是市里批准的改制方案。每人补偿三个月工资,四十岁以上的安排去扬帆电子厂当保安。“

老刘的饭盒“咣“地砸在机床上,玉米糊溅到谢一扬的裤脚:“放屁!这机床是82年我们用出口创汇买的!光那套海德汉系统就值...“

“值多少?“谢一扬突然提高音量,回声在车间震荡,“现在深圳的私营厂用日本二手设备,加工费只有你们的十分之一!“他踢了脚机床基座,“而你们去年亏损四百七十万!“

工人们骚动起来。有人开始咳嗽——连续三天的绝食和熬夜已经耗尽了这些四五十岁汉子的体力。谢一扬注意到他们手边的葡萄糖注射液瓶,嘴角微扬。虚弱的人更容易失控。

“谢总!“老刘突然扑上来抓住他的袖口,油污在阿玛尼面料上晕开,“让我们把最后一批军工订单做完!那是给核潜艇的精密齿轮...“

张铁柱的机械臂“咔“地锁住老刘喉咙。谢一扬慢条斯理地掰开老人手指,对着灯光检查袖扣是否受损:“核潜艇?“他轻笑,“军方现在采购的是我的扬帆特钢。“

车间大门突然被撞开。二十多个穿白大褂的壮汉冲进来,领头的光头举着输液架:“黑心医院治死我爹!偿命来!“

谢一扬趁机退到角落。这场“医闹“是他精心设计的——从汉正街雇来的打手,每人五百块外加澳门赌场代金券。他们昨晚在协和医院闹过一场,现在转场到这里简直天衣无缝。

“你们干什么?这是机床厂!“工人们惊慌地站起来。老刘想去护住设备,却被“白大褂“一输液架砸在背上,闷响像榔头敲在冻肉上。

场面瞬间混乱。穿白大褂的打手们掀翻工具柜,医用酒精泼在图纸上,点燃的纱布团扔向天车轨道。真正的工人想保护设备,却在饥饿和虚弱中节节败退。

“保护好机床!“老刘爬向控制台,却被光头踩住手指。骨裂声淹没在打砸声中,老人仍用另一只手去够紧急制动按钮。

谢一扬站在安全区域,冷眼旁观这场闹剧。他的目光落在那台德国机床上——几个“医生“正用氧乙炔切割枪烧灼它的外壳。耐热铸铁在3000度火焰下像黄油般融化,数控面板爆出电火花,德文警告变成乱码。

“谢总!让他们住手!“李卫国跪在地上哀嚎,“那套滚珠丝杠是...“

话音未落,车间侧门冲进真正的医护人员——这是谢一扬安排的第二幕。穿白大褂的打手立刻调转矛头:“就是他们治死人的!“输液架砸向急救员,血浆袋在人群中爆开,像朵妖艳的红花。

当警笛声终于响起时,谢一扬早已从后门离开。他坐在车里,透过单向玻璃看着警察驱散人群。十七名工人全部挂彩,其中五个被抬上救护车——包括手指变形仍紧握半截扳手的老刘。

“记者那边?“谢一扬点燃古巴雪茄。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楚天都市报》头条是'医患纠纷波及改制企业',《长江日报》内版发了您捐赠残疾人基金的新闻。“他递来平板电脑,画面显示微博话题#武汉医闹事件#已经登上热搜。

谢一扬吐出口烟圈。完美的一石三鸟——镇压了工人抗议,销毁了设备证据,还转移了舆论焦点。他看向后视镜,三号车间正冒出滚滚浓烟,那台精密机床此刻应该已经变成废铁。

“去废品站。“他掐灭雪茄,“听说武钢在收购废金属炼特种钢。“

武昌废品收购站,上午十点。

谢一扬的奔驰停在堆积如山的废铁前。那台德国机床已经被大卸八块,数控面板像块墓碑斜插在废铁堆里。几个民工正用气割枪分解机床主体,价值百万的海德汉系统被铁锤砸成碎片。

“谢总,按您吩咐,关键部件单独处理。“收购站老板搓着手,递来一袋零件,“这是主轴轴承,德国FAG的,听说能用在导弹上...“

谢一扬掂了掂袋子里泛着冷光的金属件,随手抛给张铁柱:“熔了。“他指向正在被液压剪肢解的机床骨架,“所有废铁今晚必须送到武钢七分厂。“

手机震动,周明远的加密短信:“央视记者要去采访工人,已安排'伤员'统一口径。“

谢一扬回复:“找两个年轻女护士上镜,说被工人打伤。“他抬头看向天空,武汉四月罕见的雷暴正在积聚。前世记忆闪现——1993年5月1日,武汉机床厂改制冲突确实上过《新闻联播》,但被定性为“改革阵痛“。

“扬哥,有个麻烦。“张铁柱突然压低声音,“老刘的儿子在《光明日报》当记者,刚坐飞机从北京回来。“

谢一扬眯起眼。雨点开始砸在废铁堆上,蒸腾起带着铁锈味的白雾。他走向奔驰后备箱,取出印有“扬帆慈善“标志的急救包:“准备车,我们去同济医院'慰问伤员'。“

雨幕中,那台曾经能加工核潜艇零件的精密机床,正被履带式破碎机吞入钢牙。主轴断裂的脆响,像极了某个时代脊梁被折断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